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1B0200101)
- 作品数:3 被引量:75H指数:3
- 相关作者:曾勇军潘晓华石庆华韩涛黄英金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长江中下游双季稻高产株型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46
- 2009年
- 以19个早稻和16个晚稻品种,通过方差分析对不同产量水平水稻的主要株型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类型双季稻具有库容量大、产量潜力高、物质生产能力和氮素吸收能力强的特点。高产类型早稻生育期110~115d,株高95~105cm,上部节间较长,倒2、倒3叶片较长,叶片披垂角相对较大,穗长较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目多,每穗粒数100~130粒,千粒重27~29g,单穗干重2.5g以上。高产类型晚稻生育期120~125d,株高100~110cm,上部节间长,茎秆粗壮,叶片长度适中,叶片披垂角相对较小,穗长较长,枝梗数目特别是二次枝梗数目多,着粒密度大,每穗粒数120~150粒,千粒重25~27g,单穗干重3g左右。
- 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韩涛
- 关键词:双季稻株型特征
- 淦鑫203根系生长特征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性研究
- 根系是水稻植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稻吸收水分、养分的器官,同时也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在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前人对水稻根系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 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胡启锋李素佳易引辉
- 文献传递
- 长江中下游双季稻高产株型特征初步研究
- 以19个早稻和16个晚稻品种为材料,通过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产量水平水稻的主要株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类型双季稻具有库容量大、产量潜力高,物质生产能力和氮素吸收能力强的特点。高产类型早稻生育期110-115d,...
- 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韩涛
- 文献传递
- 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6
- 2012年
- 2006—2011年,对双季超级稻的高产形成规律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中后期的养分吸收和物质生产是双季超级稻高产的关键,与之相对应的高产栽培策略是前期早发、中期壮秆和后期强源。阐述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内涵,从够苗期、生育前期叶片含氮率和叶色差、一次枝梗分化期大茎蘖数、衰老频度和抽穗后SPAD值下降幅度等方面,提出早蘖壮秆强源的相应群体指标;从移栽叶龄、密度、肥料运筹和水分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技术指标。实践证明,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高产稳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显著效果。
- 石庆华潘晓华曾勇军李木英吴建富朱昌兰张美良谭雪明黄英金贺浩华李保同
- 关键词:双季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 淦鑫203根系生长特征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以淦鑫203为材料,通过秧龄、密度和施氮量处理研究其根系生长特征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淦鑫203产量与根系总干重、根系总体积、根系伤流量以及5~15cm根系干重和体积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0~15cm,20~30cm内围根系(r≤5cm)干重和体积以及10~15cm外围(r≥5cm)根系干重和体积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0~5cm内围根系干重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0~10cm外围根系干重和根系体积与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影响淦鑫203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每穗粒数,其与齐穗期、乳熟期的根系伤流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 胡启锋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李素佳易引辉
- 关键词:双季早稻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