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071911)

作品数:28 被引量:76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宗昌计云萍任慧平王海燕袁长军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二五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相变
  • 17篇马氏体
  • 13篇相变研究
  • 12篇马氏体相
  • 12篇马氏体相变
  • 9篇切变
  • 9篇贝氏体
  • 8篇奥氏体
  • 5篇形核
  • 5篇热激活跃迁
  • 5篇MARTEN...
  • 4篇铁素
  • 4篇铁素体
  • 4篇珠光体
  • 4篇过冷
  • 4篇过冷奥氏体
  • 4篇贝氏体铁素体
  • 3篇片状马氏体
  • 3篇切变机制
  • 3篇位错

机构

  • 28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作者

  • 28篇刘宗昌
  • 25篇计云萍
  • 16篇任慧平
  • 3篇王海燕
  • 2篇段宝玉
  • 2篇袁长军
  • 1篇王玉峰
  • 1篇李雪峰

传媒

  • 14篇热处理技术与...
  • 4篇材料热处理学...
  • 4篇热处理
  • 2篇金属热处理
  • 2篇材料科学
  • 1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态相变研究新观察、新发现、新理论被引量:2
2015年
阐述本世纪以来固态相变试验研究的成果,展示主要试验新发现,这些发现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对探讨固态相变新机制具有理论意义。在新的试验基础上,更新重要概念,简述贝氏体相变两派理论的整合,指出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的误区。完善珠光体转变理论,提出贝氏体相变、马氏体相变的新机制。
刘宗昌计云萍任慧平
关键词:固态相变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
关于马氏体相变机制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对马氏体相变理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括而粗浅的评价,指出,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并不成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应开展新的关于马氏体转变机制的研究,开创马氏体相变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刘宗昌
关键词:马氏体马氏体相变切变机制
马氏体相变研究的最新进展(八)被引量:1
2015年
6马氏体相变的形核20世纪,马氏体相变热力学、动力学、组织学和性能学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显著进展,但马氏体相变的形核-长大问题却一直没有搞清楚。一般认为马氏体相变与其他相变过程一样,是一个形核和晶核长大的过程。同样,涨落是相变的诱因,
刘宗昌计云萍
关键词:奥氏体转变MARTENSITE母相NUCLEATION孪晶
金属热处理原理研究的新进展(一)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过冷奥氏体转变规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形成规律。应用QUANTA-400型扫描电镜、JEM-2100透射电镜等仪器观察各种相变的形核情况。发现: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相变均优先在奥氏体晶界处形核。珠光体晶核由共析铁素体+共析渗碳体两相组成,共析共生,不存在领先相。珠光体转变是扩散型的共享台阶长大机制;贝氏体相变是界面原子非协同热激活跃迁机制;马氏体相变是所有原子集体协同位移机制,非切变过程。在700~650℃,珠光体临界晶核尺寸r*=150~70 nm;临界形核功△G*=155~292 J/mol。贝氏体在贫碳区形核,晶核是单相(BF),其临界尺度a*=16.7~25 nm,形核功△G*=270 J/mol。马氏体的临界晶核尺寸为7~20 nm,形核功约为200~600 J/mol。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形核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符合相变形核的一般规律。
刘宗昌计云萍任慧平
关键词:过冷奥氏体珠光体晶核热激活跃迁切变
马氏体相变研究的最新进展(十)
2015年
7马氏体相变新机制及晶核的长大自然事物的演化具有竞争性、择优性,或称为竞择性。演化从一开始就是在一定环境、一定条件下进行的。适应这种环境条件的可有几个途径,可供系统选择,竞争过程是物竞天择,选择阻力最小,最省能的途径进行演化。结果是适者生存。固态相变过程也不例外。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就是一个晶格改组、重构的过程。
刘宗昌计云萍
关键词:马氏体相变奥氏体转变适者生存相变过程
近几年马氏体相变研究的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综合整理了近年来马氏体相变试验研究的新成果。认为马氏体相变切变过程缺乏热力学可能性。指出马氏体在晶界、相界面、位错等缺陷处形核,并非共格切变过程。发现板条状马氏体、片状马氏体中均存在堆垛层错亚结构;高密度位错、孪晶、堆垛层错亚结构的形成并非切变所致;马氏体形貌的演化系应变能起主导作用,与切变无关;马氏体表面浮凸是相变比体积增大所致,不能作为切变机制的证据。隐晶马氏体是由于奥氏体晶粒内成分极不均匀所致,呈不规则的条片状形貌。
刘宗昌计云萍任慧平
关键词:马氏体相变堆垛层错表面浮凸隐晶马氏体
马氏体相变研究的最新进展(六)
2014年
5 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及其误区1924年Bain提出了马氏体相变机制的第一个模型,为压缩应变模型.1930年提出第1个切变模型,在以后的40余年中提出了一系列切变模型,由于每个模型均难以与实际符合,不断修改或“完善”,到70年代共提出了8个晶体学切变模型.但最终所有的切变模型均与实际不符.马氏体相变的形核长大、马氏体形貌、缠结位错、精细孪晶、微细层错、位向关系、表面浮凸等试验现象均不能用切变机制作出明晰而合理的解释.晶格切变耗能太大,相变驱动力无力克服切变应变能.马氏体相变的切变学说无论实践检验还是理论检验都是不合格的,因此马氏体相变的切变“理论”尚不能称为理论,而是不完整、不成熟的学说.
刘宗昌计云萍
关键词:马氏体相变切变机制相变机制形核长大位向关系
马氏体相变研究的最新进展(十二)被引量:5
2016年
8.4隐晶马氏体组织及形成高碳钢或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是在Ac1~Accm之间加热,得到奥氏体+未溶碳化物两相状态,淬火后得到隐晶马氏体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除了卵石状未溶碳化物外,看不到马氏体的真实面貌。即未溶碳化物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其淬火硬度较高,性能较好,是工具钢、
刘宗昌计云萍
关键词:淬火硬度过共析钢MARTENSITE渗碳体淬火组织
马氏体相变研究的最新进展(七)
2015年
5.3依据位向关系设计切变模型的误区随着温度的降低,母相中原子的扩散越来越困难,直到不能扩散位移,因此,在各种相变过程中,原子的位移方式不同是导致各类相变机制不同的根本原因。在较高的温度区间,过冷奥氏体发生共析分解,是原子进行以界面扩散为主的扩散型相变。过冷奥氏体在中温区,其碳原子可以长程扩散,但是铁原子和替换原子逐渐难以扩散,直至不能扩散。
刘宗昌计云萍
关键词:过冷奥氏体自由焓母相片状马氏体MARTENSITE贝氏体组织
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等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被引量:12
2013年
科学概念具有理论价值。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科学和应用过程中,需不断完善和修改。本文就材料科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评述。分析了以往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等概念的不足之处。通过现代设备的深入观察和分析,对这些概念进行了修改,并且提出了新概念。
刘宗昌李雪峰计云萍任慧平
关键词: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