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48004)

作品数:12 被引量:117H指数:7
相关作者:刘会洲邢建民缑仲轩李珊陈家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噻吩
  • 7篇脱硫
  • 7篇二苯并
  • 6篇二苯并噻吩
  • 6篇苯并噻吩
  • 5篇生物脱硫
  • 3篇单胞菌
  • 3篇石油
  • 3篇脱除
  • 3篇吸附脱硫
  • 3篇假单胞菌
  • 2篇生物再生
  • 2篇脱硫活性
  • 2篇吸附脱除
  • 2篇络合吸附
  • 2篇络合吸附剂
  • 2篇基因序列
  • 2篇Π
  • 1篇多孔载体
  • 1篇生物降解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过...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1篇刘会洲
  • 10篇邢建民
  • 6篇缑仲轩
  • 5篇罗明芳
  • 5篇陈家镛
  • 5篇李珊
  • 4篇单国彬
  • 3篇熊小超
  • 3篇李望良
  • 2篇李信
  • 2篇谢渝春
  • 1篇张冠东
  • 1篇张晓昕
  • 1篇江雨生
  • 1篇刘国梁
  • 1篇孟祥堃
  • 1篇宗保宁
  • 1篇姜成英

传媒

  • 3篇过程工程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B...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石油化工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3
  • 4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脱硫菌R-8的生长及其生物降解水中二苯并噻酚被引量:22
2002年
以二苯并噻酚(DBT)为唯一硫源考察了pH、温度、碳源、氮源等对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生长pH范围为6-9,最适生长温度为30oC,甘油是细胞生长的最好碳源,最佳浓度范围为10-15 g/L,最佳无机氮源乙酸铵的浓度为 1.6 g/L. 有机氮源能促进细胞的生长,但对从DBT脱硫却产生抑制作用. 硫酸钠、二甲基亚砜、胱氨酸和蛋氨酸等硫化物都可以作为R-8生长的硫源,但对R-8脱硫活性的表达没有诱导作用.
罗明芳姜成英邢建民缑仲轩李珊刘会洲陈家镛
关键词:生物脱硫石油
红平红球菌LSSE8-1的培养及其对二苯并噻吩中硫元素脱除的影响被引量:14
2002年
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LSSE8-1是一株新分离的专一性脱硫菌,HPLC分析表明该菌能选择性地脱除二苯并噻吩(DBT)中的硫,最终代谢产物是2(羟基联苯(2-HBP). 适宜的初始pH为6.5~9;能利用多种碳源,其中以甘油为最佳,适宜的甘油浓度为8 g/L;2 g/L的乙酸铵是菌体生长和脱硫的合适氮源;二甲基亚砜是提高该菌细胞收率和脱硫比活性的有效硫源.
李珊邢建民缑仲轩罗明芳刘会洲陈家镛
关键词:生物脱硫二苯并噻吩石油产品
汽油吸附脱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03年
综述了分子筛、金属氧化物、活性炭、黏土和多核复合物等多种吸附剂在制备、精制、吸附机理、脱硫工艺及重复使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特别是金属离子修饰后的分子筛、表面负载各种金属元素 (如碱金属、Ⅷ族元素、贵金属元素等 )的γ-Al2 O3吸附剂以及改性后的黏土吸附剂等。指出吸附法脱除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是一项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汽油脱硫新技术 ,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少、适合于深度脱硫、无污染等优点 ;吸附剂选择性的提高、重复使用的新方法以及吸附机理的深入研究是今后吸附脱硫研究的重要方向。
单国彬刘会洲邢建民张冠东
关键词:汽油脱硫吸附剂
多孔聚合物载体的制备及吸附脱除二苯并噻吩的初步探索被引量:13
2002年
制备了一种多孔的聚合物吸附载体,并考察了在汽油模拟体系进行深度脱硫的效果. 载体的多孔性质有利于提高脱硫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 在正辛烷与二苯并噻吩组成的模拟体系中,DBT的初始浓度为1.26 g/L,吸附载体用量为50 g/L,测得吸附载体的吸附量为16 mg/g,脱硫率达到88%.
单国彬刘会洲
关键词:吸附脱硫二苯并噻吩多孔载体
专一性脱硫菌脱硫活性比较与基因保守性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对几株能专一性脱除二苯并噻吩(DBT)中硫元素生成2-羟基联苯的细菌,即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R-6、德氏假单孢菌(Pseudomonas delafleldii)R-8、小球诺卡氏菌(Nocardia globerula)R-9、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R-16、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LSSE8-1和戈登氏菌(Gordonia nitida)LSSEJ-1展开研究。对照研究发现它们对DBT及其衍生物的代谢活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从基因水平分析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对这几株菌的脱硫基因展开了研究。根据Rhodococcus erythropolisIGTS8脱硫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PCR扩增了R-6、R-8的脱硫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脱硫基因高度保守,与IGTS8的相关脱硫基因相似性在99%以上。为了进一步验证不同专一性脱硫菌的脱硫基因的保守性,PCR扩增、克隆了LSSEJ-1和R-9的整个脱硫操纵子,结果表明脱硫基因在这两株菌中也是高度保守的。与IGTS8的相关脱硫基因相比较:R-9的dszA与IGTS8的dszA同源性为99.6%,LSSEJ-1的dszA与IGTS8的dszA的同源性为99.9%;R-9和LSSEJ-1的dszB的同源性与IGTS8的dszB都是99.9%;R-9的dszC与IGTS8的dszC同源性是99.9%,LSSEJ-1的dszC与IGTS8的dszC同源性为99.1%。对比研究认为专一性脱硫嗜温菌的脱硫基因的起源可能相同。
熊小超李望良李信邢建民刘会洲
关键词:二苯并噻吩生物脱硫基因序列假单孢菌
π络合吸附剂吸附脱硫及其生物再生被引量:1
2005年
提出了一种吸附剂生物再生循环使用的新耦合方法.通过离子交换再用He保护自动还原的方法制备了π络合吸附剂Cu(Ⅰ)/Y,Cu(Ⅰ)/MCM-41,Cu(Ⅰ)/ZSM-5,以萘和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李望良邢建民熊小超单国彬刘会洲
关键词:吸附脱硫生物再生
不同硫源对小球诺卡氏菌R-9生长和脱硫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03年
用氯化钡沉淀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证明小球诺卡氏菌 (Nocardiagloberula)R 9从二苯并噻吩中脱除的含硫产物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水相 .比较了R 9分别以二苯并噻吩、硫酸钠和二甲基亚砜作为惟一硫源时的生长和脱硫活性 .结果表明 ,二苯并噻吩、硫酸钠和二甲基亚砜均可以作为R 9的生长硫源 ,且高浓度 ( 2 5mmol·L- 1 )硫酸钠和二甲基亚砜对细胞的生长不产生抑制作用 .2mmol·L- 1 左右的硫酸钠或二甲基亚砜作为硫源时培养的细胞脱硫活性最高 .提高硫源和碳源浓度可以提高R 9在发酵罐中的比生长速率和细胞浓度 (OD6 0 0 ) .
罗明芳民邢建民缑仲轩李珊刘国梁谢渝春刘会洲陈家镛
关键词:二苯并噻吩NOCARDIA生物脱硫
水相反应介质对有机相微生物脱硫的影响被引量:4
2003年
以十二烷为模拟油相, 以革兰氏阴性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作为有机相脱硫的微生物, 对脱硫过程中水相反应介质的组成(生长介质和非生长介质), pH, 含盐(NaCl)浓度和水相体积等对R-8静止细胞脱硫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辅因子和不同烷烃对脱硫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R-8在NaCl浓度高达60 g@L-1, 油相体积分数大于83%的条件下仍具有较高的脱硫活性. 辅因子NADH的添加可有效提高菌株的脱硫速率. R-8可脱除C6 ~ C16烷烃中的DBT, 其中以在十二烷和十六烷中的活性最高, 分别为1.96和1.70 mg@g-1@h-1, 同R. erythropolis IGTS8的脱硫活性相当.
罗明芳邢建民缑仲轩李珊谢渝春刘会洲陈家镛
关键词:矿物燃料加氢脱硫脱硫活性假单胞菌
专一性脱硫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8
2002年
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从自然界分离得到一株能专一性脱除DBT中硫元素的微生物.HPLC对代谢产物的分析表明该菌能选择性地脱除DBT中的硫,生成2-羟基联苯.该菌的16SrDNA序列分析、胞壁化学组分分析、生理生化特征及形态学特征表明该菌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进化分枝,形态特征:基内菌丝生长良好,有初级分枝、横隔并断裂成杆状或球状小体,表面光滑;无气生菌丝体.胞壁化学组分中含有枝菌酸,胞壁属于Ⅳ型,部分抗酸,其与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erythropolis)同源性最高.该菌能在DBT浓度小于10mmol/L的基础培养基上生长,最佳生长所需的DBT浓度是1mmol/L,在DBT浓度为0.5mmol/L时脱硫活性最高.该菌同时能脱除苯并噻吩、苯硫醚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中的硫.
缑仲轩刘会洲罗明芳李珊邢建民陈家镛
关键词:二苯并噻吩菌株分离菌种鉴定生物脱硫石油化工
π络合脱硫吸附剂Cu(I)-Y的生物再生被引量:4
2005年
吸附与生物技术的耦合是实现燃料油品清洁生产的新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吸附剂生物再生循环使用的新耦合方法,首先用吸附剂吸附脱除油品中的含硫化合物,然后用微生物脱附吸附剂表面吸附的硫化物,实现吸附剂再生.利用Y型分子筛通过离子交换再用He保护自动还原的方法制备了π络合吸附剂吸附Cu(I)-Y,以DBT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以选择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delafieldii)R-8为生物催化剂,考察了细胞浓度、油相体积、水相/吸附剂比对吸附剂脱附率的影响.加入油相可以大大提高DBT脱附量和生成2-HBP的量.增加水相中脱硫菌R-8的浓度、增大水相/吸附剂比,可以实现DBT脱附,促进DBT转化为2-HBP.在水相脱硫菌株R-8浓度为75g·L?1、水相/吸附剂比为300mL/g、油相/水相比1/3(V/V)的条件下,脱附的DBT在6h内转化率达到89%,24h内转化率为100%.生成2-HBP的量主要由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量、水相中微生物细胞的浓度、油相/水相体积比、水相/吸附剂比决定.吸附剂经过正辛烷洗涤、100℃下干燥24h、He保护450℃还原活化3h,再生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为新鲜吸附剂的95%.
李望良邢建民熊小超单国彬刘会洲
关键词:生物再生Π络合吸附剂DBT吸附脱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