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LPM200814)
- 作品数:6 被引量:73H指数:5
- 相关作者:周锁铨李永华王中白莹莹杜钦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湖北省气象局重庆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气象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近30年三峡库区洪涝特征及建库前后致涝气候因子的差异被引量:7
- 2010年
- 利用三峡库区1980—2007年逐日雨量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30年来三峡库区洪涝变化特征,并对三峡库区洪涝典型年份大气环流形势进行合成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典型洪涝年份不同关键区水汽输送特征。近30年来,三峡库区洪涝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差异;近年来,三峡库区年均洪涝和区域性洪涝强度均呈减弱趋势,而区域性洪涝较为频繁;大气环流合成分析表明,乌拉尔山高压脊显著加强,导致经向性环流增强,引导冷空气南下,与低纬北上暖湿气流交汇,有利于三峡库区降水,易于产生洪涝灾害;三峡库区蓄水前后在蒙古和我国东北地区的环流背景合成明显不同,蓄水前典型洪涝年份环流异常更有利于降水;在强盛的偏南气流影响下,蓄水前典型洪涝年份水汽输送指示特征较蓄水后的洪涝年份水汽输送更加明显,更有利于三峡库区降水;典型洪涝年2004、2007年,关键区水汽输送有明显的候变化特征,但在典型洪涝事件中各个关键区水汽输送指示特征并不明显。
- 李强李永华王中廖峻周锁铨
- 关键词:三峡库区洪涝指数关键区水汽输送
- 三峡库区洪涝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的联系被引量:5
- 2010年
- 利用三峡库区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80—2007年三峡库区洪涝年际变化特征,研究了三峡库区洪涝典型年份大尺度环流合成特征,进一步讨论了水汽输送特征。近年来,三峡库区年均洪涝、区域洪涝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区域性洪涝较为频繁;乌拉尔山高压脊加强,经向环流增强,引导冷空气南下,与低纬北上暖湿气流交汇,三峡库区在以上环流背景下,易于产生洪涝灾害;蒙古高原,以及我国东北地区的环流背景合成有差异,三峡库区建库前典型洪涝年份较建库后环流异常更有利于降水;水汽输送异常在三峡地区均有汇合,建库前指示特征比三峡建库后大;典型洪涝年2004、2007年以及典型洪涝事件中,各个关键区水汽输送强度较弱。
- 李强周锁铨李永华王中高阳华
- 关键词:三峡库区洪涝指数关键区水汽输送
- 三峡下垫面变化对重庆气象要素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6
- 2012年
-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通过改变三峡库区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强降水过程中长江下垫面水体和三峡地区地形高度状况,检验三峡库区下垫面变化对重庆主要气象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下垫面水体的变化并没有引起三峡地区的气温出现明显的变化,水体面积的变化仅在白天对水体附近的气温略有影响;去掉三峡下垫面水体时,地面风速略减小,当加大水体面积时,仅在水体附近风速略有增大;三峡下垫面水体对当地的水汽来源相当重要,当去掉水体时,库区腹地近地层的比湿有较为明显的降低;但是当水体面积扩大一倍后,库区近地层的比湿没有产生明显的变化,仅在水体区域有弱的增大;长江三峡水体的变化对库区附近降水的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三峡库区腹地(即重庆东北部);盆地东部地形高度由于对中低层影响系统移动路径的影响,从而对三峡地区的降雨量级和落区有较明显的影响.
- 王中杜钦白莹莹
- 关键词:三峡库区下垫面变化气候影响数值模拟
- 一次无地面冷空气触发的西南涡特大暴雨分析被引量:29
- 2008年
- 利用NCEP1°×1°的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7日重庆西部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西南涡的演变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配合下,产生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西南涡和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的西进北抬为水汽的输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最强降水时段出现在西南涡的最强盛期,垂直螺旋度的大值中心位置和强弱变化与低涡及强降雨的位置和强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在此次过程中虽然无地面冷空气的触发,但由于高层较强的冷平流形成的干冷盖和低层的暖湿气流与强烈的上升运动的极佳配合,使得强对流天气得以发生,高层的干侵入成为此次过程的触发动力;(4)西南低涡上空的不同高度上不同强度的干侵入效应,使得高层高位涡下传,而高层高位涡区的下传和中低层高位涡区的加强,导致西南低涡的气旋性环流加强,降水增强。
- 王中白莹莹杜钦李东川
- 关键词:特大暴雨垂直螺旋度位涡干侵入
- 基于WRF模式的三峡地区局地下垫面效应的数值试验被引量:16
- 2011年
- 基于WRF模式,在模式下垫面中嵌入长江水体以及改变地形高度,研究了三峡地区长江水体和局地地形在有降水和无降水事件中的局地效应。结果表明,在有降水事件中,水体下垫面为降水提供了局地水汽,同时在局地喇叭口和峡谷地形动力强迫作用下,近地面河谷风增加,偏南气流携带水汽北上,三峡地区下游段在峡谷地形的"狭管"效应作用下,河谷风偏东风增加,增加水汽向西输送并与偏南风北上水汽在喇叭口地形末端汇合,下垫面变化的同时也为降水提供了充分的潜热能量,夹带水汽气流在局地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下,促使水汽辐合上升,与高空的干冷空气造成了层结不稳定,潜热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导致了该地区的降水量增加;在无降水事件中,长江水体在白天(夜晚)具有相应的降温(保温)作用,进而呈现出冷(暖)湖效应,在水体下垫面和地形作用下,潜热在喇叭口末端聚集,没有地形对气流阻挡作用,偏南气流、偏东气流加强;在有、无降水事件中,环流特征变化表明局地水体下垫面和局地地形对三峡地区天气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 李强李永华周锁铨王中
- 关键词:下垫面地形
- 2009年8月3-4日重庆远距离台风西南低涡大暴雨个例研究
- 利用发生在川渝地区一次远距离热带气旋暴雨的实况降水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远距离台风作用下的水汽和温湿能输送特征,以及利用WRF模式,通过修改台风动力风场,研究了西南低涡降水系统对台风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
- 李强刘德陈贵川王中廖峻张焱
- 关键词:台风西南低涡低空急流
- 文献传递
- 面雨量空间扩展估算法被引量:11
- 2010年
- 以温州地区1991~2001年90个观测站的月平均降雨为例,在GIS支持下,对样条函数法、克立格内插法及距离平方反比法这3种插值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在90个观测站中筛选出最少量的、能达到稳定结果的站点数;还考虑了插值的空间分辨率对结果的影响。对上述3点进行大量的计算、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①在选择距离平方反比法及样条函数法对月平均降雨量插值效果均较好;②利用这两种插值方法对不同站点密度选取不同空间分辨率插值后得出,选取50站误差趋于稳定,利用距离平方反比法插值结果误差较小,而空间分辨率对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利用距离平方反比法,选择50个站得到了温州地区1km×1km面雨量空间扩展结果,为水文预报工作提供一种较精确的面雨量估算和输入方法。
- 陈艳英高阳华游扬声缪启龙
- 关键词:面雨量插值
- 基于WRF模式的三峡地区局地下垫面效应数值试验研究
- 基于WRF模式,在模式下垫面中嵌入长江水体以及改变地形高度,研究了三峡地区长江水体和局地地形在降水和非降水事件中的局地效应,结果表明:降水事件过程中,水体下垫面为降水提供了局地水汽,同时在局地喇叭口和峡谷地形动力强迫作用...
- 李强李永华周锁铨王中
- 关键词:三峡库区下垫面地形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