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FZW059)

作品数:12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魏耕原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培华学院西安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杜甫
  • 3篇山水
  • 3篇山水诗
  • 2篇山水画
  • 2篇盛唐
  • 2篇盛唐诗
  • 2篇诗史
  • 2篇诗中有画
  • 2篇唐诗
  • 2篇七律
  • 2篇局势
  • 2篇安史之乱
  • 2篇白话
  • 1篇淡忘
  • 1篇党论
  • 1篇性格
  • 1篇虚词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追求
  • 1篇议论

机构

  • 11篇陕西师范大学
  • 7篇西安培华学院
  • 2篇西安外事学院
  • 2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作者

  • 14篇魏耕原

传媒

  • 2篇福州大学学报...
  • 2篇天中学刊
  • 2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唐都学刊
  • 1篇杜甫研究学刊
  • 1篇安康学院学报
  • 1篇唐史论丛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杜甫白话七律的变革与发展被引量:1
2016年
杜甫白话七律的出现,主要是针对盛唐七律高华典丽风格的变革与发展。首先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采用白话语料与民歌句式;其次在华州正式拉开了白话七律的序幕,成都草堂七律进入了对田园生活的叙写;复次草堂、夔州七律大量口语虚词的运用起了重要作用,使白话七律趋于精熟。这虽然不是杜甫七律的主体风格,但平添了一种陌生的新面貌,对中晚唐与宋代具有深远的影响。
魏耕原
关键词:杜甫
杜甫五律的创变与特征
2017年
五律是盛唐最为流行的诗体,也是杜甫写作最多的诗体。杜甫的五律创作在继承前代诗学遗产的基础上,对唐人既有的风格予以革新。主要表现为大量运用叙述与议论的手法,不以写景为意。同时,杜甫五律结构复杂多变。把五古叙事大篇与歌行体的开合纵横,施之于五律之中。因而,在盛唐众多的五律中,独出诸家之上,这也说明了杜甫兼擅诸体而能集大成的原因。
魏耕原
关键词:杜甫五律
王维“诗中有画”的模式
2016年
通过文献分析与比较论证,分析王维以"诗中有画"形成诗与画的相互交流模式问题。研究认为,王维山水诗有继承南朝与前盛唐传统的一面,更多的是诗与画交流后的创新;王维山水诗中"二维空间叠合",借助了山水画空间表现的形式;除了山水画的平远外,深远也见于诗中,以及暗示空间的"外",形成了简洁精约的模式;诗与画中动静、颜色与拟人化的表现,带有颇具个性的模式化的特征,然具有经典性。
魏耕原
关键词:山水画山水诗
杜甫对安史之乱前后局势的预见
<正>杜甫关注国家与社会,杜诗又以好议论著称。他的议论往往涉及军国大政,以及时局的变化与发展。特别是他始终以深切的忧患意识,预想未来,敏感前瞻,对时局的预感也常常发之于诗,从而引起后世史家的重视。虽未形成对杜甫研究的主流...
魏耕原
杜诗数词的多重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杜诗里的数词具有多重意义:组诗的篇数呈现了数字的广泛性与特殊性;对表示数字式的年号特别重视,大量出现在诗中;他的诗史用了大量的数字,记录了安史之乱及其以后历史的真实。这些数字充满了感情与愿望,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这些数字的真实与诗化,构成了杜诗一道又一道特殊的景观,也体现杜诗广博深沉的风格。
魏耕原
关键词:杜甫
杜诗“自”之殊义误解——《杜甫全集校注》的个案讨论
2016年
"自"字在古诗中运用广泛,杜甫诗使用尤丰,涵义亦繁多,且大多数具有容易忽而不察的特殊意义。前人的旧注对此基本望文生义,而集古今注杜之大成的新注,亦复如旧。往往一经误解,不仅句意顿变,甚或牵一发而动全身,故须以个案讨论方式,使杜诗之"自"显出诸种真相。
魏耕原
“天宝之风尚党”论被引量:1
2015年
盛唐诗歌向来被视为中国诗歌的巅峰。李肇《国史补》对元和体的定位,以及对大历、贞元、元和诗风的概括,一向被人们视为经典性的切当的诗学结论,但对其"天宝之风尚党"的疑虑却置若罔闻。"尚党"即尚同,实际则谓盛唐诗歌的天宝时期存在着严重的雷同与模式化。如果从理想与精神的互同性、批判精神的互同性、表现形式与风格的异质同构三方面切入,"天宝之风尚党"这一惊世骇俗之论应当是符合实际的,它深入到后盛唐诗歌负面的实质。它使我们对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会有更全面深刻的把握。
魏耕原
关键词:盛唐诗歌
孟浩然的归属与主体风格被引量:1
2014年
孟浩然向来被视为田园诗人,实际上他只有两首诗能归入田园诗,因此称他为山水诗人似乎更为合适。在诗艺追求上,有平淡,也有壮逸。在表现手法上有精密,也有疏朗,在前盛唐诗人中,孟浩然的个性风格比较多样。
魏耕原
关键词:田园诗山水诗艺术追求
王维山水画和山水诗趋向与规律的融合被引量:1
2017年
王维的"诗中有画"人尽皆知,但王维的"画中有诗"却往往被学界所忽略。王维山水画与其诗歌都有清润秀整之感,从诗歌的题材风格、审美趣向对景物的选择及时空的审美观念的体现与抒情性重新考查诗与画的共同之处。王维山水诗与山水画,在题材、视角、意象的选择上,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有声画"与"无声诗"在王维手中得到双向交流。
魏耕原
关键词:山水画山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杜甫对安史之乱前后局势的预见
2017年
杜甫关注国家与社会,杜诗又以好议论著称。他的议论往往涉及军国大政,以及时局的变化与发展。特别是他始终以深切的忧患意识,预想未来,敏感前瞻,对时局的预感也常常发之于诗,从而引起后世史家的重视。虽未形成对杜甫研究的主流,但不绝如缕,影响到杜甫思想与性格乃及人格的把握,因而有必要澄清是非。
魏耕原
关键词:性格议论史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