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06001)

作品数:11 被引量:55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晓东彭晓峰王补宣张欣欣林志勇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5篇液滴
  • 5篇接触角
  • 3篇湿润
  • 2篇振荡
  • 1篇低雷诺数
  • 1篇动态特性
  • 1篇振荡模式
  • 1篇振荡特性
  • 1篇振荡周期
  • 1篇蒸发
  • 1篇蒸汽
  • 1篇蒸汽流动
  • 1篇失稳
  • 1篇实验台
  • 1篇凝结换热
  • 1篇铺展
  • 1篇切应力
  • 1篇临界风速
  • 1篇面粗糙度
  • 1篇内部结构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彭晓峰
  • 10篇王晓东
  • 4篇王补宣
  • 3篇张欣欣
  • 3篇林志勇
  • 2篇陆规
  • 1篇田勇
  • 1篇杨阳

传媒

  • 4篇热科学与技术
  • 3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Chines...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沸腾核心内部结构及其演化特性被引量:1
2005年
The classical nucleation theory does not give a clear descrip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nucleus and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between the nucleus and the bulk phase are the same as that of macroscopic liquid vapor interface. The latter hypothesis resulted in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of the nucleation rate predicted by the theory from that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In this paper a model of two-region structure of a nucleus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nucleus evolution. The nucleus is composed of a central region and a transition region. The central region with radius r 1, can be regarded as a pure vapor region with density ρ v. Meanwhile, the transition region surrounds the central region, and its density varies linearly from ρ v of the central region at r 1, to ρl of the bulk liquid phase at r 2.The active molecules first aggregate and grow up in the transition region, which convert into vapor phase close to the boundary of the central region and aggregate inside the central region. When the transition region approximately decreases to a thickness of several molecular spacings,normal geometrical liquid-vapor interface is formed, the evolution of the nucleus completes and an ultimate vapor bubble with stable liquid-vapor interface is generated.With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calculated by using this model, the predicted nucleation rate is very close to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Furthermore, this model and associated analysis provide solid theoretical evidence to clarify the definition of nucleation rate and understand nucleation phenomenon with the insight into the physical nature.
王晓东田勇彭晓峰王补宣
动态湿润过程中薄液膜厚度场的演化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润滑近似分析完全浸润流体低毛细数下的动态湿润过程.结果表明,van der Waals长程相互作用力对表观接触线附近的液膜厚度场有重要影响,对于排斥的van der Waals力,膨胀压力大于零,自由界面上气相压力高于液相压力,液膜厚度随van der Waals力的增大而增大.毛细数对液膜厚度的影响表现为毛细数越大,液膜越厚.
王晓东彭晓峰张欣欣
关键词:VAN薄液膜
固体表面液滴在吹风作用下的振荡特性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可视化实验观察了水平表面液滴在吹风条件下的振荡现象。针对水液滴在不同型号砂纸打磨的铜表面进行实验 ,观察到液滴在吹风条件下发生上下和左右两种振荡模式 ,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种模式可以相互转化。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 ,总结归纳了振荡及转化发生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液滴的振荡特性同表面粗糙度、液滴尺寸、风速等有一定的关系。振荡周期随着液滴尺寸增大而增大 ,随着风速的增大阶跃式增大 ;随粗糙度增大 ,液滴振荡周期有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
林志勇彭晓峰王晓东
关键词:液滴振荡特性振荡周期吹风振荡模式
Dynamics of Spreading of Liquid on Solid Surface被引量:5
2007年
基于假设在明显的接触线(ACL ) 的前面有先锋电影,一个模型被建议理解动态弄湿过程并且联系了动态接触角度。现在的模型显示了那一个新尺寸更少特征参数,λ,也影响动态弄湿过程和联系动态接触角度。然而,以前的模型建议动态接触角度仅仅依赖于毛状的数字和静态的接触角度。试验性的调查被进行测量在玻璃,铝和不锈钢表面上移动的硅油的动态弄湿行为。它断定当λ的价值为玻璃,铝和不锈钢作为 0.07, 0.16 和 0.35 被选择时,分别地,试验性的结果在有模型的预言的好一致。而且,有 Str 的模型的比较 ? 试验性的数据显示出的 m 那λ在液体的种类上是独立的。显然,λ应该在动态弄湿过程上作为稳固的表面性质的效果被解释。同时,它在现在的实验被发现 Hoffman-Voinov-Tanner 法律,哪个在很低的毛状的数字是有效的(Ca 吗?1 或θ D < 10 °) 由 Cazabat 推荐,为更高的接触角度的静止抓住,甚至多达 70 ° 80 °。这被现在的模型解释很好。
王晓东彭晓峰段远源王补宣
外形分析-拟合求导法测接触角被引量:3
2005年
在外界来流作用下,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呈现周期性振荡特性,接触角的动态变化是表征该过程特性的重要参数, 传统方法不适用此接触角测量。在分析常用接触角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外形分析-拟合求导法测量动态接触角,同经典测量方法对比表明,外形分析-拟合求导法可很好地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林志勇王晓东彭晓峰
关键词:振荡液滴接触角
动态湿润与动态接触角的实验被引量:13
2005年
利用精密步进电机、高速CCD图像采集系统、立体显微镜,采用液槽法测试硅酮油在玻璃、铝、不锈钢表面上的动态湿润行为。实验结果与前驱膜模型对比表明,无量纲参数λ在玻璃、铝和不锈钢表面上分别取值0.07,0.16和0.35时,二者吻合较好,表明动态接触角不仅是静接触角和毛细数的函数,也和固体表面性质有关。实验同时发现,对于低毛细数下成立的Hoffman-Voinov-Tanner定律(Cazabat推荐适用于Ca 1或θD<10°),直到动态接触角达到70°依然成立,用前驱膜模型可给出合理解释。
王晓东彭晓峰王补宣
关键词:湿润
加热板上蒸发液滴动态特性的实验被引量:15
2006年
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可视化观察5μl小液滴在铜、铝和不锈钢表面上的蒸发与核化过程,板温50~112℃。实验测量了液滴高度、湿润半径和接触角随时间的动态演化。板温低于100℃时蒸发处于自由界面蒸发模态,过程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液滴高度和接触角连续降低,湿润半径仅比初始值略有降低;第二阶段后退角恒定,湿润半径迅速降低至零。板温高于100℃时处于核态沸腾模态,液滴内部核化及气泡动力学过程强烈依赖壁面过热度。自由界面蒸发模态和核态沸腾模态,壁面平均热流与壁温均呈线性关系,斜率的不同反映两种模态换热机制的差别。
王晓东陆规彭晓峰张欣欣王补宣
关键词:液滴核化湿润接触角
水平壁面上液滴吹离的临界风速被引量:10
2006年
以空气横掠水平壁面上的液滴作为研究对象,确定液滴脱离时的界面形状,给出沿接触线周边接触角的变化关系,在滞后张力模型的基础上,从力平衡出发建立脱落直径的联立方程,讨论液滴脱离直径与来流速度的关系.随来流速度增加,液滴所受表面力和风力均增加,低来流速度下,表面力起主要控制作用,随来流速度增加,风力比表面力增加得快,导致液滴半径越小,被风吹离所需的临界风速越大.液滴脱离的临界风速还与液滴距平板前缘L的距离有关,表现为L越大,液滴被吹离所需的临界风速越大,且液滴半径越大,L影响越显著.
王晓东彭晓峰张欣欣
关键词:液滴接触角
核化沸腾液滴的铺展实验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摘要: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可视化观察10μL液滴在不同固体表面上的蒸发及核化过程,壁面温度110~190℃。通过测量小液滴铺展面积、铺展速率,确认液滴在蒸发沸腾情况下受迫铺展与其内部气泡动态演化关系密切,也受加热板表面特性影响。130℃时液滴最容易铺展,铺展趋势随表面粗糙度增大而加强。160℃时液滴各板面液滴铺展的速度和面积非常相近。160℃以后液滴的铺展趋势与温度较低时相反,金属板越光滑越容易铺展。
陆规彭晓峰王晓东
关键词:液滴蒸发湿润接触角铺展
水平方形管进口区域单面冷却凝结换热被引量:4
2005年
对方形管进口区蒸汽单侧冷却凝结进行可视化观测及参数测量,发现随蒸汽雷诺数(Re为1 669~5 5 5 3 )的提高,凝结液成膜方式、发展演化和稳定性均与低雷诺数下由液滴、液桥合并形成的稳定液膜有较大差异。液膜不同流动形态,如周期性断裂、局部失稳、小溪流,对换热的影响十分显著,进口区域存在的高换热特性正是由于液膜流动方式的不稳定性所致。高蒸汽雷诺数(Re为5 5 5 3 )时,蒸汽流动的脉动性。
杨阳彭晓峰王晓东王补宣
关键词:凝结换热MARANGONI效应低雷诺数局部失稳蒸汽流动切应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