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606A-06)
- 作品数:16 被引量:262H指数:9
- 相关作者:李贤伟张健范川胡庭兴宋学贵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川西退耕还林地苦竹林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
- 利用标准样方法研究了退耕还林地苦竹林碳素密度和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苦竹不同器官碳素密度波动在0.348498—0.51863gC0/g,按碳素密度高低排列依次为竹秆>竹蔸>竹鞭>竹枝>竹根>竹叶;枯落物碳素含量...
- 李江黄从德张国庆
- 关键词:退耕还林苦竹碳密度碳贮量
- 文献传递
- 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与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的分解动态被引量:10
- 2007年
- 在天全县的退耕还林地中,对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模式细根和草根的分解及其N、P、K、Ca、Mg养分释放动态进行研究。细根Φ0~1mm、Φ1~2mm、Φ0~2mm及草根的第1年干质量损失率分别为73.97%、69.80%、73.44%和79.53%,应用对数方程模拟细根和草根的分解过程,拟合程度较好(R2>0.9,P<0.01),分解5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10、252、243和185d。细根分解过程中,P、K、Mg的含量下降,N、Ca的含量增加。草根分解过程中,养分元素的含量都呈现出不规则的波动变化,整体上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在细根分解过程中,P、K、Mg的养分释放率与其干质量损失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分解前期增加较快,随后上升趋于平缓,而N、Ca的养分释放率增加整体比较平缓,元素分解速率均以P最快,其次是K、Mg,而N、Ca最慢;而草根分解过程中N、P、K、Ca、Mg的养分释放率初期增加都比较快,随后趋于平缓,并且元素分解速率呈现不规则变化,其中Ca分解率最慢,其他元素的分解率相近。由于细根和草根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整个生态系统中,土壤上下层地下凋落物的主要种类也有所不同,因而有利于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范冰李贤伟张健董慧霞范川
- 关键词:退耕还林细根草根
- 老鹰茶白粉病罹病植株的生理生化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供试的不同老鹰茶品种被病原菌侵染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随着感病程度的加剧而明显地下降,感病品种下降幅度大于抗性品种;而丙二醛含量随着感病程度的加剧而明显上升,感病品种增加的幅度比抗性品种大。老鹰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其光合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朱莲刘应高李贤伟
- 关键词:老鹰茶白粉病丙二醛叶绿素光合作用
- 川西南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31
- 2007年
- 通过原位进行低氮(LN,50 kg N/hm2·a)、中氮(MN,100 kg N/hm2·a)和高氮(HN,150 kg N/hm2·a)处理,研究了川西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及其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1)该森林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612.21±77.82 mg CO2/m2·h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108.95±17.01 mg CO2/m2·h出现在2月,年均土壤呼吸速率为348.00±157.83 mg CO2/m2·h,年均土壤呼吸通量为8.31±3.77 t C/hm2·a.采用双因素关系模型(Rs=aebTWc),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共同解释了该常绿阔叶林2005年10月~2006年7月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68.6%~73.9%,其拟合结果优于以土壤湿度或温度为参数的单因素关系模型.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导因子是温度,其地表温度变化响应的敏感程度Q10值为2.12,以土壤5 cm深处的温度为参数时,Q10值为2.51.(2)N沉降处理3个月后,该森林中HN和MN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309.43±17.24 mg CO2/m2·h,303.82±11.50 mgCO2/m2·h)均显著高于CK(269.28±13.78 mg CO2/m2·h)(P<0.05);处理4个月后,HN的土壤呼吸速率(272.42±13.25 mg CO2/m2·h)均显著高于MN(239.65±10.33 mg CO2/m2·h)、LN(229.10±9.90 mg CO2/m2·h)和CK(234.51±12.77 mg CO2/m2·h)(P<0.05);但处理7~10个月时,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N沉降初期明显促进了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后期无明显影响.
- 宋学贵胡庭兴鲜骏仁肖春莲刘文婷
- 关键词:土壤呼吸Q10值氮沉降常绿阔叶林川西南
- 毛豹皮樟感染白粉病菌后生理生化的变化被引量:9
- 2008年
- 测定了毛豹皮樟(老鹰茶)不同品种受白粉病菌侵染后在各感病时期多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毛豹皮樟受白粉病菌侵染后,植株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比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白粉病抗性呈正相关;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则与抗病性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感病期间病叶均低于健康叶,而且均在感病末期时降幅达最大,但各品种间变化差异不大。
- 朱莲刘应高李贤伟朱天辉
- 关键词:白粉病生理生化
-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被引量:91
- 2006年
- 研究四川洪雅县4种不同密度下巨桉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凋落物产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4个巨桉人工林年凋落规律相似,5月是全年凋落物产量的高峰期,1月凋落量最低;4个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大量元素年归还总量分别为95.32、86.90、67.72和66.37kg·hm-2,且N>K>Ca>Mg>P,叶是养分归还的主要组分,春夏两季叶养分归还量最大;枝、叶的平均年失重分别为18.2%和36.1%,分解系数分别为0.176~0.214和0.383~0.445,半衰期分别为3~4年和1~2年,周转期分别为14~17年和6~8年。5种元素释放率大小顺序为Mg>Ca>K>N>P,养分归还1年后,P出现富集,N先富集后释放,大部分K、Ca、Mg被释放。
- 刘洋张健冯茂松
-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分解速率
- 不同密度巨桉林草复合模式初期土壤特征研究被引量:14
- 2007年
- 在株距为1.5 m,行距分别为3、4、5、6、8 m,相应初植密度为2222、1667、1333、1111、833株/hm25种不同密度的巨桉林中,设置3种巨桉林草复合种植模式:巨桉+鸭茅(简称模式Ⅰ)、巨桉+高羊茅(模式Ⅱ)、巨桉+牛鞭草(模式Ⅲ)。对该复合模式土壤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初期结果显示:土壤物理性质(容重、非毛管孔隙度与总孔隙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有机质变化3种模式大体一致,表现为5月>11月>8月,水解氮动态变化则表现为8月>5月>11月,而有效P与速效K均表现为5月>8月>11月;方差分析表明,3种模式间土壤各速效养分变化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由于处于林草复合模式初期,不同密度间变化差异尚不太明显。综合土壤养分动态变化与已有相关研究结果,初步认为模式Ⅲ(巨桉+牛鞭草模式)为该地比较适宜的种植模式。
- 武卫国胡庭兴周朝彬李进峰曾晓东
- 关键词:巨桉土壤特征养分动态林分密度
- 天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后0-20 cm土层土壤在25℃、自然含水量培养环境下,添加不同枯落物处理,培养15、30、45、60、75和90 d后,分别测定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在不添加枯落物处理中,土壤细菌数量在初期持续增加至45 d达到最大值,随后不断下降;在添加枯落物处理中,细菌数量在60 d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在60 d和45 d达到最大值。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各培养时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有效养分含量,在不添加枯落物时均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檫木林〉柳杉林,各林分土壤添加其自身林地枯落物高于不添加枯落物,而且在檫木林、柳杉林土壤中添加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比添加其自身林地枯落物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有效养分含量两者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有效养分含量下降,枯落物组成与质量对土壤肥力具有重要影响。
- 王景燕胡庭兴龚伟宫渊波罗承德
- 关键词: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微生物养分
- 四种退耕还林(草)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动态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采用定位观察试验,对四川盆西低山区4种退耕还林(草)模式在退耕初期(2003-2005年)土壤理化性质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林(竹)+草模式兼顾了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在退耕初期受到人为干扰较大,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处于不稳定的状态。2004年停止施肥以后,总体上4种模式的土壤全量养分降低,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不同程度增加。在研究期间内,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物理性质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pH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不同模式之问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土壤综合肥力评价表明,各退耕还林模式土壤IFI值分别为:慈竹+牛鞭草(0.665)〉苦竹+牛鞭草(0.601)〉光皮桦+牛鞭草(0.423)〉撑绿杂交竹+牛鞭草(0.347)。综合考虑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认为慈竹+牛鞭草和苦竹+牛鞭草是该区值得推广的生态与经济功能兼备且具有可持续经营的退耕还林模式。因此,采用合适的退耕还林模式,并辅以科学的经营管理技术,对该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徐艳梅张健梁剑
-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质量
- 川西退耕还林地苦竹林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被引量:25
- 2006年
- 利用标准样方法研究了退耕还林地苦竹林碳素密度和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苦竹不同器官碳素密度波动在0.348498-0.51863gC^0/g,按碳素密度高低排列依次为竹秆〉竹蔸〉竹鞭〉竹枝〉竹根〉竹叶;枯落物碳素含量为0.341655gC^0/g,土壤碳素密度由上至下呈下降趋势。碳贮量在苦竹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以竹秆所占比例最大,为53.06%,其次为竹叶,占13.83%,占比例最小的是竹根,仅占3.14%;苦竹林生态系统中碳总贮量为135.808110t/hm^2,其中乔木层为46.032420t/hm^2,占33.9%,林下及其枯落物层为2.60068t/hm^2,占1.91%。土壤层0-60cm总计为87.1750t/hm^2,占64.19%;退耕还林地苦竹林乔木层年固碳量约为8.142t/(hm^2·a)。
- 李江黄从德张国庆
- 关键词:退耕还林苦竹碳密度碳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