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211061)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5
相关作者:潘学彪陈宗祥左示敏张亚芳张洪熙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十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水稻
  • 4篇基因
  • 2篇种质
  • 2篇纹枯病
  • 2篇枯病
  • 2篇分子标记
  • 2篇标记辅助选择
  • 1篇稻瘟
  • 1篇稻瘟病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基因
  • 1篇选育
  • 1篇选择法
  • 1篇英文
  • 1篇育种
  • 1篇育种利用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后代
  • 1篇致死基因
  • 1篇数量性状

机构

  • 5篇扬州大学
  • 3篇江苏里下河地...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玉溪市农业局

作者

  • 3篇陈宗祥
  • 3篇左示敏
  • 3篇潘学彪
  • 2篇孔祥斗
  • 2篇戴正元
  • 2篇李爱宏
  • 2篇舒庆尧
  • 2篇沈圣泉
  • 2篇张亚芳
  • 2篇刘广青
  • 2篇张洪熙
  • 1篇杨剑波
  • 1篇潘兴元
  • 1篇佴军
  • 1篇李莉
  • 1篇涂香明
  • 1篇黄大年
  • 1篇何月秋
  • 1篇杨勇
  • 1篇邢永忠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1篇Acta B...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Journa...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水稻回交世代中两个抗纹枯病主效数量基因的鉴定与标记辅助选择被引量:26
2005年
对水稻品种特青与Lemont杂交组合的F2 单株无性系群体,进行 2年有重复的抗水稻纹枯病QTLs定位,在特青的第 9号染色体和Lemont的第 11号染色体上分别定位到了 1个主效抗纹枯病QTL,各自命名为qSB 9和qSB 11。从该F2 定位群体中,根据位点双侧标记带型,选取 2个位点均为感病等位基因纯合的 2个单株作为双感亲本,均为抗病等位基因纯合的 1个单株作为双抗亲本,分别与轮回亲本特青和Lemont进行回交。标记辅助选择始于BC2F1 及以后的各回交世代,并于BC2F1 和BC4F1 世代进行了病原菌人工接种鉴定。鉴定结果表明,qSB 9和qSB 11确实存在于原定位区间,各等位基因也在回交过程中被成功选择。BC3F2 采用秧田期大群体标记检测,从中选取符合要求的单株,分别混合得到特青背景下的双感纯合系, Lemont背景下的双感、双抗纯合系,将这些纯合系连同轮回亲本同时种植于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田和江苏里下河农科所试验田, 2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接种实验。结果表明: 1 )相同背景下的不同纯合系间在发病程度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不同纯合系的病情严重程度依次为:Lemont双感系>特青双感系>Lemont>特青 >Lemont双抗系; 2 )2个位点上的抗性等位基因qSB 9和qSB 11单独存在时,分别可减轻病级 1 2级左右,同时存在时可减轻病级 2级左右;
谭彩霞纪雪梅杨勇潘兴元左示敏张亚芳邹军煌陈宗祥朱立煌潘学彪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数量性状基因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水稻株形对纹枯病抗性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240份源于珍汕97B/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水稻(Oryza sativa L.)群体,连续2年调查纹枯病病级与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叶片长宽等18个株形性状的关系。对株形性状与纹枯病病级进行了偏相关分析。实验结果,只有植株松紧度与病级表型偏相关两年中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倒2叶基角、穗层整齐度等8个性状与病级之间的偏相关只有一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合构建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各性状进行QTL定位。在抗纹枯病QTL相近区间仅检测到控制分蘖角、植株松紧度和倒2叶基角的QTLs,未发现其余株形性状QTLs与抗纹枯病QTLs分布在同一染色体上。结果表明,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主要是由本身抗性基因控制,株形对纹枯病抗性表达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影响,即通过改变田间小气候而影响发病程度。抗纹枯病育种在累加主效抗纹枯病QTLs的同时,也要注重选择不利于纹枯病发展的株形性状。
韩月澎邢永忠顾世梁陈宗祥潘学彪陈秀兰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抗性自交系
水稻恢复系选育的轮回选择法及其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利用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作为遗传工具 ,进行水稻恢复系的轮回选择。试验证明 :(1)由于构建基础群体时加入了一定比例具有保持系性质的常规品种 ,以及在后续世代中不断将经过后裔测验 ,证实在主要恢复基因位点上均为杂合型的中选可育株种子返回群体 ,给不育株授粉 ,因而保证了每轮次轮回选择群体内不育株比例基本稳定在 1 4左右 ,有足够数量的不育株可供进行表型选择和构建下一轮次的轮回选择群体 ,使轮回选择可以代代进行。 (2 )经过 1~ 2个轮次的轮回选择 ,群体内绝大多数植株的出穗期和株高已经符合育种目标要求 ,这为群体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选择提供了前提条件。 (3)在改良群体的同时 ,从轮选群体中不断选择可育单株进入选种圃 ,培育了一些优良恢复系纯系 ,配制出优良杂交组合 ,其中以优良恢复系P0 0 4与粤丰A配制的杂交组合 30 37较为突出 ,该组合已进入江苏省水稻中间试验。
佴军潘学彪陈宗祥张亚芳
关键词:水稻轮回选择恢复系
转Cry1Ab基因水稻种质杂交后代的标记辅助选择及抗虫性评价被引量:2
2004年
以转Cry1Ab基因的水稻株系TS-9(后命名为克螟稻)为种质, 与优良亲本杂交, 在分离世代,通过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潮霉素抗性作为筛选标记,结合田间农艺性状选择, 获得目标基因位点纯合的新品系。Cry1Ab蛋白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新品系携带的靶基因在经杂交重组、自交纯合后保留了原亲本高效表达的特性。抗虫鉴定结果表明,对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稻纵卷叶螟等(Cnaphalocrocismedinalis)鳞翅目害虫表现高抗性能,同时,在株高、生育期、产量构成因子等重要农艺性状上也有显著改良。从而,对转基因水稻种质的育种利用途径和选择方法作了有益探索。
李爱宏戴正元舒庆尧左示敏刘广青沈圣泉孔祥斗张洪熙
关键词:种质资源杂交后代标记辅助选择抗虫性评价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n)的电子杂交定位和基因预测被引量:8
2004年
来自水稻突变体的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 (ben)能够作为一种除草剂筛选标志用于杂交水稻种子的安全生产。本研究利用我们已得到的与Ben ben基因紧密连锁的两个RAPD标记 (OPG1 8 972 ,OPG1 8 94 3 )以及与该标记高度同源的跨叠克隆Contig1 0 96 8(来自中国水稻基因组框架序列 ,全长 82 73bp)的序列信息 ,沿标记的两端设计新的PCR引物 ,以携带苯达松抗性基因 (Ben)和苯达松敏感基因 (ben)的水稻近等基因系为模板 ,通过对扩增产物的序列拼接和比对 ,成功地将OPG1 8 972和OPG1 8 94 3标记从 972bp和 94 3bp步移延伸到 81 3 8bp和 81 0 3bp(提交到GenBank的登记号分别为AY1 81 2 0 4和AY1 81 2 0 3 )。并利用电子杂交将延伸后的序列定位于水稻第 2染色体上 1 5 0 5cM处 ,在对标记两端及其附近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 ,我们初步预测Ben基因可能是编码某种受体蛋白的基因或催化 6 OH
杨剑波向太和李莉王永杰黄大年
关键词: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
转Cry1Ab基因水稻种质的育种利用被引量:5
2004年
戴正元李爱宏舒庆尧左示敏刘广青沈圣泉孔祥斗张洪熙
关键词:水稻CRY1AB基因育种利用
抗稻瘟病基因Pi-3的定位被引量:1
2007年
利用CO39近等基因系中的C104PKT和A57-119及其杂交F2代为材料,在水稻第9染色体上找到了5个与Pi-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14,JJ113,JJ6782,JJ6242和G103,它们与Pi-3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7cM,5.4 cM,16.2 cM,21.7 cM和6.9cM。
许凤华涂香明李顺德何月秋
关键词:分子标记基因定位稻瘟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