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FZ150)
- 作品数:6 被引量:55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元忠张霁金航李富生董晓蕾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中医学院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不同胁迫条件对滇龙胆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环境胁迫对不同贮藏条件滇龙胆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滇龙胆人工栽培和规范化种植提供指导。【方法】以不同年份、不同贮藏方式滇龙胆种子为材料,探讨不同pH、水分胁迫和茶叶水提液对种子发芽率、萌发时间和胚芽长度的影响。【结果】干藏1年种子在所有处理下均未发芽。在pH为7.0时,冷藏1年和当年种子发芽率最高(71.0%和58.5%),胚芽长度最长(5.46和4.90 mm)。在5%PEG处理下,冷藏1年和当年种子发芽率最高(73.0%和60.0%);PEG对种子胚芽长度的抑制作用最明显;10%~15%PEG对当年种子的萌发时间影响显著;在相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冷藏1年种子的发芽率均高于当年种子,而平均萌发时间均显著低于当年种子。在茶叶水提取物处理中,冷藏1年和当年种子的发芽率和胚芽长度均随茶叶水提取物质量体积分数的上升而下降,种子发芽率、萌发时间和胚芽长度均以对照最高;茶叶水提取物对当年种子的化感作用更明显。【结论】弱酸、适度水分胁迫环境有利于滇龙胆种子萌发,低质量体积分数的茶叶水提取物对滇龙胆种子化感作用较小,冷藏可以打破滇龙胆种子的休眠。
- 张霁王元忠杨绍兵杨天伟金航
- 关键词:PH水分胁迫化感作用种子萌发
- 龙胆苦苷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4年
- 龙胆苦苷属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传统中药龙胆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炎、保肝、利胆、健胃、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其生物合成途径可分为异戊烯基焦磷酸合成、裂环番木鳖酸生物合成和龙胆苦苷生物合成3个阶段,受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脱氧木酮糖磷酸盐还原异构酶、细胞色素P450等多种酶的调控。本文综述了近年龙胆苦苷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现状,旨在为龙胆苦苷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王彩云张晓东沈涛李涛李富生王元忠
- 关键词:龙胆苦苷生物合成MVAMEP转录因子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滇龙胆组织培养的研究
- 2016年
-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不断减少,使得寻找其原植物的合适替代品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组培材料代替野生药用植物作为药源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技术筛选合适的组培材料作为野生药用植物替代资源方面的应用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FTIR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滇龙胆组织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肉质部、茎、叶)、增殖苗(肉质部、茎、叶)、生根苗(根、茎、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从原始FTIR光谱图上看,滇龙胆肉质部和根部峰形相似,茎和叶峰形相似;(2)二阶导数光谱图扩大了样品间的差异。在龙胆苦苷的主要吸收峰1612 cm-1附近,吸收峰强度依次为:生根苗叶>增殖苗叶和生根苗茎>增殖苗茎>愈伤组织叶,愈伤组织茎及肉质部、增殖苗肉质部和生根苗根部在该处无吸收峰;(3)PLS-DA得分图表明,同一组培阶段相同组织部位样品聚集在一起,而愈伤组织、增殖苗、生根苗及其各组织部位能够较好的分开。其中:肉质部、根部与茎叶之间距离较远,表明其化学成分和含量可能差异较大;肉质部和根部样品间距离较近,茎和叶样品间距离也较近。二阶导数光谱图显示,组培材料有望代替其原植物满足药用需求;若以龙胆苦苷含量为评价对象,生根苗叶则可能具有更大的开发潜能,有望代替野生滇龙胆以缓解其资源稀缺局面。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以简便有效地对药用植物不同组培阶段不同组织部位的替代潜力及开发利用进行初步评估。
- 米丽菊张霁杨天梅金航王元忠李富生
-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药用植物
- 植物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氮、磷元素在生物体内的组成及分配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可与环境相互作用,调节植物营养水平与生长发育过程。本文综述了环境非生物、生物和人为因子对植物氮、磷元素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氮、磷化学计量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产物的影响机制,及其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产物积累的作用,并对药用植物的氮磷化学计量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指出氮磷元素化学计量特征为药用植物响应环境变化机制、限制性营养元素判断、探讨与菌根真菌的相互作用等研究提供新思路,为药用植物的资源评价与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 董晓蕾王元忠张金渝金航张霁
- 关键词:环境因子中草药菌根真菌
- 不同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中矿质元素化学计量学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为了研究不同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的矿质元素计量特征,探讨滇龙胆药材化学成分及其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4种种植模式(单一种植、茶树+滇龙胆、旱冬瓜+滇龙胆、杉木+滇龙胆)下滇龙胆(根、茎、叶)及其生长土壤中8种矿质元素(B、Ca、Cu、Fe、Mn、Mo、Ni和Zn)的含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其所含元素计量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中均含有丰富的Ca、Fe、Mn等多种矿质元素,Mo元素均未检出(<0.15μg/g);单一种植滇龙胆叶中Ca元素含量最高,达8 181μg/g,根中Fe元素含量最高,达2 228μg/g,旱冬瓜+滇龙胆复合种植的叶片中Mn元素含量最高,达910μg/g。同一种植模式滇龙胆根、茎、叶中Ca、Cu、Fe、Mn、Ni元素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中Fe、Mn元素含量差异很大。单一种植及旱冬瓜+滇龙胆、杉木+滇龙胆复合种植下,滇龙胆与土壤中部分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不同种植模式的滇龙胆对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其中对Ca、Cu、Mn、Zn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茶树+滇龙胆种植模式下的叶片对Cu元素的富集能力最强。多元统计分析和滇龙胆生物富集系数分析表明,滇龙胆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种植模式影响体内矿质元素的分布特征。
- 董晓蕾张霁赵艳丽金航王元忠
- 关键词:矿质元素
- 滇龙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8
- 2016年
- 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为传统中草药,主产于中国云南、四川等地,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作为民间重要药物使用并记载。滇龙胆为龙胆科Gentian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化学成分为环烯醚萜苷类、三萜类、木脂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苯甲酸酯类和其他类化学成分,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保肝、利胆、镇痛、抗炎、抗氧化、促神经活化等。该文对滇龙胆中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为滇龙胆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 褚博文张霁李智敏王元忠
-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