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Y1110)
- 作品数:20 被引量:168H指数:9
- 相关作者:张饮江何培民徐姗楠杜佳沐罗坤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委世博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 不同密度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养殖水质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2年
- 在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中,伊乐藻栽种密度分别为0、3、6、9、12、15、20 kg/m2时,经过30 d试验研究,分析中华绒螯蟹养殖水质变化及对河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伊乐藻能显著降低养蟹塘水体中营养盐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有效抑制藻类,使水质从劣Ⅴ类提高到Ⅲ类。随着蟹塘伊乐藻种植密度增加,蟹塘水体营养盐削减程度也逐渐提高,且当伊乐藻密度为15 kg/m2时,蟹塘内各营养物质去除率最高,试验后硝态氮、氨态氮、总氮、总磷、CODMn及叶绿素a浓度显著低于试验前(P<0.05),分别降低了59.8%、70%、79.5%、92.2%、70.9%、63.6%;但当伊乐藻栽种密度高于15 kg/m2,去除率又显著降低。中华绒螯蟹的蛋白质、脂肪、钙、锌等品质及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伊乐藻密度为15 kg/m2时,中华绒螯蟹产量最高,为1 575 kg/hm2。
- 文晓峰张饮江马海峰黎臻金晶李娟英何培民
- 关键词:伊乐藻水质中华绒螯蟹
- 活双壳贝类净化人工环境优化设计与效应被引量:5
- 2007年
- 根据双壳贝类生态生理特性,创建由水质处理、O3—UV组合消毒、调温监控等循环水系统组成,有利于双壳贝类张壳、排泄、存活等生理活动,以及避免引起再污染的最佳净化环境,促进贝类净化进程,保证了净化贝类的质量安全;研制高效实用的双壳贝类净化浅水槽模式。结果表明,毛蚶仅在30h内就达到欧盟规定的净化标准,存活率达91%,快速有效。
- 张饮江徐文达周培根沈和定吴建中王艳
- 关键词:人工环境粪大肠杆菌
- 陆域水产养殖废水序批式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运用养蟹塘种植沉水植物,构建原位生态修复塘,对蟹塘周边养殖废水进行水质净化处理,建立"蟹塘-鱼塘"循环水系统,削减养殖废水排放,循环再利用。结果表明:蟹塘水质整年较稳定,主要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指标优于周围鱼塘和河道水质,达国家地表水Ⅱ~Ⅲ类;蟹塘对鱼塘与鱼苗塘废水处理效果明显,经20d处理,鱼塘的高锰酸盐指数、铵态氮、总磷、总氮、叶绿素a削减率分别为58%、55%、75%、65%、60%;鱼苗塘的高锰酸盐指数、铵态氮、总磷、总氮、叶绿素a削减率均超过45%,水质总体达到Ⅲ类标准,其中鱼塘铵态氮达到Ⅱ类标准。同时,蟹塘整体水力负荷较大,HRT为30~40 d,处理6 336 m3养殖废水时,水力负荷为0.02~0.03 m3/(m2.d),有效改善水质,能将劣Ⅴ类的养殖废水净化处理为Ⅲ类,并保持相对稳定,体现该养殖污染生态控制集成技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实现"零废水"排放。
- 李岩张饮江马海峰王聪董悦文晓峰刘晓培何培民
- 关键词:水产养殖生态修复废水利用
- 3种方法检测水体底泥有机质含量的比较被引量:4
- 2010年
- 为探寻操作安全、简便、精确的水体底泥有机质检测方法,运用统计学法比较了油浴加热法、消化炉加热法和完全湿烧法检测水体底泥有机质质量比的精度。结果表明,消化炉加热可达到油浴加热的效果,方法较可靠(FF_(0.01))。消化炉加热法操作安全、简便,检测结果可靠,稳定性较高,且两种水体均适用。
- 霍姮翠张饮江彭自然
-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
-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对世博园后滩湿地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调查研究,并对该湿地水体污染状况及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世博园后滩湿地底栖动物主要由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纽形动物组成,共计18种;物种数在夏季最丰富,春季次之,冬季物种数最少,其中A断面物种数大于B断面;群落生活类群面上生活类群(GS)/面下生活类群(GSB)在冬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群落生活类群GS/GSB最小,其中B断面群落生活类群GS/GSB大于A断面;底栖动物群落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夏季最大,春季次之,冬季丰富度指数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H′)在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冬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Simpson优势度指数(D)为:秋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采用寡毛生物指数值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该湿地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该园区水质污染程度为中度污染。
- 张饮江黄薇罗坤杜佳沐徐姗楠陈立婧何培民
- 关键词:底栖动物多样性环境污染
- 南京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最优模式探讨与研究——以南京市新街口CBD、河西CBD与湖南路商圈为例
- 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城市建设与CBD开发步伐加快,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目前城市开发利用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对南京市三大研究区的地下空间的现状、开发模式、开发类型、投入产出收益、空间使用权进行对比分析,在...
- 方敬雯张饮江谷月周曼舒姬芬
- 关键词:地下空间
- 富营养化水体原位控藻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3年
- 水体藻类过渡繁殖引起水体缺氧,透明度下降,致使水生动物窒息死亡,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影响水质,危害人体健康与安全。综述3藻华的危害性,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概述原位控藻的主要技术,分析与探讨多项技术实践结果的优缺点,认为以清除过多内源营养盐为主,同时结合运用控藻技术,加强外源截污与面源有效控制等环境质量管理的综合措施,是长期控藻与改善水质的重要方向。
- 张饮江李岩张曼曼张乐婷黎臻段婷董悦
- 关键词:富营养化藻华原位
- 人工浮动绿岛对上海白莲泾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构建新型浮动绿岛,选用花叶芦竹(Arundo donaxvar versicolor)对上海市白莲泾河流进行治理试验。试验表明,人工浮岛在曝晒或暴雨、河道闸门开闭产生水位变化和水流急变的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浮动稳定于水体中发挥浮岛功能,并可向浮岛内加水调节吃水深度。浮体浮力大于800 N,浮体间可连接与组合,安全性强。花叶芦竹浮岛系统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栽种密度为30株/m2时,对白莲泾水质总氮平均去除率为81.79%,对总磷平均去除率为55.88%,具有明显改善水质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 杜佳沐张饮江朱文彬邹丹燕罗坤张磊何培民
- 关键词:氮磷去除率水景白莲泾
- 村镇河道不同类型护岸后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对水环境的影响
- 2008年
- 2007年对上海市崇明县前卫村中心横河泥土护岸、西竖河木桩护岸及环村河水泥护岸等三种河道护岸进行跟踪监测和比较研究,分析不同类型生态护岸底栖动物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底栖动物群落的特征以及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护岸的生态环境各异:泥土护岸河道中底栖动物的生物量较小,水质不稳定,易受气候影响;水泥护岸河道中生物多样性较差,护岸稳定性较高,其生态效应较差;木桩护岸河道中生物多样性较好,生物量较大,水质较稳定,有利于改善并保持水土。
- 张饮江张琴娟沈过范鑫丽魏小杰罗坤徐姗楠何培民
- 关键词:河道生态护岸底栖动物
- 两种抑菌剂对沉水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效应的研究
- 沉水植被的种苗快速规模化繁殖一直是困扰沉水植被恢复,以及水体环境生态修复的难点之一,应用低成本、高效的开放式组织培养技术,抑菌剂的筛选是其关键技术。本文研究了MS培养基中不同浓度(0.005/L、0.01g/L、0.03...
- 陈晓君张饮江王芳花文凤
- 关键词:沉水植物代森锰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