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3041202)

作品数:9 被引量:131H指数:5
相关作者:余林生曹义锋孟祥金邹运鼎韩胜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黄山市畜牧水产局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蜜蜂
  • 5篇中华蜜蜂
  • 2篇栖息
  • 2篇栖息环境
  • 1篇单季中稻
  • 1篇雄蜂
  • 1篇越冬
  • 1篇越冬蜂
  • 1篇中稻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研究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研究
  • 1篇适龄越冬蜂
  • 1篇热害
  • 1篇种间
  • 1篇种间竞争
  • 1篇种群
  • 1篇种群消长
  • 1篇温度

机构

  • 7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省农业委...
  • 1篇安徽省黄山市...

作者

  • 6篇余林生
  • 2篇毕守东
  • 2篇曹义锋
  • 2篇邹运鼎
  • 2篇韩胜明
  • 2篇孟祥金
  • 1篇曹流俭
  • 1篇黄义德
  • 1篇武立权
  • 1篇严平
  • 1篇陈多璞
  • 1篇巫厚长
  • 1篇陈宏权
  • 1篇杨安中

传媒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养蜂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03年安徽省中稻花期高温热害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66
2004年
根据对2003年安徽省江淮地区单季中稻结实率的调查,结合气象资料和栽培技术资料进行分析,初步认为,2003年安徽省单季中稻大面积严重减产的主要原因是花期持续高温导致结实率严重下降,同一品种抽穗期不同,受害程度不同;同田块不同稻穗或同一穗的不同部位颖花,受害程度也有差异,表明花期与高温重叠时间越长,受害越重。不同品种间凡是高温期抽穗开花的,结实率均下降,但程度有差异,可能与不同品种的耐热性有关。还对今后的防御措施进行了讨论。
黄义德曹流俭武立权严平陈多璞杨安中
关键词:单季中稻高温热害结实率
中华蜜蜂交配和产卵行为生态学研究被引量:18
2003年
研究了中华蜜蜂 (ApisceranaceranaFab .)蜂王与雄蜂交配行为生态以及蜂王产卵行为生态 .结果表明 ,温度对中华蜜蜂蜂王和雄蜂封盖子期影响 ,导致蜂王初生重、性成熟时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蜂王和雄蜂认巢飞行次数分别为 1.2 3~ 1.31和 1.0 8~ 1.13,持续时间分别为 0 .12~ 0 .13和 0 .16~ 0 .2 0h ;蜂王和雄蜂交配飞行次数分别为 1.10~ 1.12和 1.0 1~ 1.0 5 ,持续时间分别为 0 .2 2~ 0 .2 3和 0 .18~ 0 .2 3h ;蜂王与雄蜂交配最适宜温度为 2 0~ 2 8℃ .蜂王交配飞行一次侧输卵管的精子数为 3.37× 10 6~ 4 .15×10 6,自然交配产卵蜂王受精囊精子数为 3.5 5× 10 6~ 3.6 2× 10 6.蜂王初生重与产卵量之间呈正相关 ,周年蜂王产卵量受气候和蜜粉源影响明显 .
余林生孟祥金吴承武
关键词:中华蜜蜂蜂王雄蜂交配行为产卵行为
中华蜜蜂群体越冬及数量动态特征被引量:17
2003年
1998~ 2 0 0 3年在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对中华蜜蜂 (Apisceranacerana)群体越冬及数量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中蜂越冬蜂团中心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日变化同步 ,伴随着越冬蜂群群势下降 ,越冬蜂团中心温度和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增大 ,蜂群越冬稳定性下降 .旧法饲养比新法饲养中蜂蜂群越冬稳定性强 .秋季培育适龄越冬蜂的蜂群 ,工蜂腺体处于发育初期 ,越冬期蜂群群势下降率低 ,越冬安静 ,饲料消耗率低 ,越冬稳定性强 ,幽王断子提高了适龄越冬蜂数量和质量 ,蜂群内年龄组配在不断变化 .在新法饲养中蜂季节性管理中 ,必须采取培育适龄越冬蜂并适时幽王断子的技术措施 .
余林生韩胜明
关键词:中华蜜蜂越冬适龄越冬蜂
栖息环境和种间竞争对中华蜜蜂群体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2
2003年
在植被结构和生态条件不同的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江淮地区及淮北平原 ,栖息环境的改变和种间竞争的生存竞争等因素是影响中蜂群体分布的主要因素 .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自然植被完整 ,生态条件好 ,蜜粉源植物丰富 ,中蜂群体数量多 ,分布区域广 ,分布密度高 ,中蜂蜂王自然交配极少受到干扰 ,种间竞争处于优势 ,是中蜂栖息与繁衍的理想场所 .江淮地区和淮北平原自然植被少 ,生态平衡受到不同程度破坏 ,蜜粉源植物种类少 ,花期短而集中 ,中蜂蜂王自然交配受到意蜂雄蜂干扰 ,种间竞争处于劣势 ,中蜂群体数量锐减 ,分布区域缩小 ,群体分布密度大幅度下降 ,淮北平原比江淮地区更显著 .
余林生韩胜明
关键词:中华蜜蜂栖息环境种间竞争
安徽省蜜蜂种群消长及其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6
2006年
2002~2004年,对淮北平原、江淮丘陵、沿江平原及皖西和皖南山区四大类型生态区域的蜜蜂种群数量动态与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复杂的自然环境与蜜蜂种群特性密切相关.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蜜粉源植物分别为46和37种,中华蜜蜂群体数量多,分布密度分别为2.01和1.95群·km^-2;江淮地区和淮北平原蜜粉源植物分别为17和12种,花期短而集中,且面积大,适宜于意大利蜜蜂采集与生产,中华蜜蜂群体数量少,分布密度分别为0.06和0.02群·km^-2.胡蜂捕食影响蜜蜂种群消长与分布.皖南山区、皖西大别山区、江淮地区和淮北平原,中华蜜蜂分别占本地区蜂群的41.5%、36.8%、3.1%和1.1%,意大利蜜蜂分别占本地区蜂群的58.5%、63.2%、96.9%和98.9%.
余林生邹运鼎毕守东巫厚长曹义锋
关键词:栖息环境蜜粉源植物种群消长
中华蜜蜂产生二倍体雄蜂的生物学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对中华蜜蜂产生二倍体雄蜂的生物学研究表明,在高度近亲繁殖(兄妹交配的蜂王)条件下,中华蜜蜂产生二倍体雄蜂,二倍体雄蜂的成虫率高于西方蜜蜂和印度蜜蜂,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与单倍体雄蜂存在明显差异。中蜂二倍体雄蜂排精量少,精子密度低,精子总数少,精子活力较差,死精率高。
余林生孟祥金陈宏权
关键词:中华蜜蜂生物学研究近亲繁殖
中华蜜蜂群体内温度变化及调控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为了保护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遗传多样性,合理开发利用中华蜜蜂资源,用新法饲养和旧法饲养对安徽皖南山区的中华蜜蜂群体温度变化及调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法和旧法饲养的中华蜜蜂蜂团中心温度分别为:春季(32.57±0.29)℃和(32.78±0.60)℃,夏季(34.03±0.33)℃和(34.26±0.31)℃,秋季(32.19±0.26)℃和(32.39±0.26)℃,冬季(26.14±0.39)℃和(27.47±0.31)℃;边缘温度分别为:春季(22.24±1.77)℃和(22.49±1.78)℃,夏季(33.71±0.64)℃和(34.08±0.66)℃,秋季(19.27±0.54)℃和(19.68±0.52)℃,冬季(14.20±0.09)℃和(14.81±0.07)℃。新法和旧法饲养的蜂团中心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夏季和冬季新法和旧法饲养的蜂团边缘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春、秋季差异不显著;冬季旧法蜂团中心与边缘温度均高于新法。在环境温度剧变条件下,通过群体的调节,冷库中繁殖群蜂团中心温度保持30.5~32.6℃;温室中断子群蜂团中心温度保持27.8~31.8℃。
余林生曹义锋邹运鼎毕守东
关键词:中华蜜蜂蜂群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