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09Z026)

作品数:20 被引量:141H指数:9
相关作者:王璟宫剑滨张启高程训民周亮亮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脂肪
  • 12篇心外膜
  • 12篇心外膜脂肪
  • 12篇外膜
  • 8篇动脉
  • 8篇脂肪组织
  • 7篇血管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心病
  • 6篇冠心病
  • 5篇蛋白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心外膜脂肪组...
  • 5篇斑块
  • 3篇易损斑块
  • 3篇冠状动脉粥样...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综合
  • 2篇代谢综合征

机构

  • 12篇南京军区南京...
  • 10篇南京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王璟
  • 12篇宫剑滨
  • 10篇张启高
  • 9篇程训民
  • 7篇周亮亮
  • 6篇杭涛
  • 5篇卢光明
  • 5篇陈栋
  • 3篇王立军
  • 2篇江时森
  • 2篇张龙江
  • 2篇邹莺
  • 2篇李德闽
  • 2篇彭永平
  • 2篇李建华
  • 2篇王强
  • 2篇贾燕
  • 2篇王磊
  • 1篇李萍
  • 1篇严宝力

传媒

  • 6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年龄和性别差异对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adiposetissue,EAT)与冠心病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运用双源cT(dual.sourceCT,DSCT)心脏成像测定心外膜脂肪体积(epicardialadiposetissuevolllme,EATV),探讨EATV和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其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中的差异。方法采集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301例接受DS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且接受介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资料,①根据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50%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②依据年龄≥75岁、60~74岁、〈60岁分为高龄、中龄、低龄3组;③根据性别分组,比较同一性别组内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冠心病患者EATV明显增加,EATV是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②低、中、高龄组间EATV分别为(88.05±35.46)Cm2、(103.85±33.53)cm2和(117.51±34.81)cm2,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发生率均呈现出随年龄增加的递增趋势(从低到高分别为55.1%、75.9%和89.1%,P〈0.05)。③低龄组男女EATV[(90.81±35.92)Cm。vs(70.41±30.07)cm2]和冠心病发生率(60.7%傩37.9%)差异存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年龄组内两性间EATV和冠心病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男性中冠心病和非冠心病EAT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41±32.33)cm2(98.30±31.23)cm2,P=0.026]。结论EATV是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EATV随着年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在〉60岁的患者中EATV不存在性别差异,EATV对男性冠心病发生的影响较女性更显著。
周亮亮程训民张启高宫剑滨王立军彭永平卢光明王璟
关键词:心外膜脂肪组织冠心病年龄性别
心周脂肪组织体积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评价心周脂肪组织(PAT)体积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6-12-01—2010-01-31同期行64排双源CT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310例,进行腰围、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生化测定。使用64排双源CT测定PAT体积,通过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心病诊断。结果 (1)冠心病患者PAT体积明显大于非冠心病患者(P<0.01);(2)男性PAT体积明显大于女性(P<0.01);(3)PAT体积与年龄、性别、BMI、腰围、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纤维蛋白原有相关性(P<0.05或P<0.01);(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AT体积、BMI、腰围是影响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PAT体积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0.04(P<0.01),明显优于腰围和BMI。结论 PAT体积与已知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冠心病的发生有强的相关性,并且反映了多个传统危险因素的聚类效应。PAT体积对冠心病诊断的预测价值优于腰围和BMI,可作为一个新的冠心病预测指标。
王璟宫剑滨张龙江王立军江时森
关键词:CT检查冠心病ROC曲线
心外膜脂肪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心外膜脂肪组织由于其独特的解剖位置和病理生理学特点,使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作者就心外膜脂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的影响作一综述。
王强王璟
关键词:心外膜脂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
心外膜脂肪因子促进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心外膜脂肪组织是沉积在心脏尤其是冠状动脉周围的脂肪组织,可以表达多种脂肪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最近这些脂肪因子已经被证实还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血管新生。这些新生血管在斑块内可能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新生血管具有很强的通透性,可以改善斑块局部缺氧状况;另一方面,新生血管可能促进斑块进展并导致其不稳定性增加。因此,通过研究脂肪因子致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抑制斑块内的血管新生增强其稳定性可能成为未来治疗冠心病新的靶点。
陈栋王璟
关键词:心外膜脂肪组织脂肪因子血管新生
经左室流出道消融治疗疑似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性早搏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5年
心室流出道(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VOT)起源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因临床常见,具有典型的心电图(ECG)特征,诊断并不困难,射频消融术是该病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文中报道1例初步诊断右心室流出道起源(RVOT)的PVC的患者,于左心室流出道(LVOT)获得成功消融的诊治经过。文献复习了PVC定位的方法、VOT局部独特的解剖特点对定位的影响,以及三维标测新技术对PVC消融手术的帮助。
王磊王璟宫剑滨李萍李建华张启高
关键词: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
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与血管重构类型有关联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分析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EATV)与血管重构类型的相关性。方法:行64排双源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测定EATV,同期行外周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检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冠心病患者180例。经CT血管造影(CTA)图像测定斑块重构指数(RI),根据RI将患者分为正性重构组(80例)和负性/无重构组(100例),并分析其与EATV的相关性。结果:正性重构组的EATV显著增加[(128±42)cm3vs.(95±25)cm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V是影响正性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ATV是影响冠心病病变血管正性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
周亮亮宫剑滨李德闽卢光明陈栋王璟
关键词:心外膜脂肪冠状动脉疾病易损斑块血管重构
血浆脂肪细胞因子与冠心病及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浆脂肪细胞因子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1q/TNF-related protein-9,CTRP-9)、脂联素(adiponectin,AP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冠心病及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8例,其中单纯冠心病组39例(单纯CHD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28例(合并组)、非冠心病及非糖尿病患者21例(对照组),3组均行血生化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CTRP-9、APN及TNF-α水平,分析冠心病及糖尿病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单纯CHD组吸烟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CTRP-9及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血浆TNF-α水平高于单纯CHD组,CTRP-9、APN低于单纯CHD组(P<0.05);合并组血浆LDL-C、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CTRP-9及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r=0.264,P=0.013)、糖尿病(r=0.394,P=0.000)、TNF-α(r=0.333,P=0.002)及LDL-C(r=0.330,P=0.002)与冠心病呈正相关,CTRP-9(r=-0.383,P=0.000)和APN(r=-0.435,P=0.000)及HDL-C(r=-0.239,P=0.025)与冠心病呈负相关;体质量指数(r=0.233,P=0.029)及TNF-α(r=0.425,P=0.000)与糖尿病呈正相关,CTRP-9(r=-0.350,P=0.001)和APN(r=-0.486,P=0.000)与糖尿病呈负相关;CTRP-9与APN呈正相关(r=0.312,P=0.003),TNF-α与CTRP-9(r=-0.298,P=0.005)及APN(r=-0.324,P=0.002)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及糖尿病均与CTRP-9及APN呈负相关,与TNF-α呈正相关;CTRP-9和APN对冠心病及糖尿病有保护作用,TNF-α作用相反。
王强宫剑滨张启高程训民杭涛王璟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脂联素
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5年
脂肪组织棕色细胞和白色细胞具有截然不同的代谢特征。白色脂肪细胞推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而棕色脂肪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文中从转录因子(如PPARγ、PRDM16、PGC-1α)、共调节因子、激素、信号分子、氧化应激和miRNAs的调控等方面对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倪鸣王金焱王璟
关键词:棕色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
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对抵抗素促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抵抗素可通过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的失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然而其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文中旨在研究抵抗素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影响抵抗素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构建针对人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的VASP mRNA的shRNA干扰序列(LV-si VASP组)和阴性对照载体(LV-sicntr组),并将其感染高表达VASP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RT-PCR检测VASP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蛋白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抵抗素(0、10、50、100、200 ng/m L)体外作用于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系(HCAECs),MTT法检测抵抗素对细胞增殖的作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在相同抵抗素浓度100 ng/m L下,检测2组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影响。免疫荧光法分析2组细胞表面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情况。采用pull-down法分析2组细胞Rho A活性。结果LV-si VASP组RNA表达抑制率[(68.1±0.8)%]、VASP蛋白表达抑制率[(59.3±1.7)%]较LV-sicntr组(100%)明显降低(P<0.05)。与0 ng/m L比较,50~200 ng/m L抵抗素作用48 h后,可以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P<0.05)。50~200 ng/m L抵抗素处理24 h后,HCAEC呈剂量依赖性促进细胞迁移(P<0.05)。沉默VASP后,抑制了抵抗素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与LV-sicntr组比较,LV-si VASP组VEGFR2表达未见明显变化,而LV-si VASP组Rho A活性较LV-sicntr组减弱[(41.3±3.1)%vs 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抵抗素呈浓度依赖性的促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敲除VASP对抵抗素功能的影响与减弱的Rho A活性有关。
贾燕王璟张成成刘晶李言明
关键词:抵抗素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迁移增殖
心外膜脂肪定量及其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关系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心外膜脂肪体积(EATV),心外膜脂肪局部分泌的炎症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患者行64排双源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测定EATV,同期行外周血脂肪因子、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检测。40例瓣膜病术前检查病例,排除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VHD组)与40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的冠心病患者(CHD组)均经CTA图像测定斑块重构指数、脂质体积、钙化体积及纤维体积,并分析其与EATV的相关性;并均于心脏外科术中采集心外膜(EAT)、胸腔内(TAT)脂肪组织检测MMP9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结果 (1)CHD组较VHD组EATV显著增加[(121.43±40.60)cm3 vs.(75.61±21.41)cm3,P=0.001];(2)CHD组内亚组分析表明正性重构组的EATV体积显著增加[(127.63±42.00)cm3 vs.(95.49±25.36)cm3,P=0.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V是影响正性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4)40例行CABG术的CHD患者与40例VHD患者相比,EAT 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均显著增加(P<0.01),TAT 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ATV是影响冠心病及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其他传统危险因素;CHD患者EAT炎症因子分泌量较VHD及胸廓内脂肪显著增加,两者均是影响血管正性重构的因素。控制心外膜脂肪数量的增加及炎症状态将有助于抑制血管正性重构,降低冠心病斑块易损的风险。
周亮亮宫剑滨李德闽卢光明陈栋王璟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心外膜脂肪易损斑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