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ZX024)
- 作品数:18 被引量:33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绪新董军杨玉洁魏荣汪怀君更多>>
-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社科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中国现代性路径选择必须规避的三个悖论
- 2012年
- 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中国现代性及其道德谋划同样面临和必须规避解构真实性、颠覆传统性、极具宰制性等三个悖论。"解构"之后意味着"重构","颠覆"之余急需要"重树","危机"之中寓含着"转机"。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主旋律,以后现代视角反思和回望我们来时的路,沿着传统与现代、外来与本土"有机结合"的基本路向,"重树"因现代性及其道德谋划"颠覆"了的社会道德体系,"重构"被其"解构"了的社会关系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人格的完整性和同一性,以期求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在传统文化认同、社会关系认同和人格同一性认同等方面出现新的"转机"。
- 陈绪新李荷君
- 关键词:中国现代性道德重构
- 从“理性经济人”走向“理性生态人”——企业环境责任的伦理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在传统经济理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唯一的目标和主要责任,因而企业是典型的"理性经济人",然而现代文明的际遇和"理性生态人"的觉悟已越来越不能容忍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逐利行为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威胁与破坏,现代社会和当代的企业理论都以强烈的姿态反对企业逐利行为造成人类与自然的分离,强烈要求企业自觉遵守环境伦理规范,承担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环境伦理责任,从"理性经济人"走向"理性生态人"。
- 董军陈绪新
- 关键词:环境伦理责任
- 老子“不争”与“言善信”的生命智慧阐微被引量:1
- 2013年
- 作为道家创始人,老子唯一传世之作《道德经》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德育思想,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不争"和"言善信"。争之有损,意欲之"不争","为而不争",行"不争之争";不信之有果,行之"言善信","言善信"发端于"诚"的本体世界,皈依于"信"的意义世界,落实于"做人"的生活世界。深入研究和挖掘老子"不争"与"言善信"的德育思想,为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共存以及身与心和谐共进,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道德资源和精神动力。
- 陈绪新杨玉洁高盼盼
- 关键词:老子不争生命智慧
- 大学生创新人格的结构解析及型塑被引量:3
- 2010年
- 以内驱力、认知和情绪为平面维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外观立面建构大学生创新人格立体结构。营造创新人格培育环境、细化高校创新教育改革措施以及拓展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思路和方法是型塑大学生创新人格的主要路径。
- 魏荣
- 关键词:创新人格
- 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经济伦理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目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经典的企业理论由于秉持利润最大化原则,对此并不是持十分赞同的意见。事实上,从经济伦理分析,作为经济主体的现代企业,不仅是道德主体,其经营行为也具有一定的伦理动机,因而企业的经济行为,也是一种道德行为。企业及其经营行为的道德关涉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生成提供了逻辑前提,也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具有了可能性。
- 杨萍董军
-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道德主体经济伦理
- 数字化生存的道德风险与信息崇拜的伦理考辨
- 2012年
- 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面临诸多现实世界中自我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困惑时,期许能在电子"伊甸园"中找回自我价值和精神皈依。然而,虚拟空间并非想象中的天堂,类似"面具"的交流形式遮蔽着许多本真的存在,消解了现实世界的核心价值;游离在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自我与社会脱离;对网络的过渡依赖性导致人格的异化;方向感的迷茫和自我定位的偏差,使得价值追求从崇高滑向流俗甚至恶俗。数字化生存方式正颠覆着传统生活方式和现实生活世界的诸多价值标准,而信息崇拜的推波助澜,更使人们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幸福被剥夺的感觉。
- 陈绪新王蕊
- 关键词:道德风险信息崇拜
- 论“情理沟通”的交往伦理形态被引量:2
- 2008年
- 在中国,"情理沟通"成为交往伦理的特有样态。情理精神是蕴涵情感在内的,是情感的一种理性升华。而情感是流动的、变动的,所以情理精神呈现出情景性、具体性、变通性特征。"情理"式的交往,既能在相互之间保持互动的人情味,又摆脱了交往的任意性、随意性,有益于交往伦理关系的延续。
- 汪怀君汝绪华
- 关键词:性情情理交往伦理
- 韦伯的文化偏见与新教伦理的后现代回救
- 2011年
-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问世以来,东西方著述家从各自不同的学术旨趣出发,亦对新教伦理及其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关联性作出了不同的学科解读,但都未能走出韦伯所依循的西方世界现代性及其道德谋划的叙事背景。文章以韦伯新教伦理为价值原点,窥思信息主义技术范式对新教伦理在形式上的质疑和质料上的强化,回应韦伯的文化偏见,在后现代语境下找寻新教伦理与儒家伦理精神的共鸣声和契合点。
- 陈绪新
- 关键词:新教伦理文化偏见后现代性
- 大学生公德素养培育的路径探析被引量:2
- 2009年
- 大学生群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德意识淡漠、公德行为失范的现象,这与当前大学校园缺乏公德建设的良好风尚、传统道德教育自身存在缺陷、网德建设欠缺等密切相关。要培育大学生公德素养,高校各教育部门、管理机构要提高认识,以"全面育人"为目标,真正落实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统一思想,形成整体联动机制,加强道德教育方法和力度的改革,善用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启发和自主教育,不断完善自律和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良性循环。
- 顾世群
- 关键词:大学生公德素养失范公德教育
- 试论道德功利主义的局限性和道德法则的回归
- 2014年
- 道德功利主义作为道德推理的重要原则,是基于人趋利避害的本性,推理出道德行为成其为道德的原则是该行为促进了人类的幸福。道德功利主义立足于人类世界,构建了一个现实的道德推理,但它机械唯物主义的唯功利论往往导致正义的丧失和个人权利的被侵犯。如何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道德哲学是一个意义非常重大的课题。
- 王康日陈绪新
- 关键词:道德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