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X006)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福民更多>>
-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生活世界变迁中的公共意识及其当代价值
- 2016年
- 公共意识是存在于国民个体意识结构中的以社会共同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公共文化精神。立足当代生活世界变迁,是考察中国公共意识生成及其价值的时代依据与现实前提。文章认为,公共意识是一定社会结构中经济政治生活的观念形态;公共意识的生成,既从根本上依赖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又贯穿着主体文化自觉与理性建构逻辑;公共意识作为植根于社会结构中的文化因素,具有显著的社会形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意识的健康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厚的社会生活基础和历史必然性。当代中国公共意识的生成、建构与发展,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民族复兴、追赶时代、改善民生、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多重价值和重大意义。
- 王福民
- 关键词:公共意识
- 论唯物史观的日常生活转向被引量:7
- 2011年
- 唯物史观的价值论旨趣就是实践地批判、改造现实世界中阻碍人桎梏人的一切经济政治文化关系,进而在实践进程中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幸福。现实的人就是处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的人。人们只有通过日常生活才能生存、才能从事其他一切活动。日常生活世界不仅是人们进行一切物质文化活动的基础性领域,也是一切哲学的真正发源地。然而,迄今为止的一个时期以来,在唯物史观的研究中,日渐形成了一种游离于日常生活世界之外的方法论倾向,仿佛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与唯物史观无关的纯粹的形而下世界。在此语境下,唯物史观的研究在偏离自身价值论立场的路向上渐行渐远,沦为一种毫无现实问题意识、丧失时代实践意义的纯概念游戏。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唯物史观的研究转向日常生活世界自有其必然性根据。首先,唯物史观的实践指归与人文关怀,决定了唯物史观的研究不能离开日常生活世界。其次,当下的唯物史观研究欲走出观念论窘境与形而上学窠臼,必须面对并探究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结构性转型及其内在矛盾。再次,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变迁中凸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唯物史观的观察、审视、研究、批判等科学性关照。这些构成了唯物史观日常生活转向的辩证法依据与价值论逻辑。
- 王福民
- 关键词:唯物史观
- 论日常生活哲学的内在价值被引量:4
- 2010年
- 日常生活哲学,是以日常生活过程之本质及其变迁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以哲学的方式研究与探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本体论存在状况,把存在于日常生活深层结构中的内部矛盾及其张力关系上升为哲学问题,是日常生活哲学的基本研究路径。据此,日常生活哲学的内在价值可以在以下几个维度得以彰显。一是揭示日常生活结构性变迁的内在必然,为日常生活主体的自主性活动提供精神支撑和理性导向;二是揭开哲学与生活的原初性关联,为研究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质、价值立场、终极关怀与现实精神开出新的视角;三是为哲学走向现实生活的深处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新的视角和现实途径;四是为反思、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与出路提供全新的方法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 王福民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吃”与“骂”:透视日常权力变迁的两个维度被引量:2
- 2011年
- 日常权力就是日常生活权力。就利益关系而言,日常生活世界也是一个权力结构,一个处于历史变迁过程中的权力结构。"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是当代中国日常生活权力结构变迁中的一种现象。它表征着30余年来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深刻变迁及其内在发展逻辑。历史地辩证地透视这一典型现象,揭示"吃"与"骂"的背后内蕴的必然性、历史普遍性及其社会进步性,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建构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 王福民
- 马克思历史主体观的辩证旨趣被引量:1
- 2013年
-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哲学界关于历史主体性问题进行了很多探讨,其中有两大倾向值得注意:一是借马克思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之名,行机械唯物主义之实,消解历史主体的实践创造性,把历史看做是“无人”的宿命;二是借批判辩证唯物主义或高扬主体性之名,行历史唯心论之实,以观念论语境中的主体性消解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唯物性与辩证法。这两种倾向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并批判过的旧论调。在历史主体观问题上,马克思立足生活实践,深刻揭示并诠释了历史主体的唯物辩证旨趣。马克思历史主体观的辩证旨趣集中地体现在历史主体的内在特质及其结构、历史主体的创造性、主体创造性的限度这三个具有内在关联的逻辑向度上。研究并阐释马克思历史主体观的辩证旨趣,不仅对厘清“后教科书时代”我国哲学界在主体性研究问题上存在着的机械唯物论的形而上学偏执、观念决定论之神秘虚妄,具有重要价值,也可以为我们全面、深刻把握马克思关于历史主体的创造性及其边界,提供文本依据与理论支撑。
- 王福民
-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主体观旨趣马克思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