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611B-02)

作品数:10 被引量:453H指数:10
相关作者:林而达熊伟许吟隆居辉孙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气候
  • 8篇气候变化
  • 2篇农业
  • 2篇区域气候
  • 2篇小麦
  • 2篇敏感性
  • 2篇脆弱性
  • 1篇地区生态
  • 1篇冬小麦
  • 1篇有机农业
  • 1篇有机农业发展
  • 1篇玉米
  • 1篇中国农业
  • 1篇中国小麦
  • 1篇生态
  • 1篇统计分析
  • 1篇年际
  • 1篇农业发展
  • 1篇气候模式
  • 1篇区域气候模式

机构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9篇林而达
  • 7篇熊伟
  • 6篇许吟隆
  • 5篇居辉
  • 2篇杨修
  • 2篇孙芳
  • 1篇居煇
  • 1篇张勇
  • 1篇黄晓莹
  • 1篇林万涛
  • 1篇马世铭

传媒

  • 3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气象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4
2007年
【研究目的】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的影响,以期在区域发展中能利用气候变化的有利方面,降低其不利的影响;【方法】根据近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文章综述了东北地区已经发生的气候变化影响及未来可能受到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过去100年东北地区的温度升高明显且降水普遍减少,干旱化趋势严峻。温度的升高改善了东北的热量资源,部分农业生产从中受益。但由于气候变化,目前特殊的生态系统如湿地,冻土退化或消失。未来的气候变化,会改变农业生产布局,降低主要作物的产量,生态系统结构发生改变,农牧带沙漠化的风险增加;【结论】东北地区必须客观认识气候变化的利弊影响,采取相应的适应和应对措施,促进区域发展。
居煇熊伟许吟隆林而达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动态被引量:68
2004年
简要回顾了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将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分为产生、扩展和增长3个阶段,介绍了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从有机农业的面积、占耕地比例和有机产品的市场状况,综述了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动态,并讨论了世界有机农业进一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述了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动态、问题和对策。
马世铭J.Sauerborn
关键词:有机农业耕地
中国小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被引量:68
2005年
采用英国Hadley 中心PRECIS 模型输出的B2 气候情景,结合CERES-Wheat 作物模型数据,依据产量的变化率和GIS 技术对中国未来(2070s)小麦的气候变化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来中国雨养小麦有3 个大的负敏感区: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中国灌溉小麦对气候变化普遍较敏感,其敏感区的分布与雨养小麦大体相同,但程度有所减轻。东北和西北地区是中国灌溉小麦的强度负敏感区,长江中下游及其南部沿海和西南地区为中度负敏感区。在考虑适应措施的条件下,雨养小麦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并不脆弱,出现增产现象。中国灌溉小麦的脆弱区面积较大,约占全国灌溉小麦生产面积的2/3。强度脆弱区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中度和轻微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云南、贵州等地。
孙芳杨修林而达居辉熊伟
关键词:小麦气候变化敏感性脆弱性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温度阈值影响研究及其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32
2006年
气候变化影响的温度阈值已经成为国际谈判的焦点问题。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和作物模型相连接的方法,在50km×50km的网格尺度上模拟了IPCC(International Panel of Climate Change)SRES(Spc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A2和B2情景下2011—2040年、2041--2070年和2071—2100年我国3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平均单产变化情景,结合同时段的中国地区温度升高状况分析了造成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持续下降的升温阈值,并对阀值研究中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同时考虑升温和CO2的肥效作用对作物的影响,目前预测的气温升高范围(0.9~3.9℃)中将不存在威胁我国粮食生产的温度阈值;而如果仅考虑升温对作物的影响时,全国平均温度升高2℃以后,将导致我国粮食单产水平的持续下降,威胁未来的粮食生产;气候变化适应措施如充分灌溉、播种期的调整和品种更替对闽值的确定有一定的影响,如单考虑充分灌溉可以使上述升温阈值延后到2.5℃左右,而播种期的调整和品种的更替也会对产量和产量变率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调整温度闽值;目前研究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情景、方法和适应措施3个方面。
熊伟居辉许吟隆林而达
关键词:气候变化粮食生产
我国玉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被引量:41
2005年
文章利用英国Hadley中心PRECIS模型输出的B2气候情景格点数据,输入CERES_Maize作物模型,对我国未来(2 070 s)不同格点玉米产量进行预测,并依据产量的变化率和GIS技术对我国未来玉米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研究,找出了未来我国玉米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和脆弱区,对指导我国不同玉米生产区有效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杨修孙芳林而达居辉熊伟
关键词:玉米气候变化敏感性脆弱性
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未来的粮食供给被引量:16
2006年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温度的上升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利用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SRES(排放情景特别报告)的A2(中-高)和B2(中-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结合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和CERES作物模型模拟和分析了未来不同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未来2020年、2050年和2080年各个时段粮食的供需情景,并结合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未来粮食供求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的气候变化程度对未来中国粮食供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CO2的肥效作用,未来我国三种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均以减产为主,灌溉可以部分地减少减产幅度,如果单考虑CO2的肥效作用,三种作物的产量变化以增产为主。若保持95%的粮食自给率,人口按照SRESA2和B2情景增长,到2030年的技术进步可使粮食年单产递增0·7%以上,维持目前的种植比例和种植面积,B2情景下,气候变化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将不会构成威胁,而A2情景下,气候变化将会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熊伟居辉许吟隆林而达
关键词:气候变化粮食作物
气候变化危险水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适应能力建设被引量:21
2005年
气候变化的关键脆弱性及其影响的危险水平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首先介绍气候变化危险水平的慨念,并讨论其不确定性;然后,简要分析对定量确定气候系统“危险的人为干扰”的可能性;文章还讨论了适应措施与危险水平的关系,并为中国制定合理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适应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林而达
关键词: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
中国21世纪气候变化情景的统计分析被引量:177
2005年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分析SRESA2、B2情景下21世纪的三个时段中国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并对B2情景下中国区域地面气温和降水可能的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未来极端高温和降水事件将会增加,而极端低温事件将会减少。对全国七大区平均地面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分析显示:未来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夏季增温大而降水增加少,暖干化趋势较明显;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的夏季降水增加明显而冬季增加较少,尤其是华南冬季的降水明显地减少,这表明这些地区夏季的洪涝和冬季的干旱都会加重。
许吟隆黄晓莹张勇张勇林万涛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统计分析降水
气候变化的影响阈值与中国的粮食安全被引量:22
2005年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和作物模型,模拟了IPCCSRESA2和B2情景下未来中国粮食作物的单产变化,结合人口和经济发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温度阈值。结果表明:不考虑CO2的肥效,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温度阈值可能在2.0-2.5℃左右;考虑CO2的肥效,农业生产不存在温度阈值。考虑了技术和贸易因素后,忽略CO2肥效,A2情景下的基本粮食安全有可能存在问题;考虑CO2的肥效后,气候变化不会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熊伟林而达居辉许吟隆
关键词:气候变化阈值粮食安全
气候变化导致的冬小麦产量波动及应对措施模拟被引量:35
2005年
气候变化导致中国气候资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中国未来的农业生产。利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未来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方案A2和B2下的气候变化情景分别与CERES-小麦模式相连接,研究了气候变化下中国北方地区冬小麦长时间序列的产量波动及产量变率的可能变化,及采取两种适应措施后,产量波动及变率的相应变化。结果表明,A2和B2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3个时段冬小麦平均产量和最高产量会有所增高,但产量的年际波动和变率也将明显加大,产量的年际变幅也会显著增加。采取适应措施后,调整播期和改变品种会减少产量的波动和变率,该地区播期适当提前,选用中熟品种是未来气候变化下的较好适应组合。
熊伟许吟隆林而达
关键词:冬小麦未来气候变化区域气候中熟品种变率年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