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010RJZA010)
-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 相关作者:袁中夏王兰民侯景瑞王谦严耿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黄土的湿陷和震陷被引量:7
- 2010年
- 黄土的湿陷性和震陷性分别是黄土在遇水和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岩土灾害。黄土湿陷性评价及防治已经相对成熟。有些专家试图联系二者,以便解决黄土震陷性的工程评价和处理。本研究中,作者分析了黄土湿陷性与震陷性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研究认为,二者的产生都基于黄土的亚稳态结构,都是黄土架空结构破坏所引起,但其触发机制却是不同的。湿陷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吸力丧失,而震陷性主要由黄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土体剪切破坏所导致。因此,关于二者之间的联系还不存在坚实的物理基础。
- 袁中夏王兰民王谦
- 关键词:黄土震陷
- 黄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论文基于试验研究了兰州附近地区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发现,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与Williams模型比较接近。研究数据的拟合表明,体积含水量和基质吸力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但是,相对与原状黄土,重塑黄土因不存在结构性影响,数据离散性更小,规律更显著。并且利用不同干密度的重塑试样进行了干密度对黄土土水特征曲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基质吸力随干密度的增加线性增长。
- 袁中夏王兰民严耿升
- 关键词:黄土土水特征曲线干密度
- 汶川地震滑坡与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2011年
- 通过结合对汶川地震Ⅶ~Ⅺ烈度区内30 000多平方公里的研究区内中大型滑坡遥感解译,利用地震烈度分区、发震断裂展布等影响因素构建了多个GIS图层,分析了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GIS手段的最临近程度方法地震滑坡危险性分析模型。研究表明:⑴整体和每一类型的滑坡频度都随着地震烈度而指数增加,而且面积在10 000~100 000 m2的地震滑坡在各个烈度区都是发生频度最大的;⑵地震滑坡在距离发震断裂较近的地方更为集中,但是在垂直和平行于发震断裂的两个方向上地震滑坡频度的衰减是不相同的,垂直方向较平行方向衰减更快;⑶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25°~40°坡度范围;⑷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1.0~1.5 km高程内,约占研究区内滑坡总数量的42%;⑸地震滑坡主要集中在东、东南和南三个方向,约占地震滑坡总数的一半。通过最临近程度方法进行建模对研究区地震滑坡进行危险性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 侯景瑞袁中夏
- 关键词:地震滑坡汶川地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