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JT0707)

作品数:1 被引量:31H指数:1
相关作者:黄永祥郑旻辉潘建明孙维萍刘小涯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金华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贝类

机构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金华广播电视...

作者

  • 1篇刘小涯
  • 1篇孙维萍
  • 1篇潘建明
  • 1篇郑旻辉
  • 1篇黄永祥

传媒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浙江沿海贝类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与评价被引量:31
2010年
利用2006年秋季在浙江沿海潮间带采集的27个典型的双壳纲、腹足纲和头足纲类软体动物(贝类)样品,分析检测了其肌肉组织中锌、铜、镉、砷、铬、铅和汞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种类贝类肌肉组织中的含量是不同的,铜、锌元素的含量相对最高,铅、镉、铬和砷元素的含量次之,汞元素的含量最低;重金属元素在贝类体内吸收过程中可能存在拮抗作用,铅、铬、砷与铜、锌元素含量负相关性显著。(2)双壳纲贝类对重金属元素的生物累积最明显,其作为海洋环境监测的指标生物具有明显优势。(3)生物体质量评价表明,铜、锌元素在贝类体内的富集明显,具有潜在的生物累积危害,其他重金属元素在贝类体内的累积均没有超过"潜在危害"的阈值;牡蛎体内铜、锌元素的含量超过海洋生物Ⅲ级质量标准,并超过无公害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但是并没有明显的污染现象,其余贝类生物质量(重金属元素含量)状况基本良好。
孙维萍潘建明刘小涯黄永祥郑旻辉
关键词:贝类重金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