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2010C33G3040004)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4
- 相关作者:秦树林赵岳阳王忠泉钱丹丹更多>>
- 相关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市萧山区环境保护局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多元微电解降解铝制品镀镍染色废水
- 2013年
- 以多孔结构的多元合金为填料,采用微电解法处理镀镍染色有机废水。以废水COD(化学需氧量)去除效率为指标,研究了废水初始pH、填充比、微电解时间等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多元微电解处理镀镍染色废水的最佳工艺为:初始pH3.0,填充比1∶1,时间120min,充氧曝气。在最优工艺下,COD的平均去除率为74.7%,出水COD、镍及总铬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4.8、0.066和0.067mg/L,总铁含量也小于0.5mg/L,满足GB21900–2008的排放要求。
- 秦树林
- 关键词:镀镍染色废水有机物去除率
- 含盐有机电镀废水多元氧化微电解预处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对含盐有机电镀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对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可生化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的最佳条件为:pH 3.0,填充比(填料与废水的体积比)1∶1,微电解时间45min,气水比(体积比)1∶1;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67.1%。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能使BOD5/COD由原来的0.10升高到0.32~0.41,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负荷,是预处理含盐有机电镀废水的有效方法。
- 秦树林
- 关键词:可生化性
- 微电解处理工艺及传统填料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被引量:7
- 2013年
- 微电解工艺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吸附及絮凝等协同作用,实现脱色、去除有机污染、降低毒性、改善可生化性等目的,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工程可操作性强、低碳环保等优点,是目前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工艺,但传统微电解填料存在诸多制约其工程应用的瓶颈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微电解工艺原理、传统微电解填料存在问题等具体分析,提出解决传统铁炭微电解填料存在板结、堵塞等关键问题的方法及措施,为今后新型高效微电解填料的制备及拓展微电解工艺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 秦树林赵岳阳王忠泉
- 关键词:微电解工艺可生化性
- 高浓度切削废液多元预处理工艺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破乳絮凝沉淀与多元氧化预处理高浓度切削废液的降解效果。试验表明:采用破乳絮凝沉淀预处理,COD去除率为66.43%,采用破乳絮凝沉淀-多元微电解-催化氧化联合预处理工艺,在CaCl2投加量1 200 mg/L,微电解最佳pH 3.0,填充比1∶1,微电解2 h,催化氧化2 h,H2O2投加量2‰,出水COD平均去除率达到91.55%,是预处理该类废水的有效方法。
- 秦树林
- 关键词:破乳
- 我国化工废水特性、治理重点及微电解工艺可行性探讨被引量:6
- 2013年
- 化工废水特别是生物难降解化工废水,是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界公认的难题。本文从化工行业废水排放量、治理现状出发,详细阐述了化工废水的水质特性及行业特点,提出了工程治理重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化工废水的水质特点及常规预处理方法的不足,探讨了微电解工艺在化工废水预处理中的可行性及微电解填料改进措施,为今后化工废水提标整治工作提供了建议。
- 赵岳阳钱丹丹秦树林
- 关键词:化工废水水质特性可生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