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210515001108)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袁淑仪王金林黄国祥杨峰龚时文更多>>
相关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载药
  • 2篇载药纳米微粒
  • 2篇微粒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肝癌
  • 2篇阿霉素
  • 2篇表阿霉素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抗肿瘤
  • 1篇肿瘤
  • 1篇抗肝癌
  • 1篇抗肝癌作用
  • 1篇抗肿瘤
  • 1篇缓释
  • 1篇缓释作用
  • 1篇给药

机构

  • 2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2篇庞泓
  • 2篇龚时文
  • 2篇杨峰
  • 2篇黄国祥
  • 2篇王金林
  • 2篇袁淑仪

传媒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表阿霉素免疫纳米微粒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制备表阿霉素免疫纳米微粒,观察其抗体活性、体外释药及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聚电解质复合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纳米微粒(E-ADM-NPs),化学交联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LISA法检测表阿霉素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ADM-Ab-NPs)的抗体活性,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体外释药量,MTT法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E-ADM-Ab-NPs的平均粒径为(190±21)nm,抗体活性保存良好;体外释药试验表明,E-ADM-Ab-NPs具有缓释特性,10d累积释药量可达93.46%;E-ADM的体外杀伤效应在1~6d呈时间依赖性,而E-ADM-Ab-NPs则在1~10d均呈时间依赖性,6d时两者的杀伤效应均呈剂量依赖性,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DM-Ab-NPs具有药物缓释效应和免疫活性,可延长表阿霉素(E-ADM)对人肝癌细胞的有效作用时间,且并未影响E-ADM的生物学活性。
杨峰黄国祥袁淑仪庞泓王金林龚时文
关键词:表阿霉素载药纳米微粒缓释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癌
表阿霉素免疫纳米微粒靶向抗肝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制备表阿霉素(E-ADM)免疫纳米微粒(NPs),观察其对荷人肝癌裸鼠模型的靶向治疗效应。方法利用聚电解质复合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纳米微粒(E-ADM-NPs),化学交联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ADM-Ab-NPs),观察E-ADM-Ab-NPs在荷人肝癌裸鼠模型体内的分布特点,观察药物的靶向抗肿瘤效应及其毒副作用。结果 E-ADM-Ab-NPs保留了抗VEGFR2单克隆抗体的活性;E-ADM-Ab-NPs组肿瘤组织中的E-ADM浓度为(31.85±4.78)mg/kg,显著高于E-ADM-NPs组(P<0.05);E-ADM-Ab-NPs组的瘤体积抑制率及瘤重抑制率为60.69%和58.54%,较E-ADM-NPs组和E-ADM原药组均明显增强(P<0.05);且E-ADM-Ab-NPs组的血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及肌酐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ADM原药组的血白细胞计数较空白对照组下降42.68%,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则升高88.06%(P<0.05)。结论 E-ADM-Ab-NPs具有免疫活性,其在动物模型体内呈导向性分布,可提高E-ADM的疗效并有效降低E-ADM的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的新型药物纳米靶向制剂。
杨峰黄国祥袁淑仪庞泓王金林龚时文
关键词:表阿霉素载药纳米微粒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给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