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WW015)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徐静波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中日关系
  • 2篇作家
  • 1篇意象
  • 1篇因缘
  • 1篇昭和
  • 1篇知识
  • 1篇知识人
  • 1篇中国意象
  • 1篇日本人
  • 1篇日本作家
  • 1篇日记
  • 1篇屠杀
  • 1篇自由派
  • 1篇南京大屠杀
  • 1篇《时间》
  • 1篇大屠杀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篇徐静波

传媒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日本问题研究
  • 1篇外国问题研究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昭和中期日本自由派知识人对中国和中日关系的认识——以作家堀田善卫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由于思想背景和专业领域的原因,战败之前,日本自由派知识人对中国并无太多关注,对日本侵华战争也未表现出认真的思考。但战败形成了一个巨大契机,促使这部分知识人去深刻反省日本的近代史,而中日关系是日本在近代历程中极为重要、也是最为沉重的部分。一旦他们有机缘与中国发生关系,出于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和独立理性的知识人的立场,他们对中国以及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往往会有突破狭隘民族主义视野的深刻思考和评判,并因出色的专业成就和社会地位,他们的意见和观点还具有一定的舆论领袖的影响力。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徐静波
关键词:中日关系
《吴淞日记》与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认识
2013年
岸田吟香是近代早期与中国关系最为深切的日本人之一,1866年初次来上海时,居住了七个多月,留下了一部《吴淞日记》,这大概是除"千岁丸"一行的相关报告之外,当年日本人有关上海和中国的最珍贵的文献。本文据此梳理并探讨了这一时期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并对亚洲主义者岸田吟香一流的思想脉络做了深入的分析。
徐静波
日本作家阿部知二的中国因缘和中国意象
2014年
在文学素养和思想资源上具有西方背景的阿部知二,出于对邻邦中国的关切,1930年代中期开始到中国北部旅行,以后又在上海一带长期居留。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对于阿部具有两点意义:一是让他认识到了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深厚的力量,二是让他逐渐醒悟到了日本对华侵略战争的非理性并开始对此加以反省。战后他发表了一系列"上海物"的小说,表述了自己对于中国和中国人的理解。而1954年和1964年的两次访华,进一步激发了他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社会主义因子,加速了他思想的左倾,也对中国产生了新的思考。
徐静波
关键词:中国意象
《时间》:堀田善卫对南京大屠杀的解读及对中日关系的思考被引量:6
2013年
1953年开始发表的《时间》,是日本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直接描写南京大屠杀的长篇小说,这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恐怕也是日本同类题材中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文章以此为文本,着重分析经历了战争一代的日本知识人对于以南京大屠杀为重要场景的近代日本侵华战争和中日关系的认识。原本几乎与中国无缘的堀田,战争结束前后将近两年的上海经历,促使他对中日关系开始了痛苦而深刻的思考。《时间》便是他这一系列思考的集大成之作。这部作品,高度凝聚了这一代有良知的日本知识分子对于过去的战争、中日关系和东亚命运的沉痛的认识。
徐静波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中日关系《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