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ZX022)
-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武卉昕周建英张梅陈宪良王萍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唯物主义倾向与俄罗斯伦理学的产生被引量:1
- 2011年
- 与西方不同,俄罗斯的伦理学在产生之时就具有了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唯物主义倾向对正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作用重大。伦理学的唯物主义倾向与社会思潮的世俗化转向、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影响、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的作用密切相关;此外,唯心主义道德哲学理论体系的非彻底性也给伦理学唯物主义元素的生长提供了可能。
- 武卉昕
- 关键词:唯物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
- 俄国民粹主义的道德发端与伦理学在俄罗斯的产生被引量:1
- 2011年
- 19世纪下半叶俄国道德哲学研究的体系化和道德理论的系统化成长于民粹主义者对社会矛盾的努力克服和对社会理想的执著追求之中。民粹主义世界观的伦理特性决定了伦理评价在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分量,并使其道德观和政治行动紧密相连。伦理学的研究方法衍生于实证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并间接导致道德虚无主义的盛行;俄国知识阶层的社会理论、法国激进分子的民主理想、德国浪漫主义哲学思潮等构成了民粹主义道德理论的来源。民粹主义社会思潮的道德发端在客观上促进了伦理学在俄罗斯的产生。
- 武卉昕
- 关键词:民粹主义道德理论伦理学
- 浅析俄罗斯东正教的伦理思想被引量:1
- 2010年
- 世界上发展成熟的宗教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尽管它们的经典、信条、教义都各不相同,但伦理道德都是其不可缺少的内容。俄罗斯东正教也是如此。甚至可以说,东正教就是伦理型的宗教,舍弃伦理道德,东正教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东正教的很多伦理思想并未因时间久远而有所改变,它们对当代俄罗斯社会仍有很多有益的启迪。
- 张梅陈宪良
- 关键词:东正教伦理思想
- 俄罗斯伦理学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 2009年
-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俄罗斯伦理学依然保留了清晰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后苏联时代的伦理学在研究内容、结构模式、理论基础、学术团体构成等方面与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保持着继承关系。伦理话语内部的统一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伦理学研究的理论困境。"马克思的最根本的、最富有理论成果的伦理学思想不仅在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中、而且在它的范围之外也有所发展",①伦理学从苏联时期向后苏联时期的过渡总体上是连续而平稳的。
- 武卉昕
- 关键词: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继承性
- 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文化重建及其意义
- 2010年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既是俄罗斯社会剧烈动荡时期,也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白银时代"和哲学创作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别尔嘉耶夫、舍斯托夫等为代表的宗教哲学是俄罗斯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文化相碰撞与融合的现代性背景下,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在创造性地回归东正教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并超越西方理性文化精神,寻求民族文化精神新生长点,实现俄罗斯文化的批判性重建,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文化重建努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王萍
- 关键词:白银时代宗教哲学俄罗斯文化
- “普世价值”的道德危机被引量:4
- 2009年
- 将失去现实条件限制的普世价值作为指导精神和道德实践的社会历史观是万万不能的。"普世价值"的提出在道德理论和实践上面临着道德历史观逆转、道德时空观越位、道德方法论退却、道德根本原则质变、道德的社会决定论丧失等一系列危险。历史发展的方向性决定了历史的进步性和上升性,表明了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包括道德价值)的某种意向性。以阶级性为基础的现实的道德规范中所包含的一些全人类道德因素固然存在,但试图用自己的某种普适性来掩盖并代替其现实性,臆造出一种"永恒的"道德原则,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 武卉昕
- 关键词:普世价值道德原则历史性
- 20世纪初俄罗斯伦理唯心主义体系的创建与覆灭
- 2011年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前,俄罗斯伦理思想自成一派,在发展上直取宗教唯心主义的简单脉络。伦理思想与西方的非亲缘性、宗教伦理的本体性、伦理学研究的抽象性以及道德判断的非现实性等特点证明了俄罗斯伦理思想深厚的唯心主义根基和传统。伯恩斯坦及"伦理社会主义"的推行、"伦理神秘主义"特质和美学浪漫主义等因素是俄罗斯伦理唯心主义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而"哲学船事件"与俄罗斯伦理思想的分化、社会思潮的世俗化转向、西方实证主义方法论和社会达尔文思潮的影响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伦理唯心主义体系迅速走向衰微乃至覆灭。伴随着伦理唯心主义由盛至衰的另一线索就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模式在俄罗斯的生成。
- 武卉昕
- 关键词: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