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98JL080)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杨仕贵叶冬青陆伟李向培胡以松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立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1篇多态
  • 1篇多态现象
  • 1篇性激素
  • 1篇性激素类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性
  • 1篇血清性激素
  • 1篇遗传度
  • 1篇遗传流行病学
  • 1篇遗传流行病学...
  • 1篇遗传性
  • 1篇遗传性疾病
  • 1篇遗传学
  • 1篇人类白细胞
  • 1篇人类白细胞抗...
  • 1篇人类白细胞抗...
  • 1篇系统性红斑

机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杨仕贵
  • 3篇叶冬青
  • 2篇施小明
  • 2篇沈冲
  • 2篇徐元勇
  • 2篇胡以松
  • 2篇李向培
  • 2篇陆伟
  • 1篇翟金霞

传媒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安徽地区皖籍汉族人群HLA-G基因多态性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安徽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多态性,并与其他种族人群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141例皖籍汉人HLA-G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结果 安徽地区汉族人HLA-G等位基因频率以HLA-G*01012(48.5%)最高,G*01011(38.7%)次之,二者共占87.2%,HLA-G*01013(12.8%)较少,未发现HLA-G*0103等位基因。HLA-G基因型分布以HLA-G*01011/01012最高,其他依次为HLA-G*01012/01012>G*01011/01011>G*01012/01013>G*01011/01013,G*01013/01013频率最低。HLA-G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人群存在明显差异。与其他种族比较的结果表明,HLA-G*01011在芬兰人、西班牙人中所占比例较高,而中国人、日本人、葡萄牙白人则以HLA-G*01012最高,仅葡萄牙白人中存在HLA-G*0103,但频率较低(占1.2%)。结论 安徽地区汉族人HLA-G基因多态性与其他地区、种族人群存在差别。
施小明叶冬青陆伟李向培沈冲徐元勇杨仕贵胡以松
关键词:汉族多态现象遗传学HLA-G人类白细胞抗原G
血清性激素变化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初步了解血清中雌二醇(E_2)、睾酮(T)、垂体泌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各激素水平: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RA病例组血清中E_2、P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RL与FSH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②男性RA患者血清中E_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而LH则显著高于对照;女性RA患者血清中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正常对照中,男性血清T水平显著高于女性,而P水平则正好相反(P<0.05);而在RA患者中,男女之间各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显著性(P>0.05);③对于女性首次月经年龄在≤14岁组,血清中P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首次月经年龄>14岁组LH水平RA病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但RA病例组和对照组中,首次月经年龄≤14岁组和>14岁组间各激素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④对于妊娠次数>3次者,RA患者血清中P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首次妊娠年龄20~24岁组中,RA患者PRL与L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⑤未流产组RA患者血清中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首次月经年龄与首次妊娠年龄、不同妊娠次数及流产?
沈冲翟金霞叶冬青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性激素类
病例父母对照研究在遗传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2年
杨仕贵
关键词:流行病学方法遗传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66例SLE 先证者和383例对照的亲属资料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2.05%的先证者的一级亲属患有SLE.一级亲属、二级亲属患病率依次为1.698%、0606%,显著高于对照组一级亲属患病率(0.115%)(P<0.01),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88(4.22~62.70)、5.31(1.38~23.95),日一级亲属患病率>二级亲属患病率>三级亲属患病率>群体患病率.应用Penrose方法计算,s/q接近1/√q.Falconer多基因阈值模型估计SLE先证者一级、二级、三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78.8%±4.45%、58.8%±10.9%、39.2%±32.0%,三者加权平均遗传度为75.2%±4.12%.结论SLE具有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遗传因素在决定SLE的易患性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叶冬青施小明陆伟李向培胡以松杨仕贵徐元勇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度患病率先证者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