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JA04166)
- 作品数:6 被引量:175H指数:4
- 相关作者:杨玉盛陈光水盛浩谢锦升杨智杰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中亚热带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的日动态变化被引量:17
- 2009年
- 通过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仪对中亚热带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温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峰值出现在16:00,但坡耕地均出现在14:00;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趋势大致呈单峰变化,呼吸速率在12:00—16:00之间达到一天的最大值,而在6:00达到最小值,但杉木林与木荷林土壤呼吸速率在夏季呈现出不规则的多峰变化,不同季节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杉木林与木荷林不同季节的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幅度较小,果园的最大;土壤呼吸速率的均值大小顺序为:经济林>木荷林>坡耕地>杉木林>果园,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呼吸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Q10值的季节变化中,杉木、木荷2种人工林用地冬季Q10值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夏季与秋季,而坡耕地、经济林与果园3种土地利用方式以春季的Q10值最大,秋季最小;Q10值随土壤碳质量的降低而增大.
- 杨智杰陈光水黄石德盛浩杨玉盛
-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呼吸土壤温度Q10值
- 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1
- 2007年
- 通过对中亚热带山区天然林、人工林(用材林和经济林)、次生林、果园和坡耕地等7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及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中亚热带山区天然林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后,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了25.6%~51.2%,而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了45.1%~74.8%,比底层土壤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土壤轻组有机碳储量(0~60cm)下降了52.2%~84.2%,轻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从13.3%降到3.0%~10.7%,比土壤总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更为敏感。天然林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后土壤有机碳损失巨大的原因主要与凋落物归还数量及质量,水土流失和经营措施对土壤(特别是表层土壤)的扰动引起土壤有机质加速分解等因素有关。坡耕地人为干扰最严重,土壤有机碳下降幅度最大。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主要与区域降水和地貌条件有关。因此,保护山区脆弱生态环境,加强天然林保护和植被恢复,合理营造人工林,减少耕作,对山区土壤碳吸存、减缓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以及促进山区可持续开发的生态服务功能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杨玉盛谢锦升盛浩陈光水李旭
- 关键词:中亚热带LUCC土壤有机碳
-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估算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09年
- 土壤有机碳库是人类可以对其施加影响的最大生物圈碳库,其储量的估算和动态变化研究是全球碳循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各种估算和监测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利用高光谱遥感估算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便捷快速、节约成本、非破坏性和准确度高的优势,同时,从机载高光谱传感器获取的土壤图像数据对于估算大尺度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跨时空动态研究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但是,基于高光谱遥感数据的监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成土母质、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等以及与土壤有机碳光谱响应特性较为接近的氧化铁的影响.另外,野外土壤表面状态(如植被覆盖、表面粗糙度、土壤含水量和沙石等)以及大气、光照和辐射条件等也都对研究结果和估算精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应致力于对各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同时寻求更多有效的计量方法提高估算模型的稳定性,并最终应用高光谱遥感数据开展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估算.
- 陈增文陈光水钟羡芳杨玉盛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光谱反射率影响因素高光谱遥感
- 锥栗林土壤呼吸动态变化与主要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通过LI-6400对闽北锥栗林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温度的变化较为一致,呈单峰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5:00;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趋势大致呈单峰变化,不同季节里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春季与冬季最高值出现在13:00,而夏季与秋季分别出现在17:00与15:00;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幅度以冬季较小,春季最大;土壤呼吸Q10值的季节变化中,冬季Q10值最大,夏季最小,Q10值随土壤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 杨智杰邹双全黄石德杨少红
-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温度Q10值
- 城市草坪生态系统碳吸存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09年
- 探讨了国内外关于城市草坪生态系统碳吸存能力,各种自然因子和人为管理措施对草坪碳吸存的影响,以及草坪CO2交换通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与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相比,城市草坪生态系统受各种人为管理措施影响,具有很高的碳吸存能力。然而,人为管理措施和自然环境因子对草坪碳吸存的交互影响机制还不清楚,有关草坪生态系统碳吸存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的研究较少。进一步展望了值得研究的内容和问题。
- 李熙波杨玉盛曾宏达谢锦升朱宁
- 关键词:城市草坪碳吸存
- 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反馈被引量:2
- 2007年
- 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反馈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C预算的重要机制.绝大多数研究表明,土壤异养呼吸与未来气候变暖将构成危险的正反馈环.由于土壤有机C分解的温度敏感性问题,学术界仍有争议,对正反馈强度的准确量化尚需一个过程.少量研究表明,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反馈不明显.诸多研究还发现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适应现象,主要有水分限制假说、微生物适应假说和底物限制假说来解释适应现象;这种适应性将降低正反馈的影响强度.未来应重点开展以下4方面的研究;(1)加强惰性土壤有机C温度敏感性的研究;(2)深入探讨微生物对气候变暖的适应性;(3)量化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反馈强度;(4)加强对多因子交互影响的研究.
- 盛浩杨玉盛陈光水
- 关键词:全球变暖温度升高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