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71007)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郭广生王志华韩冬梅粱琼梁琼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钛酸
  • 2篇纳米
  • 1篇直接沉淀法
  • 1篇溶剂
  • 1篇溶剂热
  • 1篇溶剂热法
  • 1篇同晶型
  • 1篇热法
  • 1篇钛酸锌
  • 1篇羟基磷灰石
  • 1篇纳米棒
  • 1篇纳米管
  • 1篇晶型
  • 1篇反应机理
  • 1篇粉末衍射
  • 1篇RARE_E...
  • 1篇X-RAY_...
  • 1篇X射线粉末衍...
  • 1篇BUILDI...
  • 1篇CONSTR...

机构

  • 3篇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3篇王志华
  • 3篇郭广生
  • 2篇韩冬梅
  • 1篇顾福博
  • 1篇陶栋梁
  • 1篇梁琼
  • 1篇和超男
  • 1篇郭建
  • 1篇粱琼

传媒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直接沉淀法中不同晶型钛酸锌的X射线粉末衍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以Ti(SO4)2和Zn(NO3)2.6H2O为原料,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钛酸锌的粉体。探讨了反应条件对所得钛酸锌晶体结构的影响,并对样品进行了XRD和TG-DTA等分析。钛酸与碳酸锌分子生成的先后顺序影响得到的钛酸锌的结构。在钛酸优先生成的体系中,碳酸锌分子生成之后与周围足量的钛酸分子发生碰撞反应,由于钛酸优先生成且沉淀剂足量,碰撞反应充分且在碰撞反应中钛酸保持过量,反应生成了亚钛酸锌(Zn2Ti3O8)。在碳酸锌优先生成的体系中,钛酸分子生成之后与周围足量的碳酸锌分子发生碰撞反应,由于碳酸锌优先生成且沉淀剂足量,碰撞反应充分且在碰撞反应中碳酸锌保持过量,反应生成了正钛酸锌(Zn2TiO4)。另外,沉淀剂用量和反应温度都影响着最终产物的种类和晶型。沉淀剂用量越多、反应温度越高,越易于生成Zn2Ti3O8或Zn2TiO4。只有在沉淀剂不足、反应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才能生成偏钛酸锌(ZnTiO3)。
郭建王志华陶栋梁郭广生
关键词:直接沉淀法钛酸锌反应机理
水热重结晶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棒被引量:14
2007年
本文以Ca(NO3)2和(NH4)2HPO4为原料,采用重结晶法,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pH值和晶化时间对HA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室温混合pH值为7.5的沉淀物和pH值为10.5的清液,于180℃下水热处理10h重结晶制得的HA纳米棒的平均长径比最长(约为28);采用不同pH值的清液,体系的单体浓度(即化学势)改变时,得到的HA纳米棒的长径比不同;随着晶化时间延长,纳米棒的长径比先增大后减小。
粱琼梁琼韩冬梅顾福博王志华郭广生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纳米棒
钛酸和钛酸钠纳米管的制备及形成过程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溶剂热法以钛酸丁脂作为钛源,采用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体系的pH,在未进行水洗或者酸洗等后处理情况下制备出钛酸(H2Ti2O5.H2O)、钛酸钠(Na2Ti2O4(OH)2)纳米管。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能谱(EDS)等测试手段对制备出的纳米材料的物性、形貌等进行表征,研究了钛酸、钛酸钠纳米管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当pH为8~9时产品为钛酸,当pH为12~13时产品为钛酸钠。讨论了纳米管的形成过程,认为反应首先生成钛酸、钛酸钠纳米片,在反应釜高温高压环境下,纳米片边缘相互作用力减小,为了保持结构的稳定性,边缘逐渐发生卷曲,进而形成钛酸或者钛酸钠纳米管。
和超男郭广生王志华韩冬梅
关键词:溶剂热法钛酸纳米管
A series of rare earth coordination polymer constructed from paddle-wheel building blocks被引量:2
2008年
Three coordination polymers, Ln2(bpdc)3(phen)2(H2O)2 (Ln=Nd(1), Eu(2), and Tb (3); bpdc=2,2'-bipyridine-3,3'-dicarboxylate; phen=1,10-phenanthroline), were obtained by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Ln2O3 with 2,2'-bipyridine-3,3'-dicarboxylate acid, and 1,10-phe- nanthroline. They were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IR spectra, and photoluminescent spectra. The crystallographic data of 1-3 indicated that they were isostructural. Both complexes contained paddle-wheel building blocks, formed by bpdc and phen ligands. These paddle-wheel secondary building units (SBUs) were further connected to form two-dimensional (2-D)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MOF) networks by 2,2'-bipyridine-3, and 3'-dicarboxylate tinkers. A three-dimensional (3-D)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 was formed by π-π aroma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adjacent 2-D infinite networks. Photoluminescent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at europium compound 2 and terbium compound 3 were strong, red and green emitters, respectively.
郭广生刘阳春张佳郭洪猷
关键词:PHOTOLUMINESCENC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