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CWS10JA21)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邹红云魏克娜余伍忠张璐焦敏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石河子大学解放军第273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兰州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TCR BV CDR3多态性分析
- 2016年
- 为探讨AS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TCR BV CDR3谱型多样性特点,为AS免疫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基础依据。应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AS患者CD4+、CD8+T细胞TCR BV 26个亚家族CDR3区,采用免疫指纹技术进行TCR BV各家族基因扫描和谱型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健康人CD4+、CD8+TCR BV绝大多数亚家族谱型呈现正态分布(或高斯)分布;AS患者CD4+T细胞绝大多数TCR BV家族呈现与健康对照相似的正态分布,仅少数家族呈不规则异常峰型或偏峰,极少家族出现寡克隆趋势和单克隆,不同患者的CD4+TCR BV家族异常峰型率在4%(1/26)~27%(7/26);AS患者CD8+T细胞,大多数BV家族呈现非正态异常峰型,而少部分家族呈现正态分布的钟型峰图,不同患者CD8+TCR BV家族异常分型率在27%(7/26)~77%(20/26),呈现寡克隆趋势,寡克隆和单克隆峰型的家族数量明显多于CD4+T细胞。由此可知,T细胞在AS的免疫发病机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且提示CD8+T细胞在AS发病机制中起主导作用。
- 何文丽余伍忠徐新玉王铮焦敏邹红云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TCRCDR3
- 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BV亚家族克隆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为探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TCR BV CDR3谱系特点及多态性,为其免疫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基础。采用RT-PCR扩增TCR BV 26个亚家族CDR3的方法,经免疫扫描谱型技术分析对葡萄膜炎患者PBMC中TCR BV CDR3的谱系漂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5例正常健康人PBMC TCR BV CDR3谱型绝大多数呈正态(或高斯)分布,4例葡萄膜炎患者TCR BV CDR3扫描谱型均出现非正态分布的异常峰型,包括寡峰/寡峰趋势,偏峰和不规则异常峰型;(2)在26个TCR BV亚家族中,不同亚家族异常峰型出现的频率不同,非正态异常峰型出现频率较高的亚家族有BV2和BV17(均为3/4),而BV5.2、BV6、BV15和BV18亚家族均未出现异常峰型;(3)TCR BV2和BV17两个亚家族在HLA-B27阴性的3个患者均出现非正态异常峰型,而在HLA-B27阳性(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并未出现异常。葡萄膜炎患者PBMC TCRBV部分亚家族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该病的免疫发病机理有关,为葡萄膜炎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魏克娜黄红艳张璐邹红云余伍忠焦敏
- 关键词:葡萄膜炎T细胞受体互补决定区3克隆性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CR Vα CDR3谱系基因扫描分析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α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TCR Vα CDR3)谱系多态性,为AS的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34个TCR Vα亚家族,经免疫扫描谱型技术分析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TCR Vα CDR3的谱系漂移情况。结果:5例正常健康对照PB-MC TCR Vα CDR3谱型多数呈高斯分布。所有AS患者外周血T细胞均出现多个TCR Vα亚家族谱型的异常改变,异常峰型包括:单峰、寡峰/寡峰趋势、偏峰和不规则异常峰型。34个TCR Vα亚家族中,共有17个亚家族在少数患者中的扫描谱型呈单峰即单克隆增生。结论:AS患者PBMC TCR Vα CDR3谱系具有显著多态性,表明T细胞在AS免疫发病机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单/寡克隆增生的T细胞有可能是AS发病中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将为AS的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 魏克娜余伍忠徐新玉张璐邹红云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互补决定区3
- 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CR Vα谱系多态性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α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TCR VαCDR3)谱系特点及多态性。方法采用RT-PCR扩增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CR Vα34个亚家族,经免疫扫描谱型技术分析34个亚家族谱型。结果 5例正常健康人PBMC TCR VαCDR3谱型多数呈高斯分布,4例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均出现多个TCR Vα亚家族谱型的异常改变,异常峰型包括单峰、寡峰/寡峰趋势,偏峰和不规则异常峰型。34个TCR Vα亚家族中,不同亚家族异常峰型出现的频率不同,非正态异常峰型出现频率较高的亚家族有Vα13和Vα17(均为3/4),而Vα1.1、Vα10、Vα20、Vα28和Vα28亚家族均未出现异常峰型。TCR Vα7在HLA-B27阴性的患者(U2)中出现异常峰型,在HLA-B27阳性的3个患者(U1、U3、U4)中并未出现这个亚家族的异常;TCR Vα13则相反,即在HLA-B27阳性的3个患者中均出现异常峰型,而在HLA-B27阴性的患者中正常。结论葡萄膜炎患者PBMC TCR VαCDR3谱系具有显著多态性特点,单/寡克隆增生的T细胞有可能是葡萄膜炎发病中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
- 邹红云余伍忠黄红艳郭琨张璐魏克娜焦敏卢静张琼
- 关键词:葡萄膜炎T细胞受体互补决定区3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基因谱系多态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B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TCRBVCDR3)谱系多态性,为AS免疫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TCRBV的26个亚家族CDR3,经免疫扫描谱型技术分析TCRBVCDR3的谱系多态性情况。结果20例活动期AS患者TCRBVCDR3扫描谱型均出现非正态的异常峰型,包括单峰、寡峰/寡峰趋势、偏峰和不规则异常峰型。其中有18例患者部分亚家族出现寡克隆/寡克隆趋势增生,有1例患者BV16和BV18的2个亚家族出现单克隆增生。5名健康对照PBMCTCRBVCDR3谱型绝大多数呈高斯分布。结论AS患者外周血TCRBVCDR3谱系具有显著多态性和谱系漂移特点,进一步表明T细胞在AS免疫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单,寡克隆增生的T细胞有可能是AS发病中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
- 魏克娜张璐焦敏余伍忠邹红云
- 关键词:互补决定区
- T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遗传因素尤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致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研究的热点。自1973年发现HLA—B27和AS有关联性以来,许多证据均表明HLA—B27参与了AS的发病。AS患者HLA—B27阳性率高达90%以上。双胞胎研究显示,在AS的整体遗传风险中,HLA—B27占10%-30%,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则占40%~50%。HIA—B27阳性的同卵双胞胎患病一致率是63%,而异卵双胞胎患病一致率则是23%。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发现,除HLA—B27以外,还有其他MHC基因及非MHC基因也可能与AS的发病相关。
- 魏克娜邹红云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T细胞同卵双胞胎MHC基因全基因组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