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167)

作品数:4 被引量:54H指数:3
相关作者:连新明李晓晓苏建平张同作颜培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行为时间分配
  • 1篇有蹄类
  • 1篇有蹄类动物
  • 1篇增殖
  • 1篇青藏公路
  • 1篇肿瘤
  • 1篇肿瘤细胞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增殖
  • 1篇回避
  • 1篇活动节律
  • 1篇集群
  • 1篇集群规模
  • 1篇公路
  • 1篇繁殖
  • 1篇繁殖状态
  • 1篇藏原羚
  • 1篇车流
  • 1篇车流量

机构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李晓晓
  • 2篇连新明
  • 1篇颜培实
  • 1篇郑晓飞
  • 1篇孙志贤
  • 1篇张令强
  • 1篇楼敏铭
  • 1篇刘斌
  • 1篇张同作
  • 1篇苏建平
  • 1篇宋宜
  • 1篇刘继来
  • 1篇田宝磊
  • 1篇张兴
  • 1篇徐图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肿瘤细胞中Ro60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测肿瘤细胞中RNA结合蛋白Ro60的表达定位,研究Ro60在肿瘤增殖和辐射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带绿色荧光素酶标签的Ro60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肿瘤细胞,观察电离辐射引发的DNA损伤反应中Ro60的表达定位规律;CCK8和锥虫蓝染色实验检测Ro60蛋白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辐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较高水平的Ro60蛋白表达。γ射线诱导的DNA损伤反应中Ro60发生显著的表达上调和亚细胞定位改变。过表达Ro60的肿瘤细胞增殖延缓,细胞死亡明显增多,辐射引发的细胞增殖抑制和死亡显著增强。结论辐射引发肿瘤细胞中Ro60表达和定位改变,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提高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楼敏铭张兴田宝磊刘继来刘斌张令强郑晓飞宋宜孙志贤
关键词:肿瘤细胞增殖
可可西里四种有蹄类动物对道路的回避距离及保护建议被引量:23
2012年
对道路的回避距离是野生动物在资源利用与捕食风险之间权衡的结果。2010年6月和8月,在青藏公路沿线昆仑山口——五道梁段研究了可可西里4种有蹄类动物对道路的回避距离以及车流量对藏羚和藏原羚两个物种回避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牦牛(999.00m±304.17m)、藏野驴(568.39m±83.23m)、藏羚(286.31m±26.73m)和藏原羚(176.97m±14.47m)对道路的回避距离依次递减,并存在极显著差异;藏羚和藏原羚对道路的回避距离并不受车流量的影响。设立野生动物通道、限制人类活动以及调整道路之间的距离可以降低道路对野生动物的负面影响。
连新明李晓晓徐图
关键词:有蹄类动物青藏公路车流量
夏季可可西里雌性藏原羚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被引量:28
2012年
2005和2010两年的6—8月,在可可西里采用目标动物观察法记录藏原羚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所有行为被划分为觅食、警戒、躺卧、移动和其它5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觅食和躺卧是藏原羚的主要行为类型,分别占总行为时间的(42.02±2.22)%和(31.21±2.71)%,警戒、移动和其它3种行为类型时间比例依次减少。藏原羚的集群大小为1—10和12只,随着集群规模的增加,藏原羚的觅食时间增加,警戒时间减少,但其余3种行为类型与集群规模无显著相关性。与无羔藏原羚个体相比,有羔藏原羚的移动行为所占比例较高,而躺卧比例较低,觅食、警戒和其它3种行为类型差异不显著。一天中,藏原羚的觅食行为存在3个高峰,分别为8:00—8:59,10:00—12:59和16:00—19:59;躺卧行为的变化趋势与觅食行为相反;警戒行为仅有1个高峰,为14:00—14:59。5种行为类型在各时段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连新明李晓晓颜培实张同作苏建平
关键词:藏原羚行为时间分配集群规模繁殖状态活动节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