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青年气象科研基金

作品数:43 被引量:405H指数:11
相关作者:梅海霞夏文梅曾刚李昕周晶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暴雨
  • 9篇气候
  • 9篇降水
  • 5篇气温
  • 4篇水汽
  • 4篇暴雨过程
  • 3篇汛期
  • 3篇日照时数
  • 3篇水汽输送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候特征
  • 3篇气压
  • 3篇气压梯度
  • 3篇强降水
  • 3篇微物理
  • 3篇夏季
  • 3篇小波
  • 3篇梅雨
  • 3篇雷达
  • 3篇积温

机构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8篇江苏省气象科...
  • 6篇江苏省气象局
  • 5篇南京市气象局
  • 4篇宿迁市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
  • 3篇淮安市气象局
  • 3篇江苏省气象服...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苏州市气象局
  • 2篇连云港市气象...
  • 2篇南通市气象局
  • 2篇江苏省气象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梅海霞
  • 2篇张红华
  • 2篇曾刚
  • 2篇王净
  • 2篇汤洁
  • 2篇秦成云
  • 2篇沈新勇
  • 2篇周晶
  • 2篇夏文梅
  • 2篇夏网萍
  • 2篇黄小梅
  • 2篇李昕
  • 1篇吴海英
  • 1篇许博
  • 1篇霍飞
  • 1篇顾克军
  • 1篇周林义
  • 1篇郭品文
  • 1篇姚素香
  • 1篇李忠贤

传媒

  • 13篇气象科学
  • 3篇气象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气象科技
  • 2篇气象水文海洋...
  • 2篇气象与环境科...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计算机技术与...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镇江雷暴气候特征及天气学预报方法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雷暴是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雷暴的发生发展地域性强,因此加强镇江本地雷暴特征的研究和预警工作十分必要。利用镇江市1959--2010年的雷暴气候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其周期性、时空分布特征及年(代)际、季节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镇江市雷暴呈现出市区少、周边地区多的特点,其中句容雷暴发生频率最多且持续时间长。2)镇江市平均雷暴日数存在4a、6a、10~12a左右、准20a的长周期振荡信号。从长周期分析,镇江市近几年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处于偏多周期时段。3)年平均雷暴日数距平,20世纪60年代、70年代、21世纪的00年代是正距平,特别是2006--2010年连续5a的平均雷暴日数都大于气候值,是雷暴频发时期;80年代、90年代为负距平。1963年的雷暴日数最多,有53.3天;1979年的最少,为15天。通过对1999--2008年镇江市地面观测资料的194个雷暴天气过程个例进行统计分析,对影响镇江市的雷暴天气系统进行了分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报镇江市雷暴天气的思路,为开展雷暴预报预警业务提供理论依据。
孙翠梅沈兴建钱鹏赵栋田永飞孙慧
关键词:雷暴气候特征
探空高度与雷达高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2009年1月南京探空站L波段高空探测的试验记录,以GPS所测的高度数据作为标准,分别从探空高度和雷达高度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探空高度与GPS高度的差值随着探测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随着高度升高,增大的幅度越快;雷达高度与GPS高度的差值有正有负,随着探测高度的升高,总体上高度差值变大,且差值变化幅度出现较大起伏,其稳定性较差。100hPa以下,探空高度比雷达高度的可信度大,选取探空高度较好;100hPa以上,雷达高度比探空高度可信度大,选取雷达高度较好。
赵美黄文杰李永张军
关键词:L波段雷达
镇江市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研制及雨型设计被引量:25
2015年
用镇江市1980—2013年连续34 a的降水观测资料,通过数据审核处理建立暴雨统计样本。对镇江市近34 a的暴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存在较为显著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具备开展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研制的必要。基于此,采用年最大值法展开修订,基于皮尔逊III型分布确定概率曲线并进行参数推求,研制了镇江市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在此基础上,开展镇江市短历时暴雨雨型设计研究。统计发现:短历时暴雨以单峰型分布为主,其雨峰位置大部分出现在整个暴雨过程的前半段。进而采用芝加哥法雨型进行雨型设计,确定雨峰位置系数,得到镇江市短历时暴雨的雨型设计过程,短历时暴雨的瞬时雨强最高达5.9 mm/min,过程累计降水最高达105 mm。
庄智福王珂清杨杰陈兵朱海涛
关键词:暴雨暴雨强度公式
WRF单柱模式中单参数方法对热带对流模拟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耦合Milbrandt 2-mon(MY)双参数微物理方案的WRF中的单柱模式,对TWP-ICE试验(Tropical Warm Pool International Cloud Experiment)期间的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通过与观测资料和云分辨率模式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MY方案默认的双参数版本和单参数版本均能够再现TWP-ICE期间的热带云系的总体宏观和微观特征。MY方案的双参数版本模拟的降水率的演变特征同观测十分吻合,冰相粒子的微观特征同观测事实较为一致。单参数默认版本的降水率、液态云的构成及冰相粒子微观特征方面同观测事实存在明显差距。然而实际业务应用中单参数方案由于计算量较小应用更为广泛,但模拟效果有待改善。为了使方案保持计算量较为合理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参考双参数控制试验中的冰相物质的微观特征,尝试对单参数方案中冰相粒子的单参数方法进行改进。冰晶单参数改进试验中虽然对于冰晶数浓度采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模拟效果均未明显改善。其中冰云总含量更加接近观测,且冰云构成发生显著变化,主要归因于冰晶有效半径的减小间接削弱了雪和霰的发展。云滴含量的异常增强导致液态水含量比观测偏高约一个量级,暖云异常增厚则与上升运动的增强直接相关。雨水含量明显增强及雨滴有效半径减小综合导致了降水率仅有微弱改善。雪的单参数改进试验中,雪的截距值增加及环境场过饱和条件改善促进了冰云的发展。通过适当调整雪的截距的经验诊断公式,雪的截距、液态水含量以及降水率均得到较好的改善;而指定雪截距为常数的处理方式使液态云更为偏厚,降水率演变细节同观测仍然差异显著。改进试验结果表明,单参数方案中采用适当的经验公式诊断雪的截距的处理方法对改善单参数方案的模拟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梅海霞沈新勇王卫国黄小梅
关键词:微物理单参数截距
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经纬向位置配置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7
2018年
利用1951—2016年逐月中国160站降水资料、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和NOAA_ERSST_V4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高)经、纬向位置的关系及其位置配置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高在纬向上的东西进退存在明显的反相关系,在经向上主要存在一致变化的特征,并依此定义了纬向、经向位置指数。纬向位置指数大(小)表示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高纬向上距离远(近),经向位置指数大(小)表示两高压经向位置均趋于偏北(南);(2)纬向位置指数与我国华北、华南沿海地区降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长江中下游、东北北部地区降水呈显著负相关;经向位置指数与我国华北、东北南部地区降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我国江南、华南地区降水呈显著负相关;(3)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高的经向、纬向位置指数与关键海区的前期春季、同期夏季海表温度均有显著的相关,热带太平洋-印度洋、北印度洋、中东太平洋前期春季、同期夏季海表温度与南亚高压东脊点呈显著正相关,与南亚高压脊线及西太平洋副高西脊点均呈显著负相关,而北太平洋海表温度主要与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呈显著正相关。
金爱浩曾刚余晔邓伟涛李忠贤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国东部夏季降水
人工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差异探讨被引量:15
2013年
为了给江苏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评估提供较好的方法,并为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偏差较大时的处理提供参考,从而使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的数据更准确、更具代表性。根据江苏省在2012年3—4月2个月人工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统计,并重点对土壤水分观测数据误差较大的台站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人工与自动土壤水分对比观测时,当出现土壤水分总的平均绝对误差值偏大时,要分析分层次土壤水分平均绝对误差值是否存在异常,如果分层次有异常,就需要分析相对应的人工土壤水分观测的4个土壤重量含水率是否有异常。江苏省土壤水分观测平均绝对误差值偏大的原因大部分是土质不同而造成,其次是仪器和人为测量原因造成。因此,选址和按规范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黄文杰吕军翟伶俐魏晓奕朱宝
雨滴谱谱形参数对梅雨降水模拟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实际观测表明雨滴谱的谱形参数(μ_r)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中往往将其设定为常数。基于WRF 3.5.1模式中的Milbrandt 2-mon(MY)双参数方案,针对四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降水过程,利用江淮梅雨的实际雨滴谱观测资料结果,分析MY方案中诊断雨滴谱谱形参数的处理方法对梅雨降水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雨滴谱斜率诊断μ_r的处理方式对梅雨降水的系统性偏差有一定的改善能力,对降水落区分布的局地性特征能够发挥一定的修正作用。较强降水对μ_r的完善表现出更显著的改善倾向。耦合经验公式后,μ_r总体增加,对流层中低层的μ_r随降水强度增加而降低。与μ_r直接相关的雨滴质量加权末速度的增加和雨水含水量的减小是改进试验中降水变化的直接原因。环境场的水汽与动力条件的改变是降水变化的重要间接原因,云物质的响应变化以及降水位置强度的宏观特征演变与此密切相关。强弱降水的改善程度的差异主要源于各自物理量场的响应特征的不同。强降水的暖云云物质特征变化趋势虽与弱降水时一致,但变化幅度等差异显著。弱降水时,物理量场对μ_r的响应特征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和一定的线性特征;而强降水条件下,云物理过程以及同环境条件之间的反馈作用更加复杂,冰云和环境场的响应特征往往没有显著规律可循。
梅海霞郭文刚周林义李昕黄小梅
关键词:微物理雨滴谱梅雨
一次连续性高温天气的诊断分析
本文利用镇江1961年-2013年的观测资料以及2.5°×2.5°的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在分析镇江地区高温气候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对2013年的连续性高温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根据MK检验发现镇江夏季的高温日数...
吴琼; 白杨; 徐莎莎; 王扬; 汪婵娟;
关键词:高温小波分析梅雨
文献传递
风云静止卫星资料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为满足江苏省气象业务、科研单位对风云2系列静止卫星资料解码、订正、通道计算、数据存储、检索的需求,使用Visual C++程序设计语言开发了风云2静止气象卫星投影数据资料处理系统。从系统需求分析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系统各个...
周元费启瓅鲍婷婷李玉涛殷笑茹
关键词:预处理系统设计编程实现
文献传递
不同下垫面数据和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对江苏气温影响的个例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分别选用新旧两种下垫面资料和不同城市冠层模型设计试验,以江苏一次秋末高温天气个例(2014年11月20—21日)为背景,研究城市化进程对气温的影响和可能机制。将模式结果与江苏国家气象观测站和地面加密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并分析3组试验结果发现:(1)采用BEP城市方案对2 m气温、2 m相对湿度和10 m风速等物理量的日变化模拟最优。(2)相比USGS数据,MODIS较新地表覆盖变化数据能更真实反映研究区域当前地表类型分布情况,且能提高近地面风温湿要素空间分布的模拟。(3)分析不同试验模拟的地表能量平衡过程差异,发现相比UCM单层城市冠层方案,BEP多层城市冠层方案在白天能更好模拟出城市地区的温度升高以及相对应的地表感热通量和地面热通量的增加。
周晶刘蕾霍飞鲍婷婷
关键词:下垫面数值模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