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40156) 作品数:4 被引量:8 H指数:2 相关作者: 朱灵慧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四川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语言文字 更多>>
译者显身场域与模式——以译作序跋为例 2017年 译作序跋是译者显身的直接场域,是译者主体性研究视角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译作序跋的言说内容和方式,呈现译者以注解原作为起点,以译事阐发为矢向,实现不同程度的显身过程。同时指出,"隐身"为翻译之特性对译者的伦理要求,而"显身"则是翻译之复杂性使译者所处之实际状态。故译者身份并非"隐身"与"显身"之别,而是显身强弱之异。 朱灵慧关键词:主体性 序跋 注解 译作序跋之诗学意义与史料价值 被引量:2 2012年 序跋等副文本广泛存在于翻译作品周围,是读者从作品外部走向正文所必经的一道门槛,编者和译者在此设计了一套阅读路线和阐释规则,直接影响并干预读者的解读。译者在此阐发的翻译思想、推介的文学手法,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和史学价值,是建构翻译理论不可或缺的史料,也是中西文学理论比较的重要途径。 朱灵慧关键词:序跋 史料 林译序跋:注解原作,抑或注解译者?——兼与朱志瑜先生商榷 被引量:3 2017年 朱志瑜在《林译副文本研究:爱国还是爱文学?》一文中提出"林纾不谈翻译"和"林纾既爱国又爱文学,但他翻译的目的却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的观点。本文是与朱志瑜一文的商榷。通过对林纾译作序跋的统计和分析,提出:1)林纾藉由序跋谈论翻译,但多关涉翻译目的;2)爱国与文学是林译序跋的两大主题,二者交织,但听其言辨其行,前者更重;3)译作序跋注解原作,更注解译者,林译序跋尤其如此。 朱灵慧关键词:爱国 文学 编辑的权力话语与文学翻译期刊出版 被引量:3 2012年 一、引言新时期以来,我国以《世界文学》《译林》《外国文艺》为代表的外国文学译入刊物,以《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译丛》(Renditions)、《当代台湾文学选译》(The Chinese Pen)为主的民族文学译出刊物,均秉承其各自特色,在中外文学文化交流中功不可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学翻译期刊在文化传播中以各具特色的理念和风格建构出不同的文学图景。 朱灵慧关键词:期刊出版 文学翻译 权力话语 外国文学 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