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WX008)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刘保亮王萍更多>>
相关机构: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作家
  • 2篇乡土
  • 2篇乡土文学
  • 1篇道家
  • 1篇道家文化
  • 1篇地域文化
  • 1篇地域文学
  • 1篇心灵
  • 1篇信仰
  • 1篇叙事
  • 1篇叙事伦理
  • 1篇语境
  • 1篇身份
  • 1篇生命
  • 1篇生命状态
  • 1篇诉求
  • 1篇女性
  • 1篇女性形象
  • 1篇作家身份

机构

  • 3篇洛阳理工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作者

  • 3篇刘保亮
  • 1篇王萍

传媒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当代文坛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生命册》城乡叙事中的精神生态被引量:1
2014年
河南作家李佩甫的长篇新作《生命册》截取人物典型的生活"横截面",把众多的生活片段连缀起来,使作品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家通过文体叙事艺术的有机组织,采用城乡交错与自由切换、人物内外融和与自我诉说的叙事结构方式,在作品中展现了主人公吴志鹏50年的人生历程与灵魂漂泊,以及乡村人和城市人的诸多人生故事,传达出了他们的生命状态和心灵诉求,从而折射出一种良好的人生精神生态:移至城市,不忘乡土,根系乡村;身居乡村,怀揣梦想,遥望城市;立足城市,凝视内心。
王萍
关键词:生命状态精神生态
论地域作家的文化身份被引量:15
2013年
文学地域性虽然始终客观存在,但地域意识却需要共同想象和深度唤醒。地域作家的判定标准是作品而不是籍贯,要以此审视地域文学史写作。研究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域作家,要探究文学家族、文化人格、原型意象和其精神望乡,重视"乡邦文学"小传统,建构"地方性知识"。研究地域外籍作家,要以他者文化镜像打破本土地域文化与文学某种与生俱来的熟悉和由此产生的熟视无睹,诉求自我身份的比较确立。
刘保亮
关键词:地域文学地域文化作家身份
道家文化与乡土文学被引量:3
2013年
探讨道家文化与乡土文学的内在关联,发现其发生机制都有"原乡"的召唤,精神契合于充满"怀旧"情绪的"乡愁"。遍布乡村大地的民间道教信仰,以内在的生活观念或外在的巫风民俗构成乡土文学的一道风景线。农民既是乡土文学的舞台主角,同时也是道家文化的主要承载者,这使乡土文学书写不能不深具道家文化意蕴。乡土文学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必须放在整个中国文化与文学传统的语境中来理解和认知。
刘保亮
关键词:道家文化乡土文学文化乡愁民间信仰传统语境
论当代河南乡土文学的乌托邦叙事伦理被引量:2
2013年
乌托邦、文学、伦理三者之间有着内蕴丰富的张力空间。文学对现实生活和美好人性的书写必然是文学叙事与乌托邦、伦理三者之间深刻的耦合。当代河南乡土文学的乌托邦叙事伦理大多寄托于"东方女性"人物形象,以优美的女性美德来维护和支撑起乌托邦的伦理天空。当代河南作家对女性圣洁化的叙事处理不仅传达了文学的伦理审美想象,同时也在女性崇拜的背后以"墨写的谎言"潜隐着男性的期待和欲望。
刘保亮
关键词:乡土文学河南作家叙事伦理女性形象乌托邦想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