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871)

作品数:19 被引量:154H指数:7
相关作者:李义凯张少群祁冀张磊谌祖江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动脉
  • 13篇颈椎
  • 12篇动脉粥样硬化
  • 12篇手法
  • 12篇颈动脉
  • 11篇颈动脉粥样硬...
  • 10篇旋转手法
  • 8篇颈椎旋转
  • 8篇颈椎旋转手法
  • 6篇血流动力学
  • 6篇斑块
  • 5篇血流
  • 4篇血管
  • 3篇硬化斑块
  • 3篇生物力学
  • 3篇粥样硬化斑块
  • 3篇颈椎病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推拿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机构

  • 21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市中医院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解放军广州疗...

作者

  • 17篇李义凯
  • 9篇张少群
  • 8篇祁冀
  • 4篇张磊
  • 3篇谌祖江
  • 2篇林蔚莘
  • 2篇黄学成
  • 2篇景亚军
  • 1篇劳永华
  • 1篇周毅强
  • 1篇梁兴森
  • 1篇李定
  • 1篇张蕾
  • 1篇袁锋
  • 1篇赵德强

传媒

  • 4篇医用生物力学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颈腰痛杂志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医正骨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部推拿引起脑卒中的临床概况及其发生机制被引量:16
2014年
颈部推拿可能会引起诸如脑动脉栓塞、夹层动脉瘤和脑缺血及脑梗死等不良事件。为了探讨颈部推拿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及其引发脑卒中的临床发生机制,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颈部推拿引发脑卒中不良事件的报道及其有关发生机制的相关文献,归纳和分析两者的关系,并就此予以综述。
谌祖江李义凯
关键词:脑卒中旋转手法扳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流体力学模型:旋转手法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被引量:11
2019年
背景:颈椎旋转推拿手法是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之一,其疗效显著,但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安全性仍待探讨。目的:分析颈椎旋转手法下粥样硬化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颈椎旋转手法对斑块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筛选颈动脉分叉处狭窄伴有斑块MRI影像资料8例。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流体力学模型,赋予通用血流边界条件,模拟手法旋转颈椎时颈动脉拉伸情况,将模型拉伸为无拉伸的对照组、7%拉伸组、16%拉伸组,模拟斑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为斑块壁面剪切力、斑块最大壁面剪切力、斑块平均最大壁面剪切力、斑块上游剪切力、斑块下游剪切力、斑块处血流速度和血流矢量图,对拉伸组与无拉伸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7%拉伸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16%拉伸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斑块壁面剪切力、斑块最大壁面剪切力及斑块上游剪切力增大(P <0.05),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②结果提示,旋转手法对颈动脉的不同拉伸对斑块的影响不同,大幅度16%应变的拉伸可能会影响斑块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陈奕历劳永华张少群吴宝烽李义凯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流动力学颈椎旋转手法
扳法对骶髂关节和颈总动脉的生物力学效应研究
目的:研究髂后上棘的解剖形态、骶髂关节(SIJ)的关节间隙CT下形态和分布特征以及斜扳法对SIJ的生物力学效应,为临床上SIJ错位的诊疗提供参考。研究颈部扳法对兔颈总动脉重度粥样硬化(CAS)斑块破裂及血管力学性能的影响...
祁冀
关键词:扳法骶髂关节形态学生物力学颈动脉粥样硬化
文献传递
颈椎旋转手法对兔粥样斑块期颈动脉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颈椎旋转手法对兔粥样斑块期颈动脉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健康的雄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对兔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模及颈椎旋转手法干预,模型对照组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模,而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测3组兔在不同干预后颈动脉各项拉伸力学性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最大应变、最大载荷和生理性弹性模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最大应变比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分别小24.87%、52.09%;实验组最大载荷分别是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2.21、3.47倍;实验组生理性弹性模量分别是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1.60、1.89倍。结论相对正常颈动脉而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会降低颈动脉的拉伸力学性能,而对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兔进行颈椎旋转手法操作,会进一步降低颈动脉的拉伸力学性能。因此,临床上对于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最好避免进行颈椎旋转手法操作。
张少群祁冀张磊景亚军陈奕力李义凯
关键词:颈椎旋转手法颈动脉应力弹性模量
颈内动脉狭窄对大脑动脉环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大脑动脉环血流变化常与颈内动脉狭窄相联系。本研究试用有限元方法来研究颈内动脉狭窄对大脑动脉环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以此探讨动脉环内交通动脉代偿机制。方法采用MIMICS10.0软件及ANSYS14.5软件,建立了一个包括血管和血流在内的流固耦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健康模型(颈内动脉无狭窄)及各种病理模型(颈内动脉狭窄率分别为15%、30%、45%,60%、70%、80%和90%)。通过监测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内的血流变化,掌握动脉环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包括血管和血流的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首次得以建立。随着狭窄率增加,前交通动脉与患侧后交通动脉内血流逐渐增多,狭窄率达到90%后,两条血管内血流减少;健侧后交通动脉内血流也全程逐渐增加,但量极小,基本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以上的结果可见,随着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大脑动脉环通过前交通动脉与患侧后交通动脉开放达到代偿,狭窄率达到90%后代偿失效,从机制上印证了颈内动脉狭窄与颅内缺血性病变相关。
林蔚莘周毅强黄学成李义凯
关键词:大脑动脉环颈内动脉狭窄有限元
颈椎旋转手法对兔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颈椎旋转手法对兔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颈椎旋转组(15只)、CAS组(15只)、对照组(10只),颈椎旋转组和CAS组兔行左侧颈总动脉CAS造模;造模成功后,颈椎旋转组予颈椎旋转手法治疗2周,CAS组和对照组不干预。每组于造模后、手法干预后分别取血浆检测hs-CRP的浓度;手法干预后处死所有兔,取左侧颈动脉行HE、Masson三色和CD68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斑块中脂质、胶原纤维、巨噬细胞的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颈椎旋转组和CAS组兔造模后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2)与手法干预前比较,干预后颈椎旋转组兔的血清hs-CRP水平升高(P<0.05);(3)与CAS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法干预后颈椎旋转组兔的血清hs-CRP水平升高(P<0.05);(4)与CAS组比较,颈椎旋转组的胶原纤维在斑块处明显减少、CD68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颈椎旋转手法可致兔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下降,增加斑块脱落的风险。
祁冀张少群张磊平瑞月徐燕笑武凯李义凯
关键词:颈椎旋转手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颈部旋转手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检测颈椎旋转手法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脑血流变化,为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0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测证实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在颈椎中立位以及旋转45°、60°时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动脉的内径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T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的影响。结果:在旋转至45°时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椎动脉的血管内径减小,颈内动脉、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显著增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减慢,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椎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减慢,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TV)增大,而椎动脉减慢。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无显著变化。在旋转至60°时,颈内动脉、颈总动脉的内径和中立位相比并无显著性变化,而椎动脉的内径减小,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PSV增大,椎动脉的PSV减慢,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椎动脉的EDV、MTV均减慢,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增大。结论:颈部旋转手法会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产生显著地的影响,而对不同的血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李定张蕾李义凯
关键词:颈椎旋转手法彩色多普勒超声脑血流动力学
颈椎旋转手法对兔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颈椎旋转手法对兔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超微结构的影响,为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2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两组均饲高脂饮食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12周后对实验组兔行颈椎旋转手法,每日左右各旋转1次,共4周;对照组不作手法处理。手法结束后处死2组兔,取双侧颈动脉,用2.5%的戊二醛固定,扫描电镜观察并拍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兔颈动脉符合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椎旋转手法对兔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此手法可安全应用于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患者。
黄学成谌祖江林蔚莘李义凯
关键词:旋转手法动脉粥样硬化扫描电镜
推桥弓手法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家兔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推桥弓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家兔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0),模型对照组(n=10),手法对照组(n=10)及空白对照组(n=10)。实验组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造模及手法干预,模型对照组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手法对照组仅进行手法干预,空白对照组仅作对照,不做任何干预。检测4组家兔在不同干预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造模后,推桥弓手法会影响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血管搏动指数(PI);实验组的PSV值与EDV值均分别低于模型对照组与手法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的阻力指数(RI)值和PI值均分别高于模型对照组与手法对照组(P<0.05);手法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桥弓手法会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颈动脉血流变化,但对正常家兔无明显影响。
张少群梁兴森李乃奇祁冀李义凯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安全性
基于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评估颈椎旋转手法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风险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评估颈椎旋转手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风险。方法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模型。采用FSI模型模拟颈椎旋转手法对颈动脉斑块和管腔的拉伸形变。记录斑块和管腔的血流最大剪切力(flow shear stress,FSS)、最大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最大斑块壁应力(plaque wall stress,PWS)、壁面拉应力(wall tensile stress,WTS)和壁面压强(wall pressure,WP)等力学参数。结果在颈动脉16%拉伸形变下,斑块最大WSS为40.54 Pa,此处斑块可能表皮损伤;最大PWS为66.16 kPa,远小于斑块破裂阈值;内部纤维帽最大WTS和最大应变分别为156.75 kPa和0.56,大于破裂应变范围,能达到断裂临界值;管腔最大WTS为1040.30 kPa,已接近中膜破裂阈值,可能会引起血管损伤。结论颈椎旋转至生理极限位后,颈动脉拉伸可能造成斑块表皮组织破坏导致脱落,斑块内部会形成损伤、溃疡和出血以及血管损伤,影响斑块稳定性。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颈部疾病患者中应谨慎进行颈椎旋转手法治疗,手法前对斑块进行FSI评估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安全性筛查方法。
吴宝烽冯梓誉雷舒扬廖启铭陈奕历
关键词:斑块颈椎旋转手法流固耦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