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CX10G-E01-03-05)

作品数:5 被引量:160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允芬宋霞陈永瑞孙晓敏温学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千烟洲
  • 3篇人工林
  • 3篇CO2通量
  • 2篇针叶
  • 2篇针叶林
  • 2篇通量
  • 2篇人工针叶林
  • 2篇涡度
  • 2篇涡度相关
  • 1篇亚热带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水汽
  • 1篇水汽通量
  • 1篇水热
  • 1篇碳通量
  • 1篇通量研究
  • 1篇湍流通量
  • 1篇潜热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刘允芬
  • 3篇李菊
  • 3篇陈永瑞
  • 3篇宋霞
  • 2篇于贵瑞
  • 2篇温学发
  • 2篇孙晓敏
  • 2篇沈艳
  • 1篇杨晓光
  • 1篇缪启龙
  • 1篇杨风亭
  • 1篇刘琪璟
  • 1篇王迎红
  • 1篇李俊
  • 1篇王堰

传媒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红壤丘陵区人工林能量平衡闭合研究——以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为例被引量:12
2006年
运用线性回归、能量平衡闭合率和能量不平衡标准差等方法对湍流通量与可利用能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对红壤丘陵区千烟洲实验站人工林2003年能量平衡闭合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本站可利用能量年累计值2798.28MJ·m-2,湍流通量累计值2332.70MJ·m-2。能量平衡闭合率的年值为65%;各月值为52%~76%,1月最低,6月最高;按季节看是夏季最高,冬季最低;1天内是白天高,夜间低,晴天白天可达80%以上。湍流脉动对能量闭合有明显影响,在摩擦速度低于0.4m·s-1时能量闭合随摩擦速度升高而增大。能量不闭合的原因主要是涡度相关仪器与辐射表测定的源面积之间的差异导致的采样误差,以及忽略了水平对流产生的影响。
刘允芬于贵瑞李菊宋霞陈永瑞
关键词:湍流通量
亚热带红壤丘陵人工混交林区CO_2源汇及变化被引量:11
2005年
利用2003年1~6月份23m高度上的涡动相关观测数据,分析了典型亚热带红壤丘陵人工混交林区CO2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森林碳汇午前略高于午后,碳源是后半夜大于前半夜,但平均碳汇大小是碳源的6倍,该生态系统是大气重要的碳汇。研究CO2通量的季节变化时发现呼吸对升温有更大的正相关。日NEE密度受光合作用有效辐射(PAR)、风速的影响很大。研究时段的月NEE密度在-0.0696~-0.1493mg/(m2·s)。最后,利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报日NEE的线性模型。
沈艳缪启龙刘允芬
关键词:人工混交林CO2通量NEE日变化PAR
应用涡动相关法计算水热、CO_2通量的国内外进展概况被引量:36
2005年
目前涡动相关法被认为是国内外测定CO2、水热通量的最可靠方法。国外应用此方法解决了均匀下垫面假设下森林和农田等生态系统的CO2、水热通量的计算问题,目前致力于非理想下垫面(真实地形)的CO2、水热通量的计算。而国内应用涡动相关技术起步较晚,用此方法测定水热通量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测定CO2通量还处于资料收集阶段。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环境外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要求精确查明我国CO2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动力学机制,这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并提出了应用该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指出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沈艳刘允芬王堰
关键词:涡动相关法CO2通量显热通量潜热通量
千烟洲人工针叶林水汽通量研究
本文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2004年千烟洲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的水汽通量变化特征,结合气象要素的观测,进一步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水汽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年各月各时刻的水汽通量大多为正值,夏季大于春秋两季,冬季最小。不同天气...
李菊刘允芬杨晓光李俊
关键词:水汽通量涡度相关人工林
文献传递
千烟洲中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季节变异特征被引量:44
2006年
作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网络(ChinaFLUX)的组成部分,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千烟洲中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CO2通量进行了长期观测.本研究集中探讨了千烟洲人工林2003年和2004年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Re)和总生态系统CO2交换量(GEE)的季节变异特征及其源汇状况与强度.研究结果表明:(i)NEE,Re和GEE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且密切相关,冬季和干旱期量级较低而夏季量级较高.(ii)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是控制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NEE,Re和GEE季节动态的主导因素.光照是控制NEE的主要因素,而温度和水汽压差共同影响着NEE,但水汽压差对NEE的影响作用更强.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干旱胁迫会造成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吸收的适宜温度范围明显降低.温度和降水的协同作用共同控制着Re.(iii)2003年和2004年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NEE,Re和GEE分别为-387.2和-423.8 g C·m-2,1223.3和1442.0 g C·m-2,-1610.4和-1865.8 g C·m-2,这表明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碳吸收能力.
刘允芬于贵瑞温学发王迎红宋霞李菊孙晓敏杨风亭陈永瑞刘琪璟
关键词:CHINAFLUX人工林涡度相关
千烟洲人工针叶林CO_2通量季节变化及其环境因子的影响被引量:76
2004年
对千烟洲人工针叶林碳通量与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23m和39m两层高度碳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对2003年该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净生态系统交换(NEE)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土壤温度等.白天(有光期)的NEE对于PAR的响应符合直角双曲线方程.通过摩擦速度的阈值对夜间数据进行了筛选,夜间(无光期)的NEE对于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的响应呈明显的指数关系.该生态系统全年各个月均表现为碳汇;碳通量各月的平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趋势明显.2003年各月NEE值以5,6月最高,日最大值为-0.61~-0.67mg·CO2·m^-2·s^-1;盛夏7月遭遇了严重伏旱及持续高温,NEE值约为5~6月的2/3,日最大值为-0.40 mgCO2·m^2·s^-1;秋末到冬季由于持续干旱,NEE为全年最低,日最大值为-0.29~-0.35mg·CO2·m^-2·s^-1.2003全年碳收支估算值在-0.553~0.645kgC·m^-2之间.
刘允芬宋霞孙晓敏温学发陈永瑞
关键词:人工针叶林CO2通量环境因子碳通量光合有效辐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