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0GM016)
- 作品数:8 被引量:356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华军闫庆悦杨骞孙曰瑶赵浩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财政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中国碳强度分布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基于1995-2009年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2
- 2012年
- 通过利用IPCC的方法,估算1995-2009年中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对我国碳强度分布的地区差异进行测度并按照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进行了结构分解;同时借鉴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性检验方法,对我国碳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1)从总体上看,中国碳强度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而且差异主要是来自于四大区域内部,其中中部地区对碳强度总体差异的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对碳强度总体差异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大。(2)运用面板数据和横截面数据的估计结果均显示1995-2009年中国碳强度的地区分布不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此外也无明显的σ收敛特征。以上结论表明中国碳强度水平不会自动降低到"稳态",政府对碳减排的政策干预将是必不可少的。
- 杨骞刘华军
- 关键词:泰尔指数收敛性
-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的费用分摊机制被引量:1
- 2011年
- 研究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费用分摊机制,对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乃至低碳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政策指导意义。本文将现有的生物质能发电费用分摊机制分为费用来源、费用支付和配额交易三个环节分别进行解读,并对我国自2006年以来的六个生物质能发电补贴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系统整理,发现当前的费用分摊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对生物质能发电费用分摊机制的三个环节的研究中,发现现行的生物质能发电费用分摊机制存在费用来源太少、支付机制不合理、配额交易机制不清晰等问题。以上问题有违《可再生能源法》中规定的"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和经济合理"原则。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拓宽征收电价附加资金的渠道,明确电价附加收入的调配方式,规范配额证的交易秩序。
- 闫庆悦李臻
- 关键词:生物质能发电费用分摊可再生能源低碳经济
-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分析被引量:96
- 2012年
- 本文采用IPCC的方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省际层面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根据Dagum(1997)提出的基尼系数及其按子群分解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其演变态势。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地区分布上呈现明显的非均衡特征;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呈增大趋势,但并不明显;利用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方法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地区分解,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对地区差异贡献率增加,地区内差距贡献率变化不明显,超变密度贡献率呈下降态势。
- 刘华军赵浩
- 关键词:基尼系数
-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机制与模式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中国的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刚刚起步,发电定价政策成为制约生物质能发电产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瓶颈,因此对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机制和模式改革就成为生物质能发电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家生物质能产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基于对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特性及竞争态势的分析,本文探讨了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对中国现行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机制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根据脱硫燃煤机组上网标杆价格和电价补贴的变动情况构建了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机制二维模型,并基于该模型,为中国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提供了联动电价补贴模式、浮动电价补贴模式、按比例补贴定价模式、平均成本定价模式、激励性规制定价模式等多种可供选择的定价模式,并探讨了各种的模式优劣及其适用性。
- 刘华军闫庆悦秦阳
- 关键词:生物质能电价改革可再生能源
- 碳排放强度降低的品牌经济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和消费者微观视角的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本文利用品牌经济学从企业和消费者的微观视角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机制进行了规范分析。从企业角度,通过构建简洁的碳排放强度模型,将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分解为技术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研究表明技术进步率和品牌信用度的提高有助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而规模的扩张则不利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同时,品牌可以通过影响企业定价权而放大技术进步的正效应和抵消规模扩张的负效应。从消费者角度,研究表明低碳标识可以作为品牌符号引导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选购,从而加快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品牌经济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有力途径。
- 刘华军闫庆悦孙曰瑶
-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低碳经济品牌经济学
-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基于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被引量:183
- 2012年
- 分别以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作为碳排放指标,对1995~2009年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实证研究不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大于人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三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八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均GDP、产业结构是造成碳排放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
- 杨骞刘华军
-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泰尔指数STIRPAT模型
-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于时间序列与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被引量:47
- 2011年
-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和省际面板数据,选取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排放强度作为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经验估计。1952—2007年的时间序列协整检验表明,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单调递增的关系,而单位GDP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支持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位于1319元。199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协整检验表明,排放总量与人均收入呈单调递增关系,单位GDP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呈单调递减关系。而人均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倒N型关系,两个拐点分别位于3304元和44049元。目前除北京、上海、天津外,其他各省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仍位于上升阶段。
- 刘华军闫庆悦孙曰瑶
-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二氧化碳排放碳减排
- 中国核电安全规制的研究——理论动因、经验借鉴与改革建议被引量:2
- 2011年
- 本文针对核电低常规性风险、高灾难性风险的特点,从社会性规制的视角,对核电安全规制进行了供求分析,并从核电安全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两个方面阐述了核电安全规制的理论动因和依据。研究表明,日本核电站的泄露事故带来的危害将直接促使中国公众增加对核电安全规制的强烈需求,进而推动政府相应地增加核电安全规制供给的数量。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从规制机构、法规体系、规制力量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核电安全规制框架,并援引核电发达国家的核电安全规制模式,对我国加强核电安全规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 杨骞刘华军
- 关键词:社会性规制规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