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03185)

作品数:7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丁勇侯向阳孙小龙萨茹拉任卫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草原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2篇典型草原
  • 2篇牧户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羊草
  • 1篇针叶
  • 1篇针叶林
  • 1篇植物
  • 1篇人口
  • 1篇人口转移
  • 1篇山地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护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估算
  • 1篇适应性
  • 1篇土地制度
  • 1篇气候变化背景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俄罗斯科学院

作者

  • 6篇丁勇
  • 4篇侯向阳
  • 3篇萨茹拉
  • 3篇孙小龙
  • 2篇李西良
  • 2篇刘朋涛
  • 2篇任卫波
  • 2篇李平
  • 1篇尹燕亭
  • 1篇运向军
  • 1篇牛建明
  • 1篇刘天明
  • 1篇张庆
  • 1篇王育青
  • 1篇董建军
  • 1篇陈海军
  • 1篇吴新宏

传媒

  • 2篇草地学报
  • 2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内蒙古气象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959—2014年四川省中西部和云南省北部山地针叶林林区气候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文章选取四川省中西部和云南省北部山地针叶林林区的55个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山地针叶林林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9—2014年,四川省中西部和云南省北部山地针叶林林区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了约0.9℃,温度变化达0.168℃/10a,升温突变出现在2001年;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趋势更为显著,其气温变率达到了0.232℃/10a;四季气温均有所升高,其中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明显,增温幅度达到了1.42℃;年降水变化无明显趋势,主要呈现年际和年代际震荡,未发生降水突变,春季降水增加而夏、秋两季降水减少,春季降水增量为3.95mm/10a。
孙小龙
关键词:气温降水
基于构件特征的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羊草个体地上生物量估算被引量:4
2015年
生物量是评价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草原主要植物个体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可为采用非刈割方法获取较准确的草原地面数据资料提供新方法。通过分析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羊草的主要构件特征(叶片数、叶长宽积、茎粗、茎高和株高)与其个体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并筛选出能较好预测羊草个体生物量变化的构件指标,采用Minitab软件的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利用6月、7月和8月采集的90株和总体270株羊草植物样本,建立羊草不同生长阶段(生长初期、生长旺盛期和生长末期)以及总体样本的个体地上生物量估算方程,并对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宽积和株高相对于其他构件信息能够更好地描述羊草个体地上生物量,方程Y=-0.193+0.009 X2+0.011 X5(X2为叶长宽积,X5为株高,P<0.01,R2=0.854)为最优羊草个体生物量估算模型。
胡静侯向阳萨茹拉郭丰辉丁勇
关键词:羊草典型草原
北方草原牧民对极端干旱感知的季节敏感性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为深入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适应过程,基于"感知-适应"框架,利用人群感知与干旱时间序列之间关系,即Pa-PI相关的研究方法,以内蒙古典型地区为例,研究了北方草原牧民对极端干旱感知的季节敏感性。结果表明:牧民对极端干旱发生年份的感知强度随时间序列非均匀递增,且对干旱强度具正向的依赖性;牧民感知以夏旱敏感为主,其敏感度大于春、秋、冬、跨季节及全年干旱;而同一地区的敏感季在不同年代段具不稳定性,随时间变动;在年代之间,时间越近牧民对极端干旱的识别越敏感。比较年、季、月等尺度干旱发生对牧民感知结果的解释能力,发现月尺度比季及以上尺度的解释力下降,表明牧民对极端干旱的感知主要是根据季及以上时间尺度的判断。
李西良侯向阳丁勇运向军尹燕亭
关键词:北方草原家庭牧场
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热点探讨被引量:27
2013年
回顾了近年来关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与系统响应及适应的研究前沿,并从自然系统维度指出,应该重视气候变化下草原生态系统,尤其是水分胁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植物生产层适应机制的研究,这将有助于破解草原退化的本质与趋势,以挖掘其适应气候变化的潜能;从人类干扰与管理的维度指出,研究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两大主要因素共同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最符合现实状态的研究,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人类无法阻止和控制气候变化,放牧利用作为主要人类活动是一高度人为可控的管理手段,通过建立放牧制度、放牧强度和放牧时间的多维调控网络,将承担起草原应对气候变化、促进退化草原恢复的重要责任。最后,将以上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提出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的5个热点方向及需要突破的相关问题。
丁勇侯向阳吴新宏Leonid Ubugunov任卫波萨茹拉孙小龙刘朋涛
关键词:气候变化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牧区发展中问题浅析被引量:6
2013年
我国草原牧区面积广大,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政治稳定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从草原牧区的多功能定位、人口增长与分流转移、牧区土地制度、生态保护工程与政策机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草原牧区生态-生产-生活和谐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未来草原牧区发展与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李平孙小龙刘天明萨茹拉陈海军丁勇
关键词: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人口转移土地制度生态保护气候变化
牧户分布格局的时空动态分析--以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黄花树特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牧户的时空分布研究草原人类活动的格局,解析其变化特征与驱动力,并籍此探究"双权一制"土地政策对草原的影响,对认识草原社会与自然系统的作用关系,并探索草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管理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1987-2007年间12期卫星图像,获取牧户数量和空间信息,分析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黄花树特21年间牧户数量变化趋势与空间格局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987-2004年为牧户数量的快速增长期,年均增长率5.18%,自2004年始,牧户数量逐渐稳定;对比1989和2005年的牧户分布密度格局,牧户从聚集区向周边扩散明显;早期牧户主要聚集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在近20年中,其向相对较高海拔区域转移的趋势明显;利用最邻近距离分析显示,牧户空间格局变化呈现出由聚集趋向随机并逐步走向分散。表明牧户的内生与外入性增长以及其对草地资源的占用与户间竞争,是"双权一制"政策落实前牧户数量及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而政策落实后,牧户承包使用的草场面积和位置在一定时期内被固定下来,牧户数量受到限制,并致使牧户点格局分布趋向分散,从而改变了区域草地利用格局与强度。
丁勇牛建明刘朋涛董建军张庆萨茹拉
关键词:牧户典型草原
沙地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适应性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为例,利用1960-2009年气象数据及牧户家庭调查问卷,研究当地气候变化情况及牧户家庭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与应对策略。结果表明:过去50年中,该地区气温显著升高(P<0.01),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413℃.(10a)-1,降水总量呈降低趋势(P>0.05),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12.29mm.(10a)-1;牧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存在差异,对气温感知的准确度高于降水;极端天气灾害中,干旱和沙尘暴对牧户生产生活的影响最大;而牧户的适应措施以圈养、适量购买饲料和处理家畜为主;在现有草原政策实施过程中,牧户希望得到畜种改良、人工草地建植和防疫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李平任卫波侯向阳王育青李西良丁勇
关键词:气候变化牧户适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