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06017)

作品数:52 被引量:257H指数:10
相关作者:姜岷陈可泉韦萍李建马江锋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江苏警官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化学工程
  • 30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生物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8篇丁二酸
  • 17篇厌氧
  • 17篇发酵
  • 15篇厌氧发酵
  • 8篇琥珀
  • 8篇琥珀酸
  • 7篇杆菌
  • 7篇大肠杆菌
  • 6篇产琥珀酸放线...
  • 5篇有机酸
  • 5篇重组大肠杆菌
  • 5篇ACTINO...
  • 5篇ACTINO...
  • 4篇氮源
  • 4篇支持向量
  • 4篇支持向量机
  • 4篇向量机
  • 4篇参数优化
  • 3篇动力学模型
  • 3篇氧化还原电位

机构

  • 52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江苏警官学院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48篇姜岷
  • 36篇陈可泉
  • 21篇韦萍
  • 15篇李建
  • 11篇吴昊
  • 11篇马江锋
  • 7篇黄秀梅
  • 6篇叶贵子
  • 6篇张湜
  • 6篇姚嘉旻
  • 6篇于丽
  • 6篇苏溧
  • 5篇左鹏
  • 5篇杨卓娜
  • 5篇袁安平
  • 5篇王益娜
  • 4篇刘树文
  • 4篇奚永兰
  • 4篇郑晓宇
  • 4篇蔡婷

传媒

  • 7篇食品与发酵工...
  • 6篇中国酿造
  • 5篇食品科技
  • 5篇生物工程学报
  • 4篇化工自动化及...
  • 3篇化工学报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计算机与应用...
  • 3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工业微生物
  • 2篇化工进展
  • 2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塑料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年份

  • 3篇2011
  • 18篇2010
  • 15篇2009
  • 10篇2008
  • 7篇2007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代谢通量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代谢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厌氧发酵产丁二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可以改变HMP与EMP途径的代谢通量,从而影响胞内NADH/NAD+。在菌体最适氧化还原电位(-350 mV)条件下,HMP途径与EMP途径的通量比由43.6∶56.2提高至63.2∶36.5,间接合成更多的NADH,解决了丁二酸合成过程中还原力不足的矛盾,整个发酵过程中胞内NADH/NAD+比值有明显提高,发酵初期NADH/NAD+比值由2.19提高至8.73。最终丁二酸代谢通量从114.5 mmol.(g DCW)-1.h-1增至129.3 mmol.(g DCW)-1.h-1,副产物乙酸、甲酸的代谢通量分别降低30.6%、30.2%;丁二酸收率由75.46%提高至89.34%,生产强度达到1.18 g.L-1.h-1。
姜岷黄秀梅李建陈可泉杨卓娜郑晓宇韦萍
关键词:丁二酸厌氧发酵氧化还原电位代谢通量分析
重组大肠杆菌厌氧发酵产丁二酸培养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Plackett-Burman,PB)对影响Escherichia coli NZN111(sfcA)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11个因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影响该菌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乙酸钠、MgCO3、接种量、诱导剂IPTG加入时间和发酵周期。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这5个因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的5种因素与丁二酸产量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优化结果与实验验证,当初始葡萄糖浓度为22 g/L,乙酸钠1 g/L,MgCO317 g/L,接种量10%,IPTG初始时加入,发酵周期76 h时,丁二酸产量从原始发酵培养条件下的11.84 g/L提高到15.64 g/L,收率从53.8%提高到71.1%。
姜岷王益娜陈可泉马江锋李建刘忠敏
关键词:E.COLI丁二酸响应曲面法
琥珀酸发酵过程中固定CO_2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问题日趋严峻,如何实现CO2的减排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琥珀酸发酵过程中固定CO2为出发点,通过CO2固定产生琥珀酸的微生物及产琥珀酸的原理、CO2固定过程优化以及对CO2固定过程的基因改造等方面概述了琥珀酸发酵过程中固定CO2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基因工程改造将会成为以后研究的重心。考虑到实际应用过程中放大的重要性,在琥珀酸发酵过程中固定CO2的反应条件优化对于与其它发酵产CO2的过程的耦合也将显得日益重要,应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
奚永兰陈可泉李建马江锋隋姗姗叶贵子姜岷
关键词:琥珀酸发酵固定CO2
丁二酸发酵过程软测量模型的参数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针对生物转化法制备丁二酸发酵过程机理复杂、高度非线性、生物参数难以实时在线测量等特点,采用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的支持向量机对发酵过程建模。与神经网络方法相比,所建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好。同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通过MATLAB软件仿真的结果表明,与粒子群算法结合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相比于单一的支持向量机模型,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它的泛化能力更好,性能更为优越,这对实现丁二酸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袁安平张湜姜珉陈可泉
关键词:软测量模型支持向量机粒子群算法参数优化
陶瓷膜超滤在丁二酸发酵液纯化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对陶瓷膜过滤丁二酸发酵液的条件进行研究.考察在不同压差下,发酵液的pH以及浓缩倍数对膜通量的影响,并对膜清洗条件进行选择.结果表明在0.3 MPa压差下,发酵液调节pH至4.5,可获得最大膜通量,浓缩到7倍最佳.菌体截留率达到98.37%,蛋白质去除率为89.67%,总有机碳下降约40%.而膜污染后先后用1%次氯酸钠,1%氢氧化钠+0.5%EDTA清洗,可以恢复膜通量.实验表明,可以将陶瓷膜用于分离丁二酸发酵液,有利于简化操作步骤,提高生产效率.
余作龙姜岷吴昊陈可泉韦萍
关键词:陶瓷膜膜分离膜清洗
不同还原性碳源对重组大肠杆菌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以过量表达苹果酸酶的大肠杆菌NZN111为出发菌株,考察菌体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并用3L发酵罐以不同还原性碳源作为底物测定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代谢物浓度以及NADH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值(ORP)的变化。结果表明,以甘露醇、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钠作为碳源时,丁二酸收率分别为99.7%,83.0%和40.5%,还原性越强的碳源发酵过程产生的NADH量越多,且NADH量随着发酵时间逐渐降低,发酵结束时ORP分别为-358mV,-367mV和-384mV。由此可知,还原性越强的碳源产生的NADH量越多,发酵结束时丁二酸产量越高,副产物乙酸产量越低,氧化还原电位值越高。
王桂兰王益娜马江锋陈可泉姜岷
关键词:大肠杆菌发酵丁二酸
玉米皮酸水解糖液存放过程中总糖浓度变化趋势的研究
2008年
通过温度、pH、梯度总糖浓度以及调pH试剂等因素对玉米皮水解糖液存放过程中总糖浓度变化趋势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选取NaOH作为调pH试剂比较经济,且选择在80~160g/L、pH4.0条件下存放可较好保存糖液品质,确定出在0~48h范围内可选择低温(4℃)至室温(20℃)条件下存放,而48~120h范围内只能选择低温存放(4℃),室温条件下较长存放时间的糖液易被环境微生物发酵利用掉,为玉米皮水解糖液的短期存放提供一定的帮助。
姚嘉旻姜岷吴昊
关键词:半纤维素PH
一株丁二酸高产菌株的筛选和鉴定被引量:11
2008年
从瘤胃中筛选到一株高产丁二酸生产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无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经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基于16S rR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该菌株为巴斯德菌科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是产琥珀酸放线杆菌CCUG 43843的变种,二者的序列相似性为99.93%,命名为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3。5L发酵罐分批发酵实验表明,当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为50g/L时,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3可以产25.8g/L丁二酸,具有较好的丁二酸生产潜力。
姜岷蔡婷陈可泉苏溧谢鑫
关键词:瘤胃丁二酸产琥珀酸放线杆菌
厌氧发酵有机酸体系中NAD+和NADH测定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7
2008年
建立一种酶法高效测定厌氧发酵有机酸体系中NAD+和NADH的方法。利用酶循环机理,以1.0 mol/L Bicine buffer(pH8.0)、纯乙醇、40 mmol/L EDTA(pH8.0)、4.2 mmol/L MTT、16.6mmol/L PES和50μL的乙醇脱氢酶作为混合反应体系,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70 nm处测定吸光值变化情况,能将发酵体系中的NAD+和NADH准确定量,检出限分别为1.3×10-6 mol/L和5.9×10-6 mol/L,回收率分别在94%~98%和96%~101%范围内。能够快速、精确测定厌氧发酵体系中的NAD+和NADH含量,对于指导厌氧发酵体系辅酶代谢调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李建陈可泉黄秀梅杨卓娜姜岷韦萍
关键词:NAD^+NADH厌氧发酵酶法
耐铵型产琥珀酸放线杆菌的选育
2010年
以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在含8~20 g/L硫酸铵平板中筛选到一株耐铵型突变株YZ25,该菌株在含8 g/L硫酸铵培养基中厌氧发酵,琥珀酸产量达32.68 g/L,比出发菌提高了180.5%,对葡萄糖收率达65.4%,副产物乙酸、甲酸产量分别下降3.5%、28.7%,琥珀酸/乙酸比值由0.63提高到2.5。在7.5 L发酵罐中,用氨水调节pH分批实验,发酵34 h琥珀酸产量达27.13 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85.3%。
姜岷叶贵子陈可泉李建奚永兰韦萍
关键词:琥珀酸选育ACTINOBACILLUS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