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9030)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朱小军赵学亮龚维明徐国平霍少磊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垫层
  • 4篇地基
  • 4篇复合地基
  • 3篇模型试验
  • 3篇颗粒流
  • 2篇碎石
  • 2篇碎石垫层
  • 2篇土拱效应
  • 2篇破坏模式
  • 2篇细观
  • 2篇拱效应
  • 2篇刚性桩
  • 2篇刚性桩复合地...
  • 1篇道路工程
  • 1篇载力
  • 1篇砂桩
  • 1篇室内模型试验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群桩
  • 1篇群桩复合地基

机构

  • 8篇东南大学
  • 4篇中交公路规划...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7篇朱小军
  • 7篇赵学亮
  • 6篇龚维明
  • 4篇徐国平
  • 2篇霍少磊
  • 1篇陈辉
  • 1篇闫峭

传媒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施工技术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复合地基垫层破坏模式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研究复合地基中不同厚度碎石垫层的破坏机理,在室内模型试验中,利用数字图像无标点量测技术,研究了复合地基碎石垫层的变形场与变形模式,得到了碎石垫层的变形范围、滑动面位置与形状,再现了碎石垫层破坏形成完整破坏滑移线的全过程.通过开发颗粒流程序,模拟室内模型试验中碎石垫层在加载过程中的破坏过程,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垫层厚度小于桩径时,桩身中性点位置集中于0.2~0.4倍桩长处,垫层发生局部剪切破坏;当垫层厚度大于桩径时,桩身中性点位置集中于0.7~0.9桩长处,垫层发生整体剪切破坏.刚性桩复合地基碎石垫层破坏机理的揭示对于优化复合地基碎石垫层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朱小军赵学亮龚维明徐国平
关键词:复合地基碎石垫层破坏模式颗粒流
垫层土拱效应试验与计算方法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刚性桩复合地基垫层土拱效应的作用机理,通过可视化模型箱对不同桩间距及垫层厚度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并对加载过程中桩顶及桩间土压力进行测试.利用数码相机拍摄数字照片观测垫层土体的变形,由垫层土体的位移场得出垫层内土拱几何形状,提出了二维土拱分析模型,运用二维力学方法对土拱分析模型进行计算,求解出桩顶及桩间土应力,并利用室内模型试验数据对理论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拱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当垫层厚度与桩间距之比达到0.7时,垫层内部开始产生土拱.土拱分析模型的建立对于土拱效应作用机理和刚性桩复合地基垫层受力机理的揭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小军龚维明赵学亮徐国平
关键词:垫层土拱效应模型试验分析模型
碎石垫层破坏模式细观机理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从细观角度对复合地基中碎石垫层的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结合理论研究分析,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颗粒流数值仿真两种方法对桩体上刺过程中垫层颗粒的运动变化进行了模拟,室内试验采用CCD跟踪拍摄及数字散斑相关技术,数值仿真采用离散单元颗粒流法。分析模拟了碎石垫层的破坏模式从Terzaghi破坏过渡到Mandel-Salencon破坏模式的过程,从细观角度对复合地基碎石垫层的宏观特性进行了解释。
赵学亮朱小军霍少磊陈辉
关键词:室内模型试验颗粒流
钢管斜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根据南京长江夹江跨江步行桥的工程特点,为适应长江中下游冲刷水流的水文条件,确定其基础形式为钢管斜桩,采用打桩船锤击钢管斜桩,完成该步行桥的基础施工。钢管斜桩在目前国内为数不多,与普通钢管桩相比,施工及测试难度较大。为了确定钢管斜桩的承载力,国内首次采用自平衡法对2根钢管斜桩进行现场试验。试验表明,其中1根钢管斜桩承载力不够,使用打桩船对其进行锤击,其后进行第2次自平衡静载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霍少磊朱小军龚维明
关键词:桩基础钢管桩斜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
刚性桩复合地基垫层破坏机理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研究垫层与刚性桩相互作用破坏机理,通过钢化玻璃模型箱进行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利用先进的数字照相量测技术处理桩顶垫层土体颗粒的变形场,对在加载过程中垫层土体颗粒的位移场进行全面观测与分析,并且开发二维离散元方法颗粒流程序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垫层破坏机理进行了模拟,将数值分析结果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根据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刚性桩复合地基垫层土体的破坏模式,利用塑性平衡理论推导出垫层破坏时桩顶应力、桩间土应力及桩土应力比的求解公式,并将理论公式求解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桩顶应力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垫层破坏模式的建立对于刚性桩复合地基垫层受力机理的揭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朱小军赵学亮龚维明徐国平闫峭
关键词:道路工程复合地基垫层极限承载力
刚性桩复合地基垫层土拱效应宏细观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研究刚性桩复合地基垫层土拱效应的作用机理,通过可视化模型箱对不同桩间距及垫层厚度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利用数字图像无标点量测技术研究土体颗粒的变形场,对桩顶垫层土体形成土拱的变化过程进行全面观测与分析,研究复合地基垫层土拱效应。利用离散元颗粒流方法,研究了复合地基桩间距、桩径、垫层土体厚度、土体内摩擦角和密实度等宏细观因素对土拱效应的影响规律。对离散元颗粒流模拟结果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垫层厚度越大、桩间距越小,垫层形成的土拱效应就越明显;土体摩擦系数、孔隙率对土拱效应影响较大,而桩径对土拱效应影响较小。刚性桩复合地基垫层土拱效应机理的研究对于提高垫层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朱小军赵学亮龚维明徐国平
关键词:复合地基垫层土拱效应颗粒流
砂桩群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深入研究砂桩复合地基加固体系的承载力、沉降及破坏机理,通过自行研发的可视化模型试验装置,对砂桩单桩、群桩复合地基进行了2组室内模型试验,并进行了1组钢管桩单桩复合地基对比试验,获得了砂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桩土应力比、沉降–时间及桩土应力比–时间数据。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钢管桩单桩复合地基与砂桩单桩复合地基相比,其承载力低,且桩顶应力集中现象明显;砂桩群桩复合地基总沉降量小,承载力高,沉降及桩土应力比时间效应显著,桩体置换作用明显,充分发挥了桩间土的承载特性。
朱小军龚维明赵学亮
关键词:砂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
Analysis of granular assembly deformation us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2010年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specimens under three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on,plane strain,and direct shear)with different initial conditions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cs of the specimen deformation from a microscale perspective.Deformations of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initial void ratios at different confining stresses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are studied.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crete element models successfully capture the specimen deformation and the strain localization.Particle behaviors including particle rotation and displacement and the mesoscale void ratio distributions are used to explain the strain localization and specimen deforma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loading condi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specimen deformation mode.Microscale behavior of the granular soil is the driving mechanics of the macroscale deformation of the granular assembly.
赵学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