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411007)

作品数:8 被引量:145H指数:4
相关作者:谢正辉陈锋张生雷田向军袁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土壤
  • 4篇土壤湿度
  • 3篇径流
  • 3篇VIC模型
  • 2篇汛期
  • 2篇同化
  • 2篇渍涝
  • 2篇滤波
  • 2篇卡尔曼
  • 2篇卡尔曼滤波
  • 2篇扩展卡
  • 2篇扩展卡尔曼滤...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埋深
  • 1篇动态分析仪
  • 1篇多输出
  • 1篇多输入多输出
  • 1篇入渗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文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广东机电职业...
  • 2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篇谢正辉
  • 3篇田向军
  • 3篇陈锋
  • 3篇张生雷
  • 2篇师春香
  • 1篇肖子牛
  • 1篇黄琼
  • 1篇袁星
  • 1篇林建
  • 1篇任立良
  • 1篇袁飞
  • 1篇刘志雨
  • 1篇宋丽叶
  • 1篇粱妙玲
  • 1篇佘少华

传媒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文
  • 1篇气象
  • 1篇拖拉机与农用...
  • 1篇应用数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6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递函数-自回归模型在地下水埋深估计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6年
本文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标定传递函数模型的参数,并利用自回归模型将残差转化为白噪声,建立降水估计地下水埋深的传递函数一自回归模型,将其应用于资料缺乏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的估计。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参数标定所得模拟具有较高的精度,对于改进资料缺乏地区地下水埋深的估计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型为利用降水估计地下水埋深提供了一种简洁实用的方法。
向阳袁星谢正辉刘志雨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自回归模型相关系数
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水文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8
2005年
本文应用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可变下渗能力模型VIC(VariableInfiltrationCapacity)与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模型PRECIS(ProvidingRegionalClimateforImpactsStudies)耦合,对气候变化情景下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气候情景下,即使海河流域降水量增加,年平均径流量仍将可能减少,预示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将十分短缺;若考虑21世纪人口增长因素,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未来气候情景下,汛期的径流量增加,说明海河流域发生洪水的可能性将增大。
袁飞谢正辉任立良黄琼
关键词:VIC模型气候变化区域气候模型径流
2006年汛期VIC水文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利用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VIC及其汇流模型模拟了2006年5—9月全国0.5°×0.5°逐日径流深和土壤相对湿度分布,对淮河流域2006年汛期(6月28日—7月5日)强降水过程期间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渍涝灾害的分析。同时对流域...
林建谢正辉陈锋肖子牛薛建军
关键词:VIC模型径流土壤湿度渍涝
文献传递
扩展Kalman滤波在土壤湿度同化中的应用
本文基于以土壤含水量为预报变量的非饱和土壤水模型,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Kalmanfilter)方法发展了土壤湿度资料的同化方案,并进行了单点理想试验及结合陆面水文模型VIC的同化试验。单点理想试验结果表...
张生雷谢正辉田向军师春香陈锋
关键词:土壤湿度扩展卡尔曼滤波
文献传递
2006年汛期VIC水文模型模拟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利用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VIC及其汇流模型模拟了2006年5-9月全国0.5°×0.5°逐日径流深和土壤相对湿度分布,对淮河流域2006年汛期(6月28日—7月5日)强降水过程期间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渍涝灾害的分析。同时对流域主要水文站逐日流量(0.5°×0.5°)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实况作了对比分析;并且针对淮河流域不同空间分辨率(0.5°×0.5°及0.1°×0.1°)下主要水文站点的逐日流量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VIC模型模拟的径流深和土壤相对湿度分布与降水分布是一致的,模拟土壤湿度具有可用性。利用累计降水、径流分布和土壤相对湿度及流量变化可以监测渍涝灾害的发生;VIC模型及其汇流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实际流量的变化趋势,模拟流量对降水较敏感,细网格模拟流量在量值上与实况更为接近;模拟结果误差可能跟汇流模型中流域边界的确定、参数率定、气象强迫资料等因素有关。
林建谢正辉陈锋肖子牛薛建军
关键词:VIC模型径流土壤湿度渍涝
基于Boussinesq-Storage方程同时考虑水分储存和入渗的地下径流机制被引量:1
2006年
在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中,地下径流量通常看作是整个流域潜水面水分储存量的函数,这样的地下径流机制往往是一种在稳定或“拟稳定”状态下地下径流量与潜水面水分含量的依赖关系,它没有充分地考虑潜水面处水分通量对地下径流量变化的影响.文中基于Boussinesq-Storage方程建立了同时考虑潜水面水分储存和非饱和层水分入渗两方面影响的地下径流机制,并利用流域水文资料以及地下径流分离算法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比较合理地模拟地下径流的变化情况.
田向军谢正辉张生雷粱妙玲
基于土壤水模型及站点资料的土壤湿度同化方法被引量:30
2006年
基于非饱和土壤水模型和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KalmanFilter)同化算法并结合陆面过程模型VIC发展了一个土壤湿度同化方案,并进行了理想试验及同化站点资料的同化试验。理想试验结果表明: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能完整反演土壤湿度廓线,对土壤湿度的估计有较大改善;观测深度、观测层数和观测资料引入频率对同化结果有一定影响;加大观测频率,可以进一步改善同化效果。利用气象强迫驱动陆面模型VIC算出地表入渗条件而进行的同化站点资料的试验所得土壤湿度分布与观测资料基本吻合,反映了站点土壤湿度的月、季变化,表明该方案是合理的。
张生雷谢正辉田向军师春香陈锋
关键词:土壤湿度扩展卡尔曼滤波
基于二次插值的非饱和土壤水流问题的特征差分方法及数值模拟
2006年
本文针对一类非饱和土壤水流问题,提出了基于二次插值的特征差分格式,得到了严谨的L2模误差估计.并作了数值试验,指明方法的有效性.
宋丽叶
关键词:特征差分法数值模拟
用伪频响函数分析农用运输车模态参数被引量:1
2008年
农用运输车在行驶时,受到地面多个激励,应该用多输入多输出模型的辨识方法识别其模态参数。文章提出了伪频响函数的新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用该函数可以利用双通道动态分析仪计算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频响函数,得到复杂系统的试验模态参数。用该方法对农用运输车进行了多输入试验模态分析,得出了优于单点激励的结果。
向阳佘少华
关键词:农用运输车多输入多输出动态分析仪模态参数
A subsurface runoff parameterization with water storage and recharge based on the Boussinesq-Storage Equation for a Land Surface Model被引量:4
2006年
Subsurface runoff in a land surface model is usually parameterized as a single-valued function of total storage in a basin aquifer reservoir. This kind of parameterization is often sin-gle-valued function of storage-discharge under a steady or “quasi-steady” state, which cannot rep-resent the influence of aquifer recharge on subsurface runoff generation. In this paper, a new sub-surface runoff parameterization with water storage and recharge based on the Boussinesq-storage equation is developed. This model is validated by a subsurface flow separation algorithm for an ex-ample river basin, which shows that the new model can simulate the subsurface flow reasonably.
TIAN Xiangjun1,2, XIE Zhenghui1, ZHANG Shenglei1 & LIANG Miaoling1 1. LASG,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