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211704)

作品数:45 被引量:1,118H指数:22
相关作者:秦勇傅雪海吴财芳韦重韬姜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天文地球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矿业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2篇煤层气
  • 17篇盆地
  • 16篇沁水盆地
  • 11篇成藏
  • 11篇储层
  • 9篇煤层气成藏
  • 9篇煤储层
  • 7篇煤层
  • 5篇地质
  • 5篇数值模拟
  • 5篇煤级
  • 5篇勘探
  • 5篇值模拟
  • 4篇地层
  • 4篇裂变径迹
  • 4篇煤成气
  • 4篇煤田
  • 4篇构造煤
  • 3篇地质条件
  • 3篇学成

机构

  • 43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西北大学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贵州省煤田地...
  • 1篇安徽省煤田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3篇秦勇
  • 16篇傅雪海
  • 14篇韦重韬
  • 12篇吴财芳
  • 8篇姜波
  • 7篇侯泉林
  • 7篇琚宜文
  • 5篇郭建
  • 4篇方爱民
  • 4篇任战利
  • 4篇王桂梁
  • 4篇肖晖
  • 4篇杨兆彪
  • 4篇张志庆
  • 3篇刘丽
  • 3篇张盛
  • 3篇孙占学
  • 3篇周荣福
  • 3篇张文
  • 2篇熊孟辉

传媒

  • 6篇天然气工业
  • 6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地质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高校地质学报
  • 3篇中国煤层气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中国煤田地质
  • 2篇地学前缘
  • 2篇能源技术与管...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矿业安全与环...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7篇2008
  • 14篇2007
  • 7篇2006
  • 19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Ⅰ)——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被引量:44
2006年
1970~1988年,美国煤层气产业走过了资源调查与勘探开发试验、成藏条件探索与产业化启动2个发展阶段,从1989年起进入高速发展的第3个阶段。与此相应,我国煤层气产业的第一发展阶段历经23年,2003年进入商业化生产启动阶段,处于从煤层气资源大国转型为生产大国的关键时期。回顾历史,我国在20余年的探索历程中,极大地深化了对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基本认识,勘探与开发试验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然而,放眼未来,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思考。文章正是面向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简要分析了美国等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初步梳理了我国25年来煤层气勘探与开发试验的脉络与走向,指出了近期可能面对的挑战。
秦勇
关键词:煤成气勘探
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可行性探讨——深部煤储层平衡水条件下的吸附效应被引量:93
2005年
在分析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可行性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结合地质条件分析,研究了深部煤储层在平衡水条件下的吸附效应,并初步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地层温度、埋藏深度、煤级等条件的组合,可能对煤储层平衡水含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深部地层条件的具体特征,可能会导致深部煤储层吸附性与浅部煤储层有所不同;在地层条件下,煤饱和吸附量随埋藏深度增大而变化的趋势在一定深度发生反转,存在一个“吸附饱和临界深度”,且临界深度随煤级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这是地热场深部增温效应与煤储层自身特性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深部较高地层温度与较高地层压力的配置关系可能有利于煤层气的开采,存在实现深部煤层气资源与常规油气资源共采的可能性;深部较高流体压力和较高受热温度的“双重”控制效应,可能是导致深部煤储层吸附性与浅部存在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秦勇宋全友傅雪海
关键词:煤层气共采
河东煤田中南部构造控气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结合煤田地质基本情况,分析了构造因素对河东煤田中南部煤层气富集的控制影响,认为研究区在构造类型上属于构造形迹微弱的过渡性盆地边缘,构造史控制下的埋藏史和热演化史对本区煤层气的富集有着重大意义,现今井田构造的贡献意义不大。进一步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了区内两个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区域。
张志庆韦重韬刘文平高韬崔新瑞郭建
关键词:河东煤田煤层气
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Ⅲ)——走向与前瞻性探索被引量:47
2006年
中国煤层气开发目前处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启动阶段,但勘探区块和有利目标严重不足。通过分析与思考认为:①应进一步深化拓展对已做前期工作的地区;②重新认识具有构造煤发育背景的地区,重视低煤级煤层气赋存的特殊性,有可能在安泽地区以及韩城、淮南、黔西、荥巩东部、太行山东等地区取得勘探开发试验的新突破;③关注新领域的前瞻性探索:以鄂尔多斯盆地等为例研究深部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的可行性,可能获得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现实选区,同时探讨煤层气与常规海上油气共采的可行性,也是中国煤层气勘探的一个新方向。
秦勇
关键词:煤成气勘探方针
煤层气储量计算及其参数评价方法
煤层气的储量计算主要考虑到煤层气的特殊性,同时参照流体矿藏(天然气)和固体矿藏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煤层气储量计算中最重要的参数是含气量。影响含气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盖层分布、地层压力及水动力条件等,含气量的分布随上述条件...
李贵中杨健王红岩刘洪林王勃
关键词:储量分类
沁水盆地煤层气构造动力条件耦合控藏效应被引量:82
2008年
构造动力条件涵盖诸多要素,综合分析这些要素与煤层气成藏效应之间关系,是全面认识构造动力条件控藏效应的基础。为此,本文采用盆地分析、构造应力场模拟、镜质组光性组构、构造曲率等方法,分析了盆地构造演化、构造应力场、盆内构造分异、煤储层构造变动等与煤层气成藏效应之间关系,探讨了有利于煤层气富集高渗条件发育的构造动力特点。研究表明:燕山期是控制煤层气成藏的关键时期,该期NW-SE向近水平挤压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次级褶曲和高角度正断层,奠定了盆地煤层气赋存规律的总体格局,使NNE-NE向次级褶曲成为主要的控气构造类型;构造动力通过煤储层改造程度对煤储层渗透性发育特点的控制,不仅体现于镜质组光性指示面形态及其空间展布特征,也使得中等程度的构造主曲率可能提供最有利于煤层气渗流的构造条件,导致现代构造应力场高主应力差有利于煤层渗透率的发育。耦合分析认为,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效应取决于上述构造动力学因素之间的合理配置,南部仰起端的阳城北、中南部西段的安泽—沁水、中部西侧的沁源周围、东部中段的武乡西北等4个地段,可能存在有利于煤层气成藏的构造动力学条件。
秦勇姜波王继尧吴财芳傅雪海韦重韬侯泉林琚宜文
关键词:煤层气成藏
华北残留盆地煤层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以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例被引量:9
2008年
在系统研究以沁水盆地等为代表的华北残留盆地煤层气地质特征、构造演化史、埋藏史和热史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了其主煤层的煤层气成藏演化历程。结果表明,华北残余盆地煤层气成藏演化一般显示出微弱—活跃—散失3个阶段依次出现的总体特征;由于煤层气地质特征和构造演化史、埋藏史以及热史的差异,成藏类型可划分为演化活跃且煤层气高度聚集的活跃型、演化微弱且成藏程度较低的微弱型和两者之间的过渡型3类。其中第一、三类具有较好的含气性,即潜在的煤层气开发前景。
韦重韬秦勇姜波傅雪海张志庆郭建
关键词:煤层气成藏残留盆地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的有效压力系统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有效压力系统是宏观动力能共同作用于煤储层而形成的压力体系,是联系煤储层地层能量与煤层气成藏的桥梁和纽带。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构造应力、地下水水头高度以及地下水矿化度。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有效压力系统的研究可以发现,影响煤层气藏形成和破坏的关键时期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本阶段有效压力系统处于开放体系和封闭体系不断转换的状态,并因此造成煤储层孔裂隙大量形成,不仅为有效运移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沁水盆地南部区域高煤级煤层气藏的可采性埋下了伏笔。
吴财芳秦勇韦重韬傅雪海杨兆彪
关键词:煤层气成藏沁水盆地
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和富集的控制——以沁水盆地为例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煤变质作用与煤层气形成、赋存和富集关系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阐述了煤变质作用类型及煤变质作用程度与煤层气的生成、吸附量、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形成发育及煤层特性的相互关系,认为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富集的影响...
方爱民侯泉林雷家锦李继亮杨陆武胡爱梅
关键词:煤层气煤变质作用煤储层沁水盆地
淮南煤田煤层气可采潜势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基于煤田地质勘探瓦斯测试资料和煤层气试井成果,分析了淮南煤田煤储层的解吸特征,探讨了煤的吸附时间与煤级及煤体结构的关系,综合确定了煤层气的可采潜势,初步估算了淮南煤田-1000m以浅的煤层气可采资源量。
章云根
关键词:煤层气淮南煤田煤田地质勘探可采资源量煤体结构煤储层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