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71562)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海燕吕大炜李增学郑雪史长营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地质
  • 2篇涌出
  • 2篇盆地
  • 2篇瓦斯
  • 2篇瓦斯涌出
  • 2篇临清坳陷
  • 2篇沉积环境
  • 1篇地层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地质学
  • 1篇地质因素
  • 1篇东南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涌出规律
  • 1篇涌出量
  • 1篇展布
  • 1篇三峡库区
  • 1篇砂岩
  • 1篇砂岩储层
  • 1篇石炭

机构

  • 8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刘海燕
  • 6篇吕大炜
  • 3篇李增学
  • 2篇史长营
  • 1篇仲崇秋
  • 1篇马明永
  • 1篇魏欣伟
  • 1篇高丽华
  • 1篇孟彦如
  • 1篇王惠勇
  • 1篇赵洪刚
  • 1篇刘彬彬
  • 1篇陈晓燕
  • 1篇郑雪

传媒

  • 3篇山东国土资源
  • 1篇山东煤炭科技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与含煤沉积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琼东南盆地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海域,为新生代形成的北东走向伸展盆地。采用盆地构造演化及地层对比等分析方法,对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过程以及盆地内沉积成煤作用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的构造演化具有幕式裂陷特征,裂陷期最后一幕的沉积地层(崖城组和陵水组)中有成煤作用的发生。通过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分析,认为崖城组属海陆交互相充填阶段,陵水组为浅海环境充填阶段。但该区还存在地层格架不清、煤层空间展布以及盆地演化机制不明等问题,是今后深入研究琼东南盆地的重要方向。
刘海燕吕大炜李增学郑雪史长营左修伟高丽华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沉积环境含煤地层
探讨“煤地质学”课程丰富实践教学的方法被引量:4
2011年
该文阐述了"煤地质学"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新方法,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目标,在传统教学包括课堂授课以及室内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生产基地现场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宏观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学术课题,提高科研分析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教学实践的机会,提高心理素质。煤地质学课程中实践教学新方法的采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而且增强了对专业的热情。
刘海燕李增学吕大炜
关键词:煤地质学实践教学科研教学
鲍店煤矿瓦斯涌出规律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构造学、沉积学、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简要分析了鲍店煤矿基本地质条件及影响瓦斯赋存的不同因素,论述了研究区影响瓦斯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地质构造、煤层顶板岩性和上覆基岩厚度。总结了鲍店煤矿瓦斯涌出规侓,认为该井田瓦斯涌出量东北部偏高,西南部较低。
马明永王薇梁吉坡刘海燕吕大炜
关键词:煤矿瓦斯涌出规律地质因素鲍店煤矿
华北板块晚石炭世古地貌单元划分及其聚煤规律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陆表海盆地演化的背景、沉积特征和古地理分布,研究认为华北板块晚石炭世古地貌起伏不平,并将其古地貌分成3级:一级地形起伏单元位于环阴山南麓地区,主要以三角洲、扇三角洲、河流等陆相—过渡相为主,形成的层序可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二级地形起伏单元分布最为广泛,主要由障壁—泻湖和潮坪沉积体系组成,形成的层序可划分为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三级地形起伏单元为整个板块最低处最先接受海侵的区域,主要以台地相为主,形成的层序可划分为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单元的聚煤规律。结果表明:一级地形起伏单元易形成分布局限的厚煤层,为高水位体系域成煤;二级地形起伏单元易形成分布广泛的海侵体系域薄煤层,根据古地理特征及煤层沉积组合特征可区分出海侵事件成煤和海侵过程成煤;三级地形起伏单元由于海水占据时间较长,不易形成煤层。
吕大炜魏欣伟刘海燕刘彬彬
关键词:晚石炭世陆表海盆地聚煤规律
临清坳陷中晚二叠系储层沉积结构及演化被引量:1
2013年
临清坳陷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油气资源研究区.采用储层沉积学、地层学及石油地质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方法,对临清坳陷煤成气储层沉积结构特征及储层砂体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典型储层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的空间分布,这对于该区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中晚二叠世是陆表海盆地由海相向陆相沉积转换的后期,因此主要沉积体系以大型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为主.临清坳陷二叠系储层砂体沉积结构可分为4种典型类型,为河床滞留相与泛滥平原相组合(CL-FP)、边滩相与天然堤相组合(PB-NL)、分流河道相与分流间湾相组合(DC-IB)和决口扇相与泛滥平原相组合(CV-FP).全区储层沉积砂体呈现一定不均性,中二叠系砂体较厚,向西北、西南方向变薄.晚二叠系砂体局部地区厚度很大,呈现东西厚中间薄特点,成为该区最好的储层砂体.研究结果为该区煤成气资源下一步勘探主要目标提供指导意义.
刘海燕吕大炜李增学王惠勇仲崇秋
关键词:临清坳陷砂岩储层空间展布
临清坳陷晚古生代沉积环境及演化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该文分析了临清坳陷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沉积相,通过连井剖面沉积相的对比研究总结出其纵向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晚古生代主要发育了台地-泻湖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潮坪沉积体系、潮坪沉积体系、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研究区沉积演化在纵向上表现清晰,其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本溪、太原期主要发育海相沉积;二叠纪山西期主要为过渡相沉积;二叠纪上、下石盒子期主要为陆相沉积。
赵洪刚梁吉坡陈晓燕
关键词:晚古生代沉积相临清坳陷
阳城煤矿瓦斯地质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运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煤地质学、数学分析等相关学科和方法,综合分析瓦斯涌出量的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上覆基岩厚度等地质因素,对阳城地区瓦斯含量、涌出量进行量化预测,并作出其全井田瓦斯含量、涌出量的等值线图。研究表明,阳城井田属低瓦斯矿井,瓦斯含量的变化主要与煤层埋深有关,随着煤层上覆基岩厚度以及煤层埋深的增高,瓦斯含量与涌出量在区内由北向南有增高趋势。
孟彦如王薇刘海燕
关键词: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
三峡库区某顺层高切坡稳定性分析
通过对三峡库区某高切坡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定性及定量评价方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证实:(1)组成高切坡的地层由残坡积含碎石黏土和下伏基岩侏罗系中统长石石英砂岩组成;(2)高切坡内存在的主要弱面有基岩层内两组...
刘海燕吕大炜史长营吕玉林
关键词:工程地质特征稳定性分析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