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630075)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蒋仁爱蔡虹高昌林冯根福孙丰文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部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经济增长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中国经济
  • 1篇中国经济增长
  • 1篇中国全要素生...
  • 1篇全要素生产率
  • 1篇协整检验
  • 1篇利用效率
  • 1篇进口贸易
  • 1篇科技投入
  • 1篇科技资源
  • 1篇技术进步
  • 1篇技术效率
  • 1篇技术效率变化
  • 1篇TFP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技部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5篇蒋仁爱
  • 3篇蔡虹
  • 2篇高昌林
  • 1篇孙丰文
  • 1篇王胜
  • 1篇成邦文
  • 1篇张帆
  • 1篇李璐
  • 1篇冯根福

传媒

  • 2篇统计研究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研究与发展管...
  • 1篇系统管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研究机构的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本文基于1998-2005年中国1813家研究所构成的均衡面板数据,首次对中国研究机构的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在采用FE和IVE方法控制双向固定效应和潜在的选择性偏误的基础上,估计了研究所投入要素对总收入和科技收入的贡献份额,由大到小依次为:非研究生科技人员、科研业务费、研究生科技人员、科研设备费,研究所的科技投入总体上不存在规模效应。采用GPS方法控制了投入要素的条件概率密度分布,估计了研究所投入要素对边际产出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投入要素规模的不断增大,非研究生科技人员的边际产出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他三种投入要素则呈现总体上升趋势。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研究所提高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蒋仁爱高昌林冯根福
关键词:科技投入
国际性技术外溢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仿真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国际性技术外溢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技术知识来源,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基于系统仿真的政策研究。基于国际性技术外溢通过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产出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双路径传导作用机理,本文构建了相应的政策系统仿真模型,动态模拟了R&D强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强度等政策变量对经济产出及其增长率的影响。政策模拟结果显示:(1)R&D强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强度显著促进了GDP及其增长,且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现象;(2)较之教育经费投入强度,经济产出及其增长对R&D强度的变动更为敏感;(3)提高中国对国外外溢的技术知识的吸收能力,能够明显地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本研究结论对中国有效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蒋仁爱蔡虹李璐张帆
关键词:经济增长
中国研究机构的改制效果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1998-2005年中国部分研究所的均衡面板数据,本文对始于1999年的中国政府对研究所改制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文中创新性地采用了IVE、PSA、分位数等多种计量方法估计改制对研究所绩效的影响,以达到控制潜在的内生性和选择性偏误的目的。研究发现,改制达到了预期的基本目标,与没有改制的研究所进行比较,改制为科技型企业和非盈利的研究型研究所(NPR)的产出效率明显提高。具体来说,改制增强了科技型企业的商业化导向,增加了总收入;NPR的科技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政府资助也得到了加强,有利于其开展基础研究。
蒋仁爱高昌林成邦文
国际性技术外溢对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构建开放经济系统中包含最终产品部门、资本设备部门、R&D部门以及人力资本开发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将R&D和人力资本这2个要素内生化,推导结论揭示了国际性技术外溢通过促进技术专利产出和人力资本产出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双路径传导作用机制。在估计基于进口贸易、FDI和无形渠道从G7国家有效外溢到中国的R&D存量的基础上,结合国内R&D存量、技术专利产出、人力资本产出和教育经费等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平稳性、协整和Granger因果性等一套完整的计量检验方法,验证了理论模型所揭示的双路径传导作用机理在中国的适用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蒋仁爱蔡虹王胜
关键词:经济增长协整检验
贸易及无形技术外溢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无形技术外溢在隐性知识的跨国技术溢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外溢强度和中国对外溢技术的吸收能力纳入一个分析框架,提出相应的测算模型估计从G7国家有效外溢到中国的R&D存量,利用2001—2011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内R&D、贸易和无形技术外溢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国内R&D投资、贸易和无形技术外溢均显著促进了中国各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各省市R&D投资通过促进技术效率变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贸易和无形技术外溢则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蒋仁爱蔡虹孙丰文
关键词:进口贸易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TF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