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2001K01-G1-01)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俊祖王辉李学军曹莉闵东红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穗长
  • 1篇冬麦
  • 1篇冬麦区
  • 1篇性状
  • 1篇穗数
  • 1篇配合力
  • 1篇品质性状
  • 1篇小麦品质
  • 1篇小穗
  • 1篇小穗数
  • 1篇麦区
  • 1篇黄淮
  • 1篇黄淮冬麦区
  • 1篇产量性状
  • 1篇超大穗小麦
  • 1篇大穗
  • 1篇大穗小麦

机构

  • 2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2篇张俊祖
  • 1篇冯毅
  • 1篇孙道杰
  • 1篇闵东红
  • 1篇曹莉
  • 1篇李学军
  • 1篇王辉

传媒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大穗小麦穗长和小穗数的配合力及遗传模型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为充分挖掘超大穗小麦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潜力,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法,以3个超大穗小麦品系及2个普通小品种为亲本材料,对超大穗小麦的主茎穗长和小穗数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和小穗数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在主茎穗长上,86(306)和90(151)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较多控制主茎穗长遗传的显性基因,而咸农151和84(79)具有较多控制穗长遗传的隐性基因;在小穗数上,86(306)和90(151)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同时也具有较多控制小穗数遗传的显性基因,而小偃6号和咸农151具有较多控制小穗数遗传的隐性基因。
张安静张俊祖刘凤琴王彬龙赵会利罗洪溪
关键词:超大穗小麦穗长小穗数配合力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2
2003年
以国家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黄淮冬麦区小麦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产量与容重、硬度、出粉率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等品质性状元显著负相关性,因此,高产与上述品质性状可以较容易达到同步改良;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性,提高产量可能会导致这些品质性状变劣,但在某些试验点和在某些品种中,它们无显著负相关性,甚至还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千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等产量性状与多数品质性状呈负相关,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与多数品质性状呈正相关或极微弱的负相关,因此初步认为,在高产、优质育种中,侧重于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的选择,有可能会协调高产与优质间的矛盾;面团流变学特性和产量性状间无显著矛盾性,较易同步改良。
曹莉王辉李学军孙道杰闵东红冯毅
关键词:黄淮冬麦区小麦品质性状产量性状
应用极大似然法分析小麦穗长的遗传被引量:5
2006年
采用质量—数量性状遗传的极大似然分析方法,对长穗小麦品系93(220)的主茎穗长进行了质量—数量遗传模型测验和主、微基因效应与变异估计。结果表明:长穗小麦新品系93(220)的主茎穗长为一典型的质量—数量性状,由一个主基因和若干微基因共同控制;一对隐性主基因控制穗长,附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F1代表现为部分显性,隐性主基因增加主茎穗长的效应平均为1.47,微基因遗传效应为2.83cm,隐性主基因个体主茎穗长表现为长穗。
张安静张俊祖刘凤琴罗洪溪王彬龙赵会利
关键词:小麦穗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