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岛市科技局资助项目(02-1-kj-yj-49)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邵旭建阴晓峰吴红王绣阎晓然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凋亡
  • 1篇胸苷
  • 1篇胸苷激酶
  • 1篇质粒介导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双自杀基因
  • 1篇脱氨酶
  • 1篇自杀
  • 1篇自杀基因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管
  • 1篇淋巴管内
  • 1篇淋巴管内皮
  • 1篇淋巴管内皮细...
  • 1篇淋巴管生成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细胞
  • 1篇晶状体

机构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作者

  • 1篇张昱
  • 1篇于海涛
  • 1篇阎晓然
  • 1篇王绣
  • 1篇吴红
  • 1篇阴晓峰
  • 1篇邵旭建

传媒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PWZL质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前药系统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PWZL质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TK)和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D)双自杀基因系统在前体药物作用下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的杀伤效应。方法为实验研究。以PWZL质粒为载体将双自杀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LEC,然后使用不同浓度的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C)(20、40、60、80mg/L)和(或)丙氧鸟苷(0.1、1.0、10、50、100mg/L)作用于CD—TK基因转染的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计算细胞存活率,统计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差别,并进行旁观者效应分析。实验所得细胞生存数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经PCR和半定量分析检测,CD-TK基因在LEC中可获得稳定表达;仅行CD—TK基因转染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使用前体药物组细胞生存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观察期末,GCV10mg/L+5-Fc60mg/L组、GCV10mg/L+5.FC100mg/L组、GCV100mg/L+5-FC100mg/L组细胞生存率最低,此3组间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P〉0、01);旁观者效应分析表明,GCV100mg/L+5-FC100mg/L组、GCV10mg/L+5-Fc60mg/L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10.26,13.16;P〈0.01)。结论PWZL质粒可成功、有效地将CD-TK基因转入人LEC并能获得稳定表达;双自杀基因前体药物系统对人LEC具有杀伤作用;联合用药可提高杀伤力、减少前体药物使用量。
阎晓然吴红于海涛王绣张昱
关键词:胸苷激酶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自杀氟胞嘧啶
IFN-β和angiostatin对猪淋巴管内皮细胞生成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IFN-β和angiostatin分别在离体和在体条件下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生成的影响。方法淋巴管在体抑制实验观察活体被切断的淋巴管应用抑制因子后的再生情况,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离体猪胸导管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应用MTT法来确定IFN-β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生成的抑制作用,采用Hoechst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手术切断兔前或后肢淋巴管5d后,生理盐水侧的淋巴管已愈合,angiostatin侧仍有大量染料渗漏。培养的胸导管内皮细胞的突出结构特点是胞质内有较多吞饮小泡以及从细胞膜上发出许多长突起。MTT法显示IFN-β对离体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FN-β可引起细胞凋亡。结论 Angiostatin对在体淋巴管的愈合有抑制作用,IFN-β对离体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促进细胞凋亡。
阴晓峰邵旭建
关键词:ANGIOSTATIN淋巴管生成淋巴管内皮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