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JSZ1105)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朱恒夫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艺术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戏曲
  • 2篇剧种
  • 2篇梆子
  • 2篇梆子腔
  • 1篇都市
  • 1篇都市文化
  • 1篇易俗社
  • 1篇因缘
  • 1篇源流
  • 1篇升平署
  • 1篇皮黄
  • 1篇秦腔
  • 1篇曲剧
  • 1篇曲艺
  • 1篇作品改编
  • 1篇傩面具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熏陶
  • 1篇戏曲表演
  • 1篇戏曲剧种

机构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作者

  • 9篇朱恒夫

传媒

  • 2篇艺术百家
  • 1篇戏曲艺术
  • 1篇戏剧艺术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戏曲研究
  • 1篇文化遗产
  • 1篇文学与文化
  • 1篇民间文化论坛

年份

  • 7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论戏曲表演中的“绝活”被引量:3
2015年
戏曲表演中的"绝活"是最吸引观众的一个看点,它们可分为传统杂技类、戏曲艺人自创类与魔术类。在剧目的舞台呈现中有着营造真实的不平凡的情境、帮助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表演手段等作用。这些"绝活"有的来自于杂技、武术、气功,有的为巫傩艺人传承,有的则是艺人结合剧情而创造出来。今日要振兴戏曲,不能忽视了"绝活"。
朱恒夫
关键词:戏曲绝活
论梆子腔在秦地之外的传播
2015年
<正>梆子腔,即秦腔的形成年代有诸多说法,影响较大的有'明正德年间'说与'明中晚期'说两种~②,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但说它形成于明末之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根据戏曲剧种的一般发展规律,在梆子腔成为一个戏曲剧种之时,甚至还在雏形阶段。
朱恒夫
关键词:戏曲剧种易俗社二凡
“五更”曲考论被引量:2
2015年
现存最早的"五更"曲为南朝陈伏知道的《从军五更转五首》,之后繁衍、流传不息,不仅世俗民众编词歌唱,佛道二教亦利用此曲来宣扬教义。据调查得知,在我国凡有汉族群体居住的地方,都曾传唱过,被现当代音乐工作者采风搜集到的就有千支之多。就其音乐色彩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抒情、温婉、明快的;悲苦、苍凉、低沉的;平缓、简明、质朴的。其音乐结构则主要有四种:用简单的乐句反复重叠;乐段较长,乐句曲调较为复杂;一问一答,中间还穿插着说白;只取"五更"曲的乐谱,而不再用五更时序的铺排结构。如此多姿多彩的"五更"曲,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渐渐消歇。如何使它们起死回生,给当代和未来的人们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乡愁",是目前面对的问题。
朱恒夫
关键词:源流考论
也论昆曲与梅兰芳被引量:2
2015年
回顾梅兰芳一生的舞台实践,从未和昆曲分离过,而且两者还不是一般的关系。昆曲之于梅兰芳,是乳育的关系、携挈的关系;梅兰芳之于昆曲,是抢救的关系、传承的关系。向梅兰芳传授过昆曲艺术的亲朋师友有梅雨田、陈嘉良、谢昆泉、丁兰荪、乔惠兰、陈德霖、孟崇如、屠星之、李寿峰、李寿山、郭春山、曹心泉、俞粟庐、俞振飞、吴梅等。梅兰芳在昆曲表演上的美学追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喜爱塑造敢于挑战现实、努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人物形象;二是扮演数个旦行角色,以汲取旦行多方面的表演经验;三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梅兰芳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倡导昆曲艺术,是他认为精美的昆曲艺术可以为京剧等表演艺术提供无穷无尽的营养,于是,他利用自己名角的号召力与影响力,打起了保护昆曲艺术的大旗,做出了系列的传承的举动,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朱恒夫
关键词:昆曲
中国当代傩面具谫论
2015年
当代中国的傩面具依附着傩仪、傩歌、傩舞和傩戏,以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活跃在许多地方。它们分布在赣、黔、滇、桂、粤、晋、湘、鄂、川、渝、青、甘、藏、皖、闽、冀以及内蒙、东北等地。傩面具可分为神灵、凡人、动物三大类,具有类型化、生活化、地方化的艺术特色。它们在今日有着精神寄托、凝聚家族、艺术审美的意义。不过,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社会背景下,傩面具正面临着传承的危机。
朱恒夫
关键词:傩面具
民间歌舞萌发·成熟剧种哺育·都市文化熏陶——近现代以来中国淮剧艺术的发生发展之路被引量:1
2014年
主要流传于苏北地区的淮剧,其近现代诞生以来的发展过程,在中国二三百个剧种中具有典型意义。它根基于该地区发达的民间歌舞,因接受了成熟剧种徽剧的艺术营养而迅速成长。它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乃是它的部分班社来到上海之后,受到大都市文化的哺育,与时俱进,然后又引导着整个淮剧的前进方向。它的发展道路,能给今日戏曲振兴事业有益的启示。
朱恒夫
关键词:淮剧都市文化
清升平署皮黄剧目《戏凤》中的正德皇帝被引量:1
2015年
历史上的正德皇帝耽乐嬉游,淫欲无度,底层民众为表达对他的不满,编创出《正德皇帝》《戏凤》等传说、歌谣、小戏等文艺作品进行讥讽。而清升平署根据民间小戏《戏凤》改编而成的同名皮黄剧目,则抹去了正德皇帝和佞臣的关系,将他塑造成温文尔雅、追求纯真爱情的帝王形象。
朱恒夫
关键词:戏曲艺术作品改编剧目创作
论新加坡传承、发展戏曲的经验被引量:4
2014年
在中国之外,能将戏曲的传承提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层面上的国家只有新加坡,由于政府的领导得力、规划正确,新加坡的戏曲已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它的传承经验为:采用华族之外的民族故事和发生在本土的故事为题材来编创剧目,培养各族青少年戏曲表演人才与忠实观众,在戏曲中使用英语和华语,努力使戏曲本土化;由民间和政府共同办戏曲,使经费有了保障,并让民间增强了传承戏曲的责任心;与戏曲的源发国中国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不断提高艺术水平;积极地参与国际戏剧节,紧跟世界戏剧潮流。
朱恒夫
关键词:戏曲传承
论梆子腔在秦地之外的传播
2015年
陕西梆子腔从康熙年间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传播到二十多个省区。它流布到秦地之外的表现为三种:一是艺术形态基本不变,仍以单声腔剧种形态呈现在舞台上;二是与诸声腔融合而形成新的声腔,以基因的形式存于其中;三是与其他声腔相结合,形成多声腔的剧种,然而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传播至外埠的途径为:一是由优秀的梆子腔戏班在冲州撞府时播撒种子;二是随家乡商贾而流传外地;三是随着陕西人口向青、宁、新、藏等地迁移而传播。它得以广泛、持续传播的原因为:一是它的音乐为板腔体,易学易传。加之它繁音激楚,听来热耳酸心,能拨动观众的心弦;二是它的剧目大都表现底层社会的生活,与草根阶层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能受到广大百姓的赞赏;三是因表演技艺高超、不同凡响而独树一帜。
朱恒夫
关键词:秦腔因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