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40115)

作品数:12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武晓丽曾小鹏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图画
  • 2篇图画式
  • 2篇汉语
  • 2篇符号化
  • 1篇动词
  • 1篇动词重叠
  • 1篇演进
  • 1篇语词
  • 1篇语法意义
  • 1篇语言
  • 1篇造字
  • 1篇说文
  • 1篇重叠式
  • 1篇转喻
  • 1篇字素
  • 1篇文化
  • 1篇文字
  • 1篇纳西语
  • 1篇考释
  • 1篇类型学

机构

  • 7篇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武晓丽
  • 5篇曾小鹏

传媒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前沿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民俗典籍文字...
  • 1篇汉语史研究集...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纳西东巴文的演进被引量:1
2016年
东巴文在纳西南迁的上游地区创制,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记录的经书和文字数量不断扩增,文字和所记录的经文愈加紧密对应。东巴经"图画式布局"的传统范式是众多字体保留了原始图画的主要原因,同时,书写上求便、语言思维的抽象等因素,也在文字的长期使用中带来了字体的符号化、讹变。
曾小鹏武晓丽
关键词:符号化
“婁”“秋”二字考释
2013年
"婁"字《说文解字》解说为"空也。从毋中女,空之意也",王筠《说文句读》认为"文不成义,不敢强解"。分析认为将小篆"婁"自下而上读作"女中毋",其意为女子身中空无一物。"秋"字《说文解字》解说为"禾榖孰也。从禾,■省声"。"婁"字究竟何解,"秋"字声中是否有义,容尝试解说,认为籀文"■"字,绘出了一幅禾穀成熟,蟋蟀鸣叫和大火流移的秋天图画。
武晓丽曾小鹏
关键词:说文
从东巴文“重叠”造字看语言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兼论汉语动词重叠问题被引量:1
2013年
纳西语多重叠。从造字法中的重叠现象归纳出一些典型的类别和意义,与词法和句法重叠中的语法意义进行比较,以人类认知的视角考察重叠带来的意义。
曾小鹏武晓丽
关键词:语法意义动词重叠
纳西东巴文“图画性”问题初探——兼论东巴文文字的性质被引量:2
2017年
文章从单字、造句两个层面归纳整理了纳西东巴文的图画性特点,认为合文、语段文字等问题实质上与文字的图画式布局关系密切。东巴文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使用场合:东巴经、应用性文献。由于传统习惯等原因,前者用少量字形按照故事场景作图画式布局,使得单字只有保持足够的象形度,才能获得较多的组合机会;而在失去了图画式布局、几乎与语序一致的后者,单字表现出简化的趋势。文字的符号化,本质上受到字形与词义紧密程度的制约。东巴文的性质问题,应该充分关注应用性文献的文字材料。
武晓丽曾小鹏
关键词:符号化
评李圃“字素”理论
2013年
字素理论是持续了千年的汉字结构理论的讨论中,在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从文字和语言的关系角度重新审视汉字的结构和性质所形成的文字结构新理论。作者对这一理论提出两点商榷意见。
曾小鵬武曉麗
关键词:字素汉字构形
从核心词“人”看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类型学特征
2014年
本文运用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方法,通过对核心词"人"的大量语言事实的描写,发现汉语的词义演变具有严格的系统性,而且汉语词义发展同民族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武晓丽
关键词:词义文化
纳西语“身物互喻”构词拾零被引量:2
2017年
人类的认知模式体现在语言中,而原始象形文字也反映了这一认知过程,相比于语言本身而言,其造字理据所保留的语义也更加接近词语的本义。通过五组纳西语的身体词,结合东巴文的古文字字形,讨论了"身物互喻"在事物命名中的运用。认为转喻和隐喻是人类自然语言普遍遵循的构词手段,在不同民族文化的背景之下,又形成了独特的词义表现。
武晓丽曾小鹏
关键词:转喻核心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