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32300410170)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旭东畅灵丽王晓兰徐纪伟李晓莉更多>>
- 相关机构: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宫内缺氧新生鼠脑损伤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移植对宫内缺氧新生鼠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于孕14d开始孕鼠置于动物缺氧培养箱中,制作胎鼠宫内缺氧模型。孕鼠分娩后新生鼠经侧脑室注入BrdU标记的iPSCs悬液移植组和PBS缺氧组,对照组不治疗,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八臂迷宫测试动物记忆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BrdU阳性细胞和神经颗粒素(Ng)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VEGF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皮质区细胞结构较缺氧组均明显改善;脑切片检出BrdU阳性细胞存在,缺氧组Ng和NSE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VEGF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移植组Ng、NSE和VEGFmRNA表达均较缺氧组显著增加。结论:小鼠iPSCs移植于宫内缺氧的新生小鼠脑中,可减轻缺氧神经元的损伤和提高学习能力,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VEGFmRNA和Ng的表达有关。
- 陈旭东徐纪伟王晓兰袁科理李兴山王福青
- 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宫内缺氧脑损伤
- 三七总皂苷改善宫内缺氧新生鼠脑损伤及学习记忆功能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制作胎鼠宫内缺氧模型,探讨三七总皂苷对宫内缺氧新生大鼠突触重建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孕14 d开始将孕鼠置于动物缺氧培养箱中,制作胎鼠宫内缺氧模型。新生鼠经腹腔分别注入三七总皂苷和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治疗。免疫荧光法检测脑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突触素(SYN)和突触分化诱导基因1(SynDIG1)的表达。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经三七总皂苷治疗后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缺氧后新生鼠脑MAP-2、SYN和SynDIG1表达明显减少,GFAP表达明显增多;治疗组MAP-2、SYN、SynDIG1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GFAP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三七总皂苷可减轻缺氧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减弱GFAP的表达,促进突触的重建,改善宫内缺氧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 陈旭东袁磊范文娟
-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宫内缺氧学习记忆脑损伤
- 青霉素过敏人群IL-18血清浓度以及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与IL-18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50例正常对照和67例过敏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PCR-SSP法检测IL-18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青霉素过敏组IL-18血清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皮试反应程度的增强,IL-18浓度也随之升高;青霉素过敏病人IL-18-607位点A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A+CC基因型降低了青霉素过敏发生的风险性[2=5.868,P<0.05,OR=3.910,95%Cl(1.225,12.478)]。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中IL-18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青霉素过敏反应与IL-18升高有关,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位点多态性与青霉素过敏显著相关。
- 畅灵丽窦会娟陈旭东赵明一
- 关键词:青霉素过敏IL-18基因多态性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向功能性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体外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神经分化的影响。方法: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培养诱导iP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设4个浓度加入含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培养基,免疫细胞化学荧光鉴定神经元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干细胞标志物巢蛋白的表达。FM 1-43染色技术观察FM 1-43染色颗粒消失的情况。结果:iPSCs在条件培养液的诱导下形成神经干细胞克隆,15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后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呈MAP-2阳性细胞。新分化的神经元有大量FM 1-43绿色阳性颗粒。结论:iPSCs体外诱导可获得神经干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为15 U/ml时可促进iPSCs源性神经干细胞向功能性的神经元方向分化。
- 陈旭东徐纪伟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诱导多能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微管相关蛋白2分化MICROTUBULE
- 黄芪联合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促进脑缺血缺氧新生大鼠脑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黄芪、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与联合应用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病的影响。方法:7 d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组和人羊膜上皮细胞组、黄芪联合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组;黄芪组、移植组和联合组经侧脑室注入BrdU标记的人羊膜上皮细胞悬液,模型组注入PBS;造模当天开始,黄芪组和联合组每天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24μl/d至第14 d,而模型组和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组PBS代替黄芪,假手术组不治疗。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变化、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BrdU阳性细胞和神经颗粒素(Ng)的表达。结果:移植后第3周黄芪组、移植组和联合组移植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海马CA1区细胞结构较模型组均明显改善;脑切片检出BrdU阳性细胞存在,Ng表达水平提高,其中联合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黄芪与人羊膜上皮细胞联合具有一定协同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脑缺血微环境,促进人羊膜上皮细胞存活及Ng蛋白表达增强,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 李晓莉宋文刚畅灵丽王晓兰陈旭东
- 关键词:人羊膜上皮细胞神经颗粒素神经功能