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0491507)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朱立达王宛山于天彪李鹤李虎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正交车铣
  • 3篇车铣
  • 1篇端面
  • 1篇偏心
  • 1篇偏心距
  • 1篇稳定性
  • 1篇面粗糙度
  • 1篇表面粗糙度
  • 1篇颤振
  • 1篇颤振稳定
  • 1篇颤振稳定性
  • 1篇粗糙度

机构

  • 3篇东北大学
  • 1篇沈阳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朱立达
  • 2篇王宛山
  • 1篇史家顺
  • 1篇陈尔涛
  • 1篇李鹤
  • 1篇于天彪
  • 1篇杨建宇
  • 1篇谷丰
  • 1篇李虎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制造技术与机...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正交车铣三维切屑理论建模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针对正交车铣复杂运动所产生变深度、变厚度的切屑问题,基于正交车铣切削理论建立有效的无偏心切屑和偏心切屑的数学模型,从而分别获得圆周刃、端面刃的切屑厚度和深度的数学表达式.在相同切削参数条件下,通过理论建模方法和实验测试方法分别获得三维切屑几何形状,对比分析可知,正交车铣三维切屑理论建模是正确的.因此该切屑的理论模型为正交车铣加工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朱立达李虎杨建宇王宛山
关键词:正交车铣偏心距
正交车铣偏心加工三维颤振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针对正交车铣复杂运动产生变深度、变厚度的切削特性,基于其加工原理采用解析法提出三维颤振稳定域的理论模型。在模态试验基础上,仿真分析正交车铣偏心加工颤振稳定域叶瓣图,结果表明正交车铣加工产生颤振的条件除了与铣刀几何形状和啮合条件、机床结构的频响应函数、工件材料特性等有关外,主要与铣刀轴转速和切削深度密切相关。在正交车铣切削颤振稳定域试验过程中,切削力频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刀齿切入频率在力频谱中起主导作用时,切削过程是无颤振和稳定的;当系统结构模态频率在力频谱中起主导作用时,将产生颤振并测得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值都大于或高于无颤振情况。因此该理论模型及仿真结果可以有效预测正交车铣偏心加工颤振稳定性,为其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朱立达王宛山李鹤于天彪
关键词:正交车铣颤振稳定性
正交车铣加工凸轮型面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凸轮型面加工精度难以保证、加工效率低等问题,采用正交车铣技术对凸轮型面进行切削加工。建立了正交车铣加工凸轮型面的运动模型,并通过试验对运动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车铣加工凸轮型面可以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该方法是一种加工凸轮型面的高效方法。
陈尔涛朱立达史家顺谷丰
关键词:正交车铣表面粗糙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