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01308015)
-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成忠王淑芳方涛刘新荣何国先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沪蓉西高速公路拓宽软土地基高路堤施工技术被引量:8
- 2010年
- 沪蓉西高速公路贺家坪连接线K2+710-K2+890段为软土地基上老路拓宽高路堤。半幅路基为稳定性较好的老路利用,而另半幅路基位于河谷冲击沉积的水田内,上部有3.0~6.5m的淤泥层,路堤最大填筑高度约40m。工后沉降、差异沉降、路堤失稳是本路堤质量控制的关键。介绍施工中采用抛石挤淤、开挖台阶、分层铺设土工格栅等措施综合处治措施,并加强稳定性和沉降动态监测,确保了路堤填筑质量和进度,保证了整个工程顺利完成。
- 张高潮李宗长杨成忠陶小敏何国先
- 关键词:高路堤老路拓宽沉降
- 加筋高填石路堤填筑过程动态稳定性分析与监测
- 为揭示陡坡上高约72 m的高填石路堤填筑过程中的动态稳定性,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通过对斜坡上高路堤破坏模式和施工中地基处理措施分析,确定高路堤在填筑过程中的潜在滑动面为圆弧滑动面形状。在分析筋-土相互作用和借鉴前人三...
- 杨成忠刘新荣王淑芳方涛
- 关键词:岩石力学高填石路堤稳定性瑞典圆弧法滑动面
- 文献传递
- 加筋高填石路堤填筑过程动态稳定性分析与监测被引量:12
- 2010年
- 为揭示陡坡上高约72m的高填石路堤填筑过程中的动态稳定性,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通过对斜坡上高路堤破坏模式和施工中地基处理措施分析,确定高路堤在填筑过程中的潜在滑动面为圆弧滑动面形状。在分析筋-土相互作用和借鉴前人三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阐述土工格栅提高路堤稳定性的机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中瑞典圆弧法,将高路堤填筑过程分为72步,研究不同填筑层位路堤潜在滑动面的特征,搜索出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计算相应的最小安全系数。结果表明:随着路堤填筑高度的增加,最危险滑动面表现为向路堤堤身和路堤坡脚移动的趋势;最小安全系数随路堤填筑高度和地表坡度增大逐渐减小,最小安全系数发生在路堤填筑完成的层位,路堤整体稳定性要求满足规范要求;受陡坡地形变化影响,在32~48m范围内,路堤最小安全系数的变化最大。因此,施工填筑过程中应注意填筑高度和地形变化对路堤安全系数的影响,并结合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稳定性控制措施。
- 杨成忠刘新荣王淑芳方涛
- 关键词:岩石力学高填石路堤稳定性瑞典圆弧法滑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