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6B60202026)

作品数:3 被引量:57H指数:3
相关作者:齐占会黄洪辉李纯厚肖雅元孔啸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广东省重大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渔业
  • 1篇原甲藻
  • 1篇溶藻细菌
  • 1篇溶藻效应
  • 1篇碳源
  • 1篇锥状斯氏藻
  • 1篇南海北部
  • 1篇甲藻
  • 1篇固碳
  • 1篇海洋原甲藻
  • 1篇浮游
  • 1篇浮游动物
  • 1篇N3
  • 1篇
  • 1篇赤潮
  • 1篇赤潮藻

机构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黄洪辉
  • 3篇齐占会
  • 2篇李纯厚
  • 1篇戴明
  • 1篇赵明辉
  • 1篇陈桂珠
  • 1篇田梓杨
  • 1篇刘永
  • 1篇史荣君
  • 1篇孔啸兰
  • 1篇肖雅元
  • 1篇胡维安
  • 1篇林昭进

传媒

  • 2篇南方水产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的景观格局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依据1997~2002年开展的国家海洋勘测专项"南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渔业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调查(HY126-02)"所取得的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局部插值法构建景观分析模型,对南海北部浮游动物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生物量高值区在沿岸海域呈斑块状分布,其景观格局的季节变化与季风气候和沿岸流转换一致,且与南海北部几个重要上升流区和传统渔场的渔情渔汛关系密切。
赵明辉黄洪辉齐占会李纯厚林昭进陈桂珠
关键词:南海北部浮游动物
海洋细菌N3对几种赤潮藻的溶藻效应被引量:10
2013年
从深圳大鹏湾南澳赤潮暴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中分离得到1株海洋溶藻细菌(编号N3),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和常见赤潮生物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为实验藻种,利用液体感染法研究了该株溶藻细菌的溶藻效应及溶藻方式.结果表明,菌株N3对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均无溶藻活性,而菌悬液的体积分数为2%和10%时分别对锥状斯氏藻和海洋原甲藻有较好的溶藻效果,但溶藻现象不同.菌株N3可使锥状斯氏藻的细胞变形,胞内物质分布不均匀并最终死亡;使海洋原甲藻的藻细胞膨胀变形,细胞膜内物质聚集于一端,最终藻细胞破裂死亡.菌株N3对锥状斯氏藻和海洋原甲藻的溶藻方式相同,均以直接溶藻为主.菌株N3的菌悬液以2%、1%和0.1%的体积分数接种到锥状斯氏藻藻液中时,细菌的密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2%处理组中藻细胞在120 h内全部死亡,而1%和0.1%处理组藻细胞的增长率略低于对照组.菌株N3的菌悬液以10%、5%和1%的体积分数接种到海洋原甲藻藻液中时,细菌的密度呈下降趋势,10%和5%处理组中藻细胞至120 h时死亡率分别为78%和70%,而1%处理组的藻细胞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电镜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鉴定结果表明,菌株N3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
史荣君黄洪辉齐占会胡维安田梓杨戴明
关键词:溶藻细菌锥状斯氏藻海洋原甲藻溶藻效应
海洋碳汇研究进展及南海碳汇渔业发展方向探讨被引量:42
2010年
二氧化碳(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近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碳的排放量不断增长,自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节能减排、碳"源"、碳"汇"等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0%以上,是最大的"碳库",约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0倍。海洋的固碳机制主要包括碳酸盐体系驱动的"溶解度泵"和浮游生物驱动的"生物泵"过程,这些过程对大气CO2的浓度和全球碳循环的系统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近海由于受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尤其是近岸的渔业活动,对碳循环和海洋增汇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对主要的碳源和碳汇以及海洋固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南海碳汇渔业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
李纯厚齐占会黄洪辉刘永孔啸兰肖雅元
关键词:碳源固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