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300839)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孙京臣徐兴耀杨艺峰谭佩婵张勤奋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多角体
  • 1篇多角体病毒
  • 1篇英文
  • 1篇在家
  • 1篇质型多角体
  • 1篇质型多角体病
  • 1篇质型多角体病...
  • 1篇入侵
  • 1篇家蚕
  • 1篇病毒

机构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篇邱宝利
  • 1篇张勤奋
  • 1篇谭佩婵
  • 1篇杨艺峰
  • 1篇徐兴耀
  • 1篇孙京臣

传媒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质型多角体病毒在家蚕体内入侵与复制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在家蚕活体内研究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的入侵增殖复制过程,探讨BmCPV的入侵过程和增殖复制机制。实验用健康的三龄起蚕经口接种BmCPV后不同时间取中肠后部固定,制作电镜样品,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BmCPV病毒被食下1.5 h后,在中肠上皮组织圆筒形细胞微绒毛之间有病毒粒子存在,6 h后病毒进入微绒毛内,并向细胞质移动,9 h后观察到圆筒形细胞质中有病毒粒子。作者认为病毒入侵是以整个病毒粒子穿越中肠围食膜,吸附并进入微绒毛,感染圆筒形细胞,与前人病毒入侵只是髓核进入细胞,而病毒衣壳仍留在细胞外的推测不同。随后病毒核心物质进入细胞核,启动复制循环。经过隐潜期后病毒复制,在感染24 h后,细胞质中形成病毒发生基质,子代病毒开始形成,逐渐增多。感染48 h后,圆筒形细胞质中的多角体蛋白逐渐沉积并将病毒粒子包埋,最终形成新的多角体。
孙京臣陈冬妮杨艺峰张勤奋谭佩婵徐兴耀邱宝利
关键词: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入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