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4BA520-1108-J905)

作品数:1 被引量:54H指数:1
相关作者:谢连杰李娜娜田奇卓王树亮裴艳婷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小麦
  • 1篇小麦品种
  • 1篇分蘖
  • 1篇分蘖成穗
  • 1篇分蘖力
  • 1篇播种
  • 1篇播种方式
  • 1篇成穗
  • 1篇成穗率

机构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裴艳婷
  • 1篇王树亮
  • 1篇田奇卓
  • 1篇李娜娜
  • 1篇谢连杰

传媒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播种方式对两类小麦品种分蘖成穗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54
2007年
为寻求不同播种方式对大穗型和多穗型两类品种分蘖成穗的影响及高产栽培的群体调控技术指标,以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稀植点播条件下的分蘖与成穗潜力及播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参试品种在稀植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单株分蘖力、成穗数及成穗率,但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两类品种分蘖与成穗特点受群体环境的影响程度均较大,其中,两个大穗型品种山农8355和山农01-35又影响的程度更高,而两个多穗型品种济麦20和鲁麦14分蘖成穗特点对群体环境的响应程度不如大穗型敏感。播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多穗型品种单产均表现为宽行>窄行>撒播,但只有撒播与宽行和窄行间差异显著;大穗型品种均以窄行的产量最高,高低依次为窄行>宽行>撒播,但只有山农01-35品种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撒播减产的原因主要是前期过高的分蘖力导致群体数量增加,降低了个体干物质积累,穗粒数及粒重大幅度下降。
李娜娜田奇卓裴艳婷谢连杰刘国伟王树亮
关键词:小麦播种方式分蘖力成穗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