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885)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5
相关作者:杨金龙李一峰李家乐梁箫沈和定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贻贝
  • 9篇厚壳贻贝
  • 3篇稚贝
  • 2篇幼虫
  • 2篇色胺
  • 2篇生物膜
  • 2篇羟色胺
  • 2篇微生物膜
  • 2篇MYTILU...
  • 2篇5-羟色胺
  • 2篇存活
  • 1篇胆碱受体
  • 1篇蛋白
  • 1篇低盐
  • 1篇低盐度
  • 1篇电泳
  • 1篇盐度
  • 1篇诱因
  • 1篇幼虫密度
  • 1篇幼虫生长

机构

  • 9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滨州市海洋与...

作者

  • 9篇杨金龙
  • 6篇李一峰
  • 5篇梁箫
  • 5篇李家乐
  • 4篇沈和定
  • 3篇徐灿
  • 2篇王冲
  • 2篇李无霜
  • 2篇陈珂
  • 1篇刘志伟
  • 1篇陈芋茹
  • 1篇慎佩晶
  • 1篇李树恒
  • 1篇凌云
  • 1篇李响

传媒

  • 6篇水产学报
  • 2篇海洋科学
  • 1篇Chines...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生物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为研究微生物膜在厚壳贻贝稚贝附着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海洋化学生态学和分子微生物学方法分析了微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其干重、附着细菌密度、底栖硅藻密度、叶绿素a含量等随日龄变化情况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同时,利用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不同日龄微生物膜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微生物膜的干重、附着细菌密度及底栖硅藻密度明显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在28 d达到最高值,其干重、细菌和硅藻密度分别为0.87 mg/cm2、1.5×107/cm2、1.0×106/cm2,均与日龄显著相关。叶绿素a含量在14 d时达到最大,为2.2μg/cm2,随日龄的增加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a含量与日龄无直接关系。随着日龄的增加,微生物膜诱导的稚贝附着率逐渐增加,28 d时达到最高值,为76%。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膜的活性与干重、附着细菌密度及底栖硅藻密度显著相关,其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17、0.711和0.754。然而,微生物膜的附着诱导活性与叶绿素a无直接相关性。细菌群落结构在厚壳贻贝稚贝附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金龙慎佩晶王冲李一峰梁箫沈和定徐灿李家乐
关键词:厚壳贻贝微生物膜稚贝细菌群落结构
Biochemical response of the mussel Mytilus coruscus(Mytiloida:Mytilidae) exposed to in vivo sub-lethal copper concentrations被引量:9
2012年
Many aquatic organisms are negatively affected by exposure to high copper concentrations. We investigated the biochemical response of the mussel Mytilus coruscus (Mytiloida: Mytilidae) to copper exposure. In vivo bioassays using M. coruscus and different copper concentrations were conducted. The activity of six biomarkers, namely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talase (CAT), acid phosphatase (ACP), alkaline phosphatase (AKP), 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GOT) and 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GPT) were measured. Survival rat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ed copper concentrations and exposure times. The LCs0 values at 48, 72, and 96 h exposure were 0.48, 0.37, and 0.32 rag/L, respectively. Within digestive glands, CAT activ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u concentrations. The activity of AKP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while the remaining four enzymes showed decreasing activity with increasing Cu concentrations. Within the gills, AKP activity increased when the Cu concentration was 0.05 mg/L, but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Activity of CAT and ACP within gills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Cu concentration. The activity of SOD and GPT decreased at an exposure concentration of 0.2 mg/L. GOT activity within gills decreased at 0.1 mg/L and increased at an exposure concentration of 0.2 mg/L. Within the adductor muscle, AKP activity increased at 0.05 mg/L but did not change at higher exposure concentrations. ACP activity within adductor muscle tissue showed no change, while activities of CAT, GOT and GP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u concentrations. SOD activity within the adductor muscle tissu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the 0.02, 0.05 and 0.2 mg/L exposure concentrations. Our results show tissue specific differences for the six biomarkers in for M. coruscus. Our findings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reference activity levels against which biomarker changes can be estimated, and are essential preliminary steps in development of in vivo bioassa
李一峰顾忠旗刘红沈和定杨金龙
关键词:COPPER
厚壳贻贝早期幼虫低温保存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探讨低温(4℃)条件下的厚壳贻贝早期幼虫保存可能性,同时调查了不同培育密度对低温保存的影响。在正常条件下,继续培育低温保存后的幼虫,并调查其存活率和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保存后,早期幼虫存活率较高,超过95%;厚壳贻贝早期幼虫的壳长和壳高出现显著性的增长。不同培育组间,培育密度对厚壳贻贝早期幼虫的存活和生长影响不同,表明密度是幼虫低温保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正常培育条件下,低温保存后的幼虫,3周后其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仍超过50%,且其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低温培育是保存厚壳贻贝早期幼虫的有效方法,可用于今后贝类幼虫生物学实验和人工育苗技术的改善研究。
李一峰杨金龙王冲沈和定
关键词:厚壳贻贝幼虫密度存活率
铜和温度对厚壳贻贝早期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2014年
进行了不同温度(10、14、17℃)和不同Cu(Ⅱ)质量浓度(7.40、32.63、56.58、193.94、300.48μg/L)的耦合作用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D形幼虫生长和存活的急性毒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u(Ⅱ)胁迫96 h后,10、14℃试验组幼虫的存活率在Cu(Ⅱ)质量浓度为193.94、300.48μg/L时均显著降低(P<0.05),17℃试验组幼虫的存活率在Cu(Ⅱ)质量浓度为56.58μg/L及以上时显著降低(P<0.05);在温度为10、14、17℃时Cu(Ⅱ)胁迫的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143.6、143.5、133.0μg/L,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LC50呈下降趋势;Cu(Ⅱ)胁迫96 h的生长试验结果显示,在10℃时,56.58μg/L质量浓度组的壳长相对增长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4、17℃时,32.63、56.58μg/L质量浓度组的壳长相对增长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相同Cu(Ⅱ)浓度和不同水温胁迫下,17℃试验组幼虫壳长相对增长率显著高于10、14℃试验组(P<0.05)。研究表明,Cu(Ⅱ)胁迫和温度的变化能影响厚壳贻贝D形幼虫的存活,且在较高的温度下幼虫对Cu(Ⅱ)胁迫更为敏感。
顾忠旗李一峰郭行磐陈芋如周民栋黄继杨金龙
关键词:厚壳贻贝温度半致死浓度
厚壳贻贝5-羟色胺2A受体(5-HT2AR)基因克隆和时空表达被引量:1
2018年
为探究5-羟色胺2A受体(5-HT 2A receptor, 5-HT2AR)基因在海水贝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克隆了厚壳贻贝5-HT2AR基因的cDNA全长,并分析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结果显示,5-HT2AR基因全长2 636 bp,开放阅读框(ORF)2 124 bp,共编码707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与人、小鼠、斑马鱼、长牡蛎和虾夷扇贝等物种分别具有45%、45%、48%、49%和67%的同源性。厚壳贻贝雌雄成体各组织和器官中均有5-HT2AR基因表达,雄性中的鳃表达量最高,而在雌性鳃、外套膜和性腺中的表达稍高于其他组织和器官;推测该基因可能与厚壳贻贝的摄食、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及促进卵母细胞成熟有关。5-HT2AR基因在厚壳贻贝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且稚贝的表达量为眼点幼虫的1.4倍,推测5-HT2AR基因可能参与了调控厚壳贻贝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5-HT基因家族在双壳贝类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梁箫陈珂陈艳文刘钰珠李一峰李一峰
关键词:厚壳贻贝基因克隆
低盐度形成的微生物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为研究环境因子在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附着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作者探讨了低盐度对微生物膜生物构成、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所形成微生物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微生物膜的日龄与干质量、细菌密度和硅藻密度、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通过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微生物膜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盐度13和23时形成的微生物膜能有效促进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且盐度23、28 d时稚贝附着率最高,达到72%。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物膜的诱导活性与盐度、干质量、细菌密度、硅藻密度、日龄呈显著正相关性,与叶绿素a无相关性。微生物膜的干质量、附着细菌密度及底栖硅藻密度明显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a含量与微生物膜日龄无显著相关性。细菌群落在厚壳贻贝稚贝附着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杨金龙李响王冲凌云包卫洋沈和定李家乐
关键词:稚贝微生物膜盐度
不同保存方法对厚壳贻贝样品蛋白提取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解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样品在冷冻保存过程中的蛋白变化情况,作者采用直接冷冻法、添加海水冷冻法、蛋白裂解液冷冻法等分别对保存1周至6个月的厚壳贻贝样品蛋白提取的不同效果进行了比较。SDS-PAGE胶结果显示,3种冷冻保存方法均出现4个有规律条带(a、b、c、d),其相对分子量依次约为55、46、38和26kDa。SDS-PAGE蛋白条带灰度值的检测结果表明,1个月内蛋白裂解液法保存的样品最佳;直接冷冻法和添加海水冷冻法的研究发现保存过程中的蛋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解现象,因而可能不适宜用于该种稚贝样品的保存。
杨金龙李无霜梁箫沈和定李家乐
关键词:稚贝SDS-PAGE电泳
胆碱受体化合物对厚壳贻贝幼虫变态的调控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为研究胆碱受体在厚壳贻贝幼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药理学手段调查胆碱类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氯甲酰胆碱及其拮抗剂六甲双铵和阿托品对厚壳贻贝幼虫变态发育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在24 h暴露实验中,氯甲酰胆碱在10-5-10-4mol/L浓度表现出诱导活性,乙酰胆碱则无诱导活性。在持续暴露实验中,氯甲酰胆碱在10-5-10-4mol/L浓度表现出诱导活性,乙酰胆碱在10-6-10-4mol/L浓度表现出诱导活性。在拮抗剂实验中,在10-4mol/L氯甲酰胆碱或10-4mol/L乙酰胆碱存在时,N型胆碱受体拮抗剂六甲双铵对厚壳贻贝幼虫的变态均无抑制效果,表明N型胆碱受体可能并不在幼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发挥主导作用。M型胆碱受体拮抗剂阿托品在10-4mol/L氯甲酰胆碱存在时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测试液中幼虫的变态率降为0%,表明M型胆碱受体可能参与调控厚壳贻贝幼虫变态发育过程。在整个药理学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幼虫出现,因而氯甲酰胆碱和乙酰胆碱可作为有效诱导物来促进厚壳贻贝幼虫的变态发育,尝试应用于该种的水产养殖过程;同时本研究为厚壳贻贝变态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杨金龙陈芋如郭行磐李一峰徐灿李家乐
关键词:厚壳贻贝胆碱受体
厚壳贻贝胚胎和早期幼虫神经系统发育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荧光染色技术初步研究了厚壳贻贝胚胎及早期幼虫的神经发育情况以及含有不同类型神经细胞的时空分布。在厚壳贻贝从受精开始至囊胚期的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均未发现FMRF酰胺类免疫阳性信号和5-羟色胺免疫阳性信号,神经最初形成于担轮幼虫阶段,出现了FMRF酰胺类免疫阳性信号和5-羟色胺免疫阳性信号,36 hpf时,更多的FMRF酰胺类免疫阳性信号出现在幼虫顶部区域左右两侧,伸出的阳性纤维延伸后形成基底神经纤维,并延伸至正在发育的中足所在区域。在顶端区所有阳性信号中,第一个免疫信号始终处于腹部,位置未发生变化。D形幼虫阶段神经系统的FMRF酰胺类免疫阳性信号分别是顶器官的3个顶部阳性信号、侧部2个阳性信号以及足区形成的2个阳性信号。顶器官中的信号延伸出免疫活性纤维形成基底神经纤维。18 hpf时,第1个5-羟色胺免疫阳性信号出现在早期担轮幼虫的顶器官前端。在早期D形幼虫阶段,阳性信号伸出一个短小的基底神经纤维,并延伸至后来发育成的顶器官神经纤维网部位,42 hpf时,更多5-羟色胺阳性信号细胞出现在顶区域,数量增至2~3个。D形幼虫阶段(48 hpf),5-羟色胺免疫阳性信号数量增至4个,分布于脑神经节的周围,其发出的基底纤维延伸至紧密的顶神经纤维网。
杨金龙李树恒刘志伟李无霜梁箫陈芋茹徐灿李家乐
关键词:厚壳贻贝胚胎5-羟色胺
厚壳贻贝MyD88-4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沙氏弧菌的免疫应答被引量:5
2019年
为理解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基因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细菌胁迫的响应,本研究克隆了厚壳贻贝MyD88基因(命名为McMyD88-4)cDNA全长序列,其全长3 930 bp,开放阅读框2 607 bp,编码868个氨基酸。其中,13~109位的氨基酸序列为死亡结构域(death domain,DD),347~481位的氨基酸序列为TIR(toll/interleukin-1 receptor)结构域,TIR结构域包含3个高度保守的区域Box1、Box2和Box3;McMyD88-4蛋白的空间结构包含6个α螺旋(α-helix)和4个β折叠(β-sheet)。同源性分析显示,McMyD88-4蛋白序列与长牡蛎MyD88最相似,其一致性和相似性分别为60%和77%;其次,与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和菲律宾蛤仔相似度较高,其一致性和相似性分别为40%~51%和58%~67%。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McMyD88-4先与长牡蛎和扇贝聚为一支,然后与黑腹果蝇聚为一支,脊椎动物单独聚为一支。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发现,McMyD88-4基因在厚壳贻贝各组织和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外套膜和鳃中的表达量最高,而血细胞中表达量最低。厚壳贻贝经沙氏弧菌感染后,McMyD88-4基因表达量在免疫相关组织中急剧上升,分别在感染后3和6 h达到峰值,且在消化腺中的上调水平显著高于鳃和外套膜。研究表明,McMyD88-4在厚壳贻贝抵御外界病原体侵染过程中,尤其是弧菌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梁箫刘钰珠陈珂李一峰李一峰
关键词:厚壳贻贝弧菌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